浩志榮
【摘要】“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真正使教育回歸育人目的,切實摒棄了教育內卷,關注到了學生成長的人性自然和情感。筆者認為物理教學更能賦予學生感悟自我成長的快樂,能發揮自然科學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優勢,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文化、生活上更顯得“近水樓臺”。因此,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探討高效課堂對于正確應對當下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 高效課堂? 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088-02
第一,教師作為“雙減”政策的具體約束對象之一,又是“雙減”政策的具體執行者之一。所以教師首先應該真正地徹底理解政策出臺的作用和目的,積極配合國家教育部門推動政策落實。
2021年秋季學期是教育“雙減”政策首次落地實施的新學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構建教育良好的生態,堅決扼制教育內卷,運用國家政策手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推動素質教育向前發展。“雙減”執行以國家政策的高度和力度保障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賦予了學生感悟成長快樂的時間和機會。那么,雙減政策實施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就要加強課堂教育的實效,強化課堂教學的作用,否則雙減就會變成教育教學的減學減教。
要實施好“雙減”,必須要切實提高課堂教育質量,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做到減作業量的同時要保證知識的傳授、重難點的理解應用,減作業提質量要在課堂教學中同步實現。教師要清楚理解“雙減”的初心,要求教育回歸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培育合格人才。已經走偏的教育只是提高了分數線,并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減作業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減培訓是對家長對教育焦慮情緒的規范。物理課堂教學把學生的作業量減下來,但并沒有在教學內容上減少知識容量,就必然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質量,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提質增效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教師的愛心和寬容仍然是做好物理課堂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雙減”之后給家長在學生的管理上帶來了期待,家長已經習慣把放學之后的時間替孩子安排的滿滿當當才感到安心,家長們工作娛樂才會省心。雙減之后家長們對于學生管理和學習的有了焦慮,也確實存在一些無法監管的困難。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積極補救了家長的焦慮,課后服務的效果還有待于實踐檢驗,但是家長和老師對于學生的期待要保持始終如一。
教育始終是愛和公平的教育。“雙減”之前的課堂上部分學生是帶著鞏固知識的心態來的,因為其實學生課前參加各種輔導班,已經對知識有了大概的了解,課堂上只是把沒有聽懂的知識進行補充。雖然是迫于家長的壓力,但是可以確實補救學習的不足。這顯然有悖于真愛和公平。“雙減”之后學生只能想辦法提前預習,也沒有辦法及時補課。試想一下,當來之于家長的補課壓力沒有了,課后作業相應的減少了,學生理應有輕松的課堂學習狀態。但是,半學期的“雙減”教學過后,對于以農村學生為主要教育對象的城區初中學校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其實并不輕松,他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的壓力沒有轉換成課堂上的學習動力,還在課堂上普遍容易走神。具體表現就是都不敢輕易發言了,怕被老師提問,怕回答問題出錯被老師批評。這時就更需要愛的教育來滋潤學生的心靈了,正如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1]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愛心,要有賦予情感的愛心,更要有寬容和肚量,教學中不壓制學生,更不會強制學生,自然就會有一種如同呵護一棵小幼苗慢慢成長般的情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筆者從事初中物理教育22年,教過農村無數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的留守少年,也教過城市里的孩子,更是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農村孩子關愛有加,對他們多一份鼓勵和寬容,就會收獲一份親近與上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物理學習活動是一個課堂生成的過程,是生動活潑的實驗探究過程。好的高效的課堂一定是學生主動的探索過程,并且是富有個性的探索過程[2]。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課堂就應該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進行,教師是課堂氛圍的締造者和掌控者[3-4]。試想一位教者走進教室就板著臉,一臉嚴肅或目無表情的呆板樣子,學生們還敢輕松起來嗎,哪怕是初中生也無法輕松,更無法談及活潑。教師的課堂語言始終是教導的啟迪的充滿期待和盼望的,教師的臉上始終是綻放著微笑的花朵,如陽光般穿透學生的心靈,能夠送給學生溫暖的,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活潑而輕松的,學生的思維一定是緊緊地圍繞教師的教學內容展開的。有思想的教學和有思考的教育才能把學生帶入知識的天地,進入真正切切的學習的課堂。否則很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懈怠情緒,主觀上是在為家長或者老師而假裝學習,或者被動被迫地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有多少知識的傳遞。
其次,“雙減”背景下的教育更能反映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更能反映一位有情懷的教育人的使命和擔當。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一句諺語也說“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應有一桶水”[5]。無論在哪里進行教育教學,都要把課堂教學工作做得很認真很負責,把教育教學當做一份難得的事業來做,扎實細致地準備好每一節教學導案,一絲不茍地上好每一節課,課后及時地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收獲與失誤,及時在筆記上寫好教學心得,詳細記錄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和優點,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提醒學生容易混淆和誤解的概念,在教案中標記出還需要繼續磨合和鉆研的教學策略。
怎樣才能成為知識豐富和有情懷的教育人呢?首先,教師自身的科學素養、知識儲備、教學策略、提問方法、教育心理都要有淵博儲備且豐富經驗。教師要善于觀察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變化,善于從學生的這種變化中捕捉教學效果的成敗得失。因為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感知幸福是一種人的能力[6]。知識的獲取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欣喜,誰都不會因為不懂裝懂而高興吧!其次,要根據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反饋信息,如學生有面露尷尬的表情、皺眉、搖頭、玩弄東西、東張西望等動作出現時,說明課堂信息的接受遇到了難題,教師就要進行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和教學進度的適時合理調整,不同班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重難點的掌控教師首先要心中有數。不該發怒指責,不能點名批評,這樣雖然強制學生回歸課堂上來,但是假裝繼續聽講的效果可想而知。最后,對于課堂教學突發事件要悄無聲息溫和地化解。突發事件的機智靈活處理凸顯了教師的智慧和魅力,要多多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世界,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評價自己的課堂教學,正如“橫看成嶺側成峰”般的走出自己的課堂反觀審視。切忌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質疑搪塞過去,或者指責批評,更不要不了了之。要給學生一種物理學習是需要一絲不茍的精神,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進行的嚴肅的科學。教師要清醒地知道,每一次質疑和發問都是學生自己思想的萌芽,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護,才能讓全體學生真正地投入全部精神進行學習,進入“真學習”的良好狀態。
第三,“雙減”背景更需要課堂上的精講多練和舉一反三,典型例題的講解仍然是高效物理課堂的不二法寶。高效物理教學離不開創設情境,問題的發現,引起疑問,得到解答,學習解答,反思解答,融會貫通的學習過程。“雙減”前的練習可以安排得稍微遲緩一點,但是“雙減”后就要緊湊有序,典型而又有遞進的層次感。因為課堂教學過程時間有限,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有限,要求教師講解典型例題要有選擇,也可以嘗試與學生一起編寫例題進行講解,甚至鼓勵學生編寫或者發掘典型例題進行講解。這樣把課堂的教學無形中轉變成了師生共同完成的互動過程,把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中央,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了學生的成長欲望,必然激發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習的成功和喜悅。
筆者認為,“雙減”背景下的理想的物理高效課堂,是充滿情感,充滿愛和寬容的課堂,是學生對自我無知充分認知的基礎上,對無窮無盡的物理現象進行主動積極探索的課堂,是學生的天性自由釋放、隨意質疑、發問、探究的課堂,是對教師科學解惑的肯定和認同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娜.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甘肅教育,2020(12):78
[2]黃金祥.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反思[J].新課程(中學),2013(9):139.
[3]王玲珠.教師課堂教決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4]蔡萬國.為個性開“綠燈”,為成長亮“紅線”[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
[5]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18(2)
[6]李有增.基于對話型師生關系的教師職業道德建構[J].中國高等教育,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