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白利閃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辦好職業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把德育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訓、實習實訓、校園活動等環節,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體系。本文從職業院校學生社團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著手,深入闡述職業院校學生社團與思政課程教育的關系、與思政課程教育相融合的有利條件、與思政課程教育相融合的路徑三方面內容,力求為職業院校社團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實施途徑。
【關鍵詞】學生社團? 思政教育? 路徑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1年四川護理職業學院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暨雙高專項《高校學生社團有機融入思政課程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RWSY110。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36-0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1]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著力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刻苦學習、精進技藝、全面發展。
有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思政理論課效果“一般”“較差”的比例達到64.5%(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2016),2017)[2]。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創新思政課程的施教模式、開發思政課程的施教新途徑,是新時代提高思政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本文將學生社團融入思政課程,使其成為開展思政教育的新抓手、新載體。
1.職業院校學生社團與思政課程教育的關系探究
1.1職業院校學生社團是思政課程教育的有效載體
傳統的思政課堂更多地注重“第一課堂”教學,隨著時代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思政教育要求做到入心、入腦、入行動,這就要求必修改變課堂講授的傳統思政教育形式,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的教學空間,而學生社團則是“第二課堂”的主要承載者,同時也是思政課堂拓展教育途徑的重要載體。尤其是職業院校的專業社團的建設,可以有效實現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知行情合一”。
1.2思政課程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的重要理論指引
職業院校成立的思想類、文化類、民族類、文娛類、體育類、競技類等多樣化的社團,各自有著獨特的個性化的社團文化,已有的社團文化符合潮流但未必積極正面,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對其進行正面、積極的價值引導,使其形成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求的具有正能量的,能夠引導社團向更好方向發展的社團文化。此外,職業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迫切需要開展以愛國教育、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引導職業院校學生刻苦學習、精進技藝、全面發展。
1.3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職業院校學生社團是由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為實現成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職業院校學生社團需要正確的、先進的思想作為指引,使其成為學生思政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和重要載體。如果缺乏理論武裝,社團就可能會被錯誤的觀點甚至是反動的思想所占領。社團成員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能夠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自覺抵制錯誤的觀點。
2.職業院校學生社團與思政課程教育相融合的有利條件
2.1職業院校為學生社團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資源
(1)硬件設施。職業院校為豐富校園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職業院校建設的運動場、體育館、形體房、演播廳、試聽播放室及實訓室、虛擬仿真室等場所,這些場所是學生社團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硬件設施保障,思政教師可以將思政課堂引入教室以外的場所,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知識,并根據專業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2)經費保障。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每年撥發一定金額的學生社團活動經費,用于開展各項社團活動,有經費的支持,學生更加積極地創新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講座、演講、辯論、話劇、文藝演出、技能比賽等社團活動,可以減少經費的顧慮。(3)項目保障。高校學生項目眾多,如創新創業項目、志愿服務項目、社會實踐項目等,通過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創新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課堂搬到鄉村、社區,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思政教育落實落地有了新抓手。
2.2職業院校思政課程建設為社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1)師資保障。職業院校思政教師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熟知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掌握國家職業教育的大政方針,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經驗,是學生社團融入思政課堂的人員保障和專業團隊支撐。(2)基地保障。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要加強革命舊址保護和利用、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光榮革命傳統。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下職業院校掛牌設立思政教育實踐基地,如領袖故居、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等,學生社團可以在思政教師的帶領下前往教育基地開展實地學習,為學生社團開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多種途徑。
3.職業院校學生社團與思政課程教育相融合的路徑
3.1夯實指導思想的價值引領
職業院校學生社團的思想價值引領既要以愛國主義為主線,開展黨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培養社團成員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要以專業發展為主線,開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教育,培養社團成員們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3.2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職業院校學生社團的思政教育要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同專業制定的思政教育計劃和教學內容應有所不同,根據專業特性體現專業特點,要有針對性、具體性、指向性、可操作性。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培養年限及在校時間而設定,教學內容將思想引領與專業建設相結合,站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根本任務,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強化職業院校育人的初心使命,從教育理念、設計、實施方法等各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全方位創新,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3健全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
為了確保職業院校學生社團思政教育的長期有效開展,需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從教師層面,職業院校積極完善教學督導專家、同行專家、學生代表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可采取專家實地調研、現場指導、網絡檢測評估、學生匿名評估等方式,對學生社團思政教育實施過程及成效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經費分配的重要依據[3]。從社團學生層面,院校團委積極組織社團聯合會對各社團思政教育開展情況,如活動開展形式、人員參與情況、活動效果等方面進行監督管理,以此作為優秀社員、優秀社團、入黨積極分子評選的重要依據。通過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推進學生社團思政教育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高適應性地開展。
3.4開展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
職業院校學生社團思政教育可借助于重要節日、紀念日,通過場景重現、情景模擬、角色互換游戲等教學方式開展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讓社團學生深受感染、感同身受,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入行動的效果。此外,思政教師探索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R)開展思政課沉浸式教學,改變傳統思政教學的方式,立足社團特點,運用專業化的技術手段和平臺,使之真正服務于教育教學,讓思政課從內容到形式全部“活”起來[4]。思政教師們積極探究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從社團成員思政教育開始嘗試實施,不斷總結經驗,進而推廣應用于理論課堂教學,使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服務于全國高校的思政教育,充分發揮該模式的應用價值。
3.5內外聯動創品牌促發展
職業院校校內相關部門就學生社團價值引領體系的確立、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確定、考核評價機制的制定、沉浸式教育模式的實施等內容協商一致,形成有效實施方案。各職業院校加強校外調研,主動學習其他高校學生社團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做法,并與本校的實際相結合,融會貫通,不斷提供新經驗、新思路。在內外聯動體制的助力下,創建學生社團品牌,品牌社團是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的移動名片,同時也是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展示,為其他學生社團的建設樹立標桿,從而推動學校整個學生社團隊伍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職業院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主動探索在學生社團中開展思政教育,這無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學生社團作為思政教育的抓手和載體,有助于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有助于職業院校健康向上校園文化的形成,有助于培養思想素質高、政治覺悟強、技術精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Z].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21.
[2]崔發周.“課程思政”是職業院校教改的必選項[Z].蒲公英評論網站.2021.
[3]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Z].教師函〔2021〕6號.
[4]高思美,高思悅,麻鈞晢.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
作者簡介:
劉清(1996年6月-),女,漢族,四川遂寧人,工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白利閃(1987年7月-),女,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