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蘭
【摘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學中的重點。對于小學語文學科來說,想要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古詩詞的教學是最有效的途徑。通過教授古詩詞,培養學生弘揚中華文化的良好觀念,進一步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的發展。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誦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舉措、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意義四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6-0115-02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教師不重視古詩詞教學
受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講授新課前會要求學生預習,在預習時背誦古詩詞,或者在教授完成后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古詩詞,對文中的意境、表達手法和情感都不做過多解釋,文中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也不會給學生留想象的空間,更不要求學生可以記住每一個字、詞、句的意思,教師僅要求學生記住古詩詞即可,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小學生人生經歷有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難想象文中的意境,所以對古詩詞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其中凝結著最深沉的愛國情感、最美好的品德、最經典的典故和最傳統的進步思想。欲讓小學生深入自主地學習古詩詞,最主要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自主學習古詩詞,學生才會深入探究并認真學習其內涵,以此指引學生的正確發展道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如果教師不重視古詩詞的教學,那么古詩詞的這些優點則不會有成效,在教學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古詩詞會大大降低學生對詩詞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小學生將來對古詩詞的學習和研究。所以小學階段教師需要重視古詩詞的講解,延伸出古詩詞的功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傳承我國的優良傳統。
(二)小學生對古詩詞缺乏興趣
經過大量的走訪與調查,我發現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不多,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是偏重于喜歡一些活潑的、有趣的小故事類文章,而古詩詞對其來說,有一點點難度。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差,理解能力也不高,如果讓學生讀懂一首詩或者一篇文言文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首先說學生能否把文章通讀一遍,在文言文中還有很多的字詞都不認識,還談什么文中描述的美景或者意境呢,所以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缺乏興趣也很正常。就這種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把靜態的書本知識轉變為動態的視頻和優美的圖片,可以調動學生自主投身學習詩詞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教師在教授《詠鵝》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從多媒體上播放鵝的圖片和鵝鳴叫時的樣子,讓學生對“曲頸”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學生對視頻感興趣,就會記住“曲頸”這一動作,然后視頻中播放鵝在湖中游時的動態視頻,加深學生對本首詩的印象,在背誦時想象著視頻中的樣子就可以背誦了。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式
(一)科學的教學理念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古詩詞的教學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教師也在積極地采取一些措施響應國家的號召。
首先,教師意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和帶給學生的長遠影響,教師需要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不斷學習進取,學習最新的教學思想和知識,讓學生學習到先進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另外,教師在提高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更新教學方法,多看一些名師講座,閱讀一些教學方法的書籍,多參加培訓和專業教師相互切磋,為自己以后的古詩詞教學積累經驗,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教學效率。其次,小學語文的朗誦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語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課本知識,有時候在多次朗讀后學生會自己發現古詩詞的意境和作者所抒發的情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注重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會上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觀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印證了這一點。小學生是一張白紙,有一些能力需要在小學這個黃金階段進行培養,在小學階段不斷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觀念,讓學生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懂得與他人分享,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未來打好基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小組之間的合作可以加強學生凝聚力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提升學習古詩詞的效率,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古詩詞凝聚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華,古詩詞中的每一句都使用最精簡的詞語對豐富的內容進行描述,以此表達出最真摯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的自我感悟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只有學生有了人文精神,才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和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在學生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時,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只有學生通過有效的途徑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內涵,才能學好古詩詞。在古詩詞的學習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詞是作者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意境,在文中運用大量的修辭,文中描述的內容會讓人遐想連篇。教師在講授古詩詞前,也只是通過搜集資料和教輔書籍來理解古詩詞,其中摻雜了主觀色彩,所以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此重現古詩詞中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中表達的思想。例如常建在《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句話的描寫,可以讓學生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寺廟,作者走過寺中的小路,抬頭看到寺后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并歡唱,在清澈的水潭邊,看見廣闊天地和自己映射在水潭中的身影湛然空明,心中的雜念瞬間消失。此句話讓學生想象面前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潭水,鳥兒歡鳴,天空清澈,周圍安靜,表明了作者遁世無悶的情懷。通過這樣的聯想,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為其將來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誦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舉措
(一)將古詩詞和傳統節日相結合
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可以把古詩詞和傳統節日相結合,比如在講授《清明》一課時,教師可以與清明節的來源、習俗等相融合,通過對清明節的介紹,加深學生對清明節的認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這首詩記憶更加深刻,體會詩中的意境。
(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和吟唱
中國的古詩詞很有格調韻律,在朗讀時朗朗上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記憶詩詞。比如在學習《憫農》一詩時,可以用唱的方法把詩唱出來,寓教于樂,經過幾遍的反復吟唱,學生把詩句也記在心中,通過唱歌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背誦的速度也大大提高。此外在其他古詩詞的記憶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反復誦讀,也可以邀請學生上講臺領讀,多讀幾遍后學生無論是在記憶還是理解古詩詞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小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想象能力也不高,所以其對古詩詞的理解最大來源于教師,如果教師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夠全面,又怎么教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提高專業知識,提升傳統文化修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資料,觀看相應視頻,多向資深教師請教,培養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才可以進一步教導學生。
(四)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可以設計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也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題西林壁》一詩時,教師可以多方面地搜索詩詞資料包括視頻和圖片,讓學生隨著配樂誦讀,然后觀看視頻,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看到生動的動態視頻,學生也會自然而然融入古詩的意境中,激發學生對詩詞的興趣。
四、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意義
(一)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新認知
教師通過把古詩詞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培養學生民族素養。
(二)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全方面能力的發展
在學習古詩詞時,學生之間建立小組,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通過學生的反復誦讀,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古詩詞中意境的想象,促進學生豐富聯想力的發展;在學生搜索古詩詞資料時,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通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使學生的心智得到歷練、升華
教師通過講解古詩詞和反復誦讀古詩詞,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對一些破壞國家團結的言論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五、結束語
在古詩詞中,作者運用簡練的詞匯、句子展現不同的意境,表達不同的情感。在小學階段,加強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新時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需要把教學理念和人文精神相融合,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想象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自主學生古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為以后語文古詩詞的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金英.小學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21(18):90-91.
[2]黃素英.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名師在線,2021(1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