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創”視域下,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需要學生了解勞動內涵,結合相關創新創業項目,依托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增設“勞動+”課程教學中,全面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建立新時代正確勞動觀。
【關鍵詞】“雙創”視域? 高職院校? 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011-02
實施社會創新和萬眾創新,是構建新時代創新社會的基石。國家提倡高校要運用現代教學理念,全面培養大學生形成高效的綜合素質,以利于學生在未來步入社會,能夠具有“雙重”意識,為打造創新社會,熱愛創新創業勞動,繼承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精神,奠定基礎。但是,目前的現狀是有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他們相對缺乏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并缺少必要勞動的精神。高職院校所要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就是要培養新時代新型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是大學生主要的學習與生活場所,很少有機會參加必要的勞動活動。因此,需要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并強化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
一、目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具有的現狀
有諸多學者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的勞動觀念與意識,進行了相應的調查與研究。通過這樣的調查與研究,從其結果發現:在高職院校當中,有些大學生樹立的勞動意識,比較弱化。主要表現在這些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識,還不能實施到位;有許多大學生對學校組織的各種形式的勞動,具有刻意回避或耍猾現象;有些大學生,他們還存有一定看不起農民或工人問題,并鄙視這些勞動群體所從事的各種勞動,將他們視為一些不值得尊重的“下等人”;在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相對缺乏參與勞動活動的積極主動性。他們相對喜歡要在大事上有所作為,不愿從更多細節上進行著想,也不愿從小事上入手,更不愿從自己的身邊做起,面對自己需要參與的勞動活動,特別缺少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并在他們為自己安排的人生發展中,缺少必要的勞動規劃,從根本上忽視對自己的自我勞動教育,從不珍惜參與勞動的每一次機會,面對任何的勞動活動,都是一種眼高手低之狀。
放眼高職院校的校園,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或生活期間,他們所居住的寢室,表現為一種臟亂差;洗衣刷鞋都要選擇市場中的各種干洗店,或者尋求“學生代洗”服務;他們吃飯,更多都在叫外賣;他們取快遞,同樣尋求“學生代取”服務等。伴隨社會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高職院校校園內外,出現的各種跑腿服務項目或內容,趨向越來越多和愈加繁榮,以此充分折射出了高職院校大學生,是越來越缺少對勞動行為的正確認知,并極度缺乏相應的勞動精神,使怕苦和怕累意識,更多占據了他們的頭腦。通過對一些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未來就業意向詢問中,得知的結果同樣不盡如人意,有諸多大學生表示,他們希望自己未來從事的工作,是“坐辦公室”,愿留在城市當中,明確表示不愿去相對偏遠的山區參加工作。如此種種,已經折射出了他們確實嚴重缺乏對勞動活動的正確認識,并缺少正確的勞動態度,因而導致對勞動者缺少必要的尊重與內心的認同。當問到目前我國有多少新時代勞模的時候,有許多大學生表示,他們不知其然,并很少聞知勞模故事。面對這種現狀,根據國家倡導“雙創”,需要高職院校強化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新時代勞動觀。
二、高職院校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對策
(一)針對勞動內涵,強化勞動教育
因為高職院校的多數大學生,他們相對缺乏對勞動的一種正確認識,熱愛勞動的觀念比較薄弱,所以,需要對他們強化勞動教育。對學生強化勞動教育,可以從針對勞動內涵入手,實施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建樹新時代正確的勞動觀。
針對勞動內涵,可以將勞動根據不同性質或內容,分為多種勞動類型,其中主要的分類,既有生活勞動,又有生產勞動;既有體力勞動,又有腦力勞動等。在目前這種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的視域下,還應當含有創新勞動。如果為更好貼近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還能將勞動的內涵進行拓展,將使大學生的自我服務勞動以及必要的社會公益性勞動等,歸入勞動的內涵之內。因為高職院校大學生主要是在學校進行學習和生活,需要強化對他們的“自我服務勞動”教育。不過,需要學生自己明白,他們從事的自我服務勞動,重點是照顧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并通過必要的自我勞動,讓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與環境保持整潔。針對大學生在校表現出來的自我服務勞動,主要是要圍繞創設他們自己學習與生活地點與場所的環境潔凈。同時,也要讓大學生知道,從事自我服務勞動,并非僅僅是為自己服務而進行的勞動,它同樣包括為自己所處的集體或同伴實施勞動服務。除此以外,在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農訓基地建設,并借助農訓基地,對學生進行一些種植糧食蔬菜、栽植花卉或樹木等的勞動教育。更可以借助校企結合,參加一些企業的車間勞動,用以強化勞動教育。當然,還可以更多組織一些社會公益勞動。比如,社會上經常招募的志愿者活動,則是屬于那種社會公益性的勞動。
針對勞動內涵,并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意在讓學生明白勞動所包含的內涵,知道自己在平時進行的什么樣行為,屬于勞動行為,并促使他們對勞動內涵進行深入的思考,聯系自己的實際,在學校的生活或學習過程中,應當更多接受什么樣的勞動教育,當畢業走出校門以后,又應當參與或接受什么樣的勞動教育,促進他們深刻理解新時代勞動的內涵,幫助和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勞動觀。
(二)利用創新或創業項目,對學生強化勞動教育
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其中就包括勞動教育。作為高職院校而言,究竟應當要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利用什么樣的機會,引導或激勵學生既要熱愛勞動,又要崇尚勞動,并通過必要的勞動教育,達到以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品德、增強學生智慧、提升勞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富有相應美德和實施勞動創新等目的。這是一個值得進行深度思考的問題。
國家在構建創新社會中,就是在要求國人進行大眾創業,體現萬眾創新,并通過“雙創”,切實實現創新社會的構建,依靠全民創新創業,促進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在這樣“雙創”視域下,國家同樣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職院校的必修課程納體系當中。有些高職院校,它們為了強化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都在積極進行條件創設,以利于開展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這樣,就出現了必須開設的“雙創”課程,利用“雙創”課程教學,構建“雙創”導師目錄,并在條件允許的限度內,成立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且與學校周邊企業實施聯合,創建創新創業孵化園,建立眾創空間。同時,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以現實的創新創業案例,定期舉辦“項目問診”活動,用以開啟學生的創新創業思路,幫助學生積累創新創業體驗。有些高職院校,還要以舉辦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形式,激勵學生利用現代知識與技術,開啟他們的創新創業心智,用以增強他們能夠依靠自我進行創新創業的自信心。通過結合相關創新創業項目,對學生實施“雙創”勞動教育,使大部分學生意識到,必須要熱愛和重視勞動活動,尤其要重視創新與創業勞動活動。因為他們在未來所要進行的各種勞動活動,均需要進行創新勞動。社會搭建的各種勞動平臺,時時刻刻都不能離開創新。以這樣的勞動教育方式,起到了相對較好的勞動教育效果。
(三)依托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對學生強化勞動教育
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同樣根據營造的“雙創”社會氛圍,要求強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用以引導學生必須構建尊重勞動和崇尚勞動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創新創業勞動,才能創造社會財富,才能促進國富民強,進而引導學生建立勞動最崇高、最光榮、最偉大和最美麗的正確價值觀,在通過他們更多參與的勞動實踐活動,從中接受良好的勞動教育,以利增長他們的才干,懂得勞動奉獻。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在陜西省的延川縣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個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即“紅色筑夢”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這應當是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勞動教育的一種良好方法或途徑。如果各所高職院校,都能根據本校實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聯系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創建具有一定特色的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則能有效實現對大學生進行良好勞動教育的目的,并能助力大學生建立新時代正確的勞動觀。
(四)強化“勞動+”課程教學,增強學生正確認知勞動內涵
我國各級各類教育都在提倡實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同樣是在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是這兩種教育的前提與保證。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僅僅是要學生熱愛勞動,建立正確勞動觀,還要讓學生掌握他們所學專業的必要勞動知識和技能、懂得參與社會勞動必須需要遵守好的勞動紀律,并嚴格遵守勞動法規,操守勞動職業道德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依靠自己督促自己,自覺參加勞動,愿意辛勤勞動,并盡可能學會科學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為此,有許多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諸如勞動教育學、勞動經濟學、勞動文化學、勞動倫理學或勞動哲學一系列的“勞動+”課程。通過這些“勞動+”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已經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的高層次勞動教育。勞動理論教育與勞動實踐教育實施緊密結合,定能使學生不斷豐富他們的勞動知識,不斷提升他們的勞動理論素質,并能切實增強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同感。
三、結束語
在“雙創”視域下,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需要根據新時代培養實用新型人才要求,結合目前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聯系學生所學專業設計,契合“雙創”社會環境,更多對學生進行創新與創業勞動教育,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建立好新時代正確的勞動觀,增強他們對勞動價值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劉春博.“雙創”背景下的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初探[J].農家參謀,2020(6):53-54.
[2]王偉.“雙創”背景下高職學生勞動教育問題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8):71-72.
[3]王海格.素質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研究[J].文存閱刊,2017(6):52-53.
[4]李靜.新職教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J].長江叢刊,2020(9):81-82.
[5]司聰.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的創新路徑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2(23):152-154.
作者簡介:
曾頡(1981年4月-),男,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學歷,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