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妹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培育,愈發注重創新和思維等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發展各項能力,樹立正確習慣和良好行為的關鍵期,對此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加大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力度,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本文就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培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展開了探究,旨在于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從而強化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帶來一些參考價值,助力語文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096-02
基于新課標日益深入推行背景下,教師逐漸意識到了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繼而逐漸拉開了革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序幕。在此之下,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狀況和發展需求,優化教學過程、豐富教學內容,同時要明確授課目標,以此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探索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調動他們的主體能動性,給予他們更多自主發展的機會和空間,且要給予他們合理的指導和幫助,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動力。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創設輕松課堂氛圍、和諧師生關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水平。
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基于小學生,正值思想意識發展的初始階段,性格上活潑好動,抓住這個特點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不僅有助于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對于教學的革新也是一種有效措施。在教師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方面的引導中,亦能讓學生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并能夠充分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而這些皆需要教師扭轉教學理念和方法,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去灌輸創新思維的關鍵作用和好處。尤其是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具備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潛能,深入到學科學習中,同時亦有助于他們實踐能力的發展,反之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進步和提升。在此之下,越來越多的教學人員看到了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其逐漸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來達成這一目的,繼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不斷吸收語文知識,能夠將自身的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和展現,繼而表達出自己的獨有想法和見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積極采取先進的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不僅有助于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還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可以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在此之下,能夠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分析,繼而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自主性。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途徑
(一)加大教學創新力度,貼合學生學習需求
對于小學生的發展來說,想要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還應站在他們實際情況的視角上來分析,這樣才能確保所創設的教學方案,貼合他們的需求和學習特點,繼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學習技巧。因此教師應當以基礎知識為根本,以此來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層面,達到延伸教學的效果,促使學生在吸收語文知識的同時,亦能得到綜合能力的發展。通過該方式,充分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靈活應用,強化他們的實踐能力,這樣亦能夠對語文知識進行求證,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打下深厚基礎。
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教師擔任更多的是一名引導者,基于小學生正值各項關鍵能力處于發展的關鍵期,就此教師便要抓住這個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強化其自身約束力,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重新規劃教學方案、革新教學模式,利用新型授課理念來創新課堂教學。例如,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下良好基礎,同時老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通過這種鼓勵性、引導性的授課方式來開展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其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創建良好學習氛圍,調動學生自主性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思維能力的培育,首先就要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即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并提高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內容,實現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創新,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促使其在課堂上能夠發揮主觀性,深入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中。具體來說,教師在授課之前,就要綜合分析教材內容,以此設計符合學生發展和學習特點的教案,并提出相關問題,以便引發學生的思考,以此讓教學模式更加貼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繼而使其感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同時,老師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在通過自主探究來學習語文知識。即首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組都有學習能力強和較弱的學生,以此來激發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而后引導他們展開小組討論和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習好的學生去帶動較弱的學生,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整體學習效果,亦能幫助學習能力較弱學生找到學習的成就感。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則可結合本課內容設計教案,如可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和文本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以此來創建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以此讓學生的感官受到良好的體驗,繼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注意力和參與積極性,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此過程中,再強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即可提出相關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諸如:“同學們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戰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如有的學生會說道:“勇敢的人”;隨后老師再次提問道:“文章中馬寶玉為什么等敵人走近,才開始下令開打?從該內容中展現了他是怎樣的人?”以此問題既能讓學生深入課文展開分析和思考,亦能深刻領悟到文章所傳達的精神和思想,讓學生看到先烈們沉著、勇敢的優秀品質,對其而言也是一種熏陶。最后,教師可設計一些創新性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如:“如果馬寶玉不是等敵人靠近就下令開打,結果會有什么不同?”以此方式來進一步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根據文本內容展開深入的剖析和探索,這樣不僅利于拓展他們的知識面,還能鍛煉其自主思考能力,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創新教學資源,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改革創新中,教師善于使用新型技術和手段,來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從而強化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育效果。即教師可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結合教材來豐富授課內容,以此帶領學生領略更多面的教學資源,拓展知識層面,同時亦能通過多媒體來創設情境模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學習。例如學習《少年閏土》時,教師可結合文章對主人物的心理特點和外貌,播放相關的圖片和影像,而后再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相應的內容,這便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描寫的重點。而后在結合文本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諸如利用信息技術搜集相關人物的圖片,讓學生展開觀察并提問道:“結合圖片和文章,同學們簡單描述下閏土是個怎樣的人?”在直觀形象的帶動下,學生再結合課文能夠更全面地抓住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繼而展開積極地思考和分析。通過該方式,既達到了激發學習積極性,創建和諧課堂氛圍的目的,且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化創新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力的發展,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即讓學生結合文章敢于提問質疑和問題,繼而才能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學習課文內容,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以《鳥的天堂》該課教學為例,文章主要是對優美環境的描寫,傳遞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此教師可讓學生自行精度和感悟。即讓學生在進行閱讀時,積極思考并產生疑問,多提出一些“為什么”,在這樣的過程中來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如“為什么要把這里成為鳥的天堂?”通過該方式讓學生既能深入到文章的閱讀和探究中,亦能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繼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突破以往的學習模式,找到更加全面、創新的學習角度,繼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此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并給予他們足夠的自學空間和機會,讓學生有閱讀、思考和感悟的時間,這樣便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學習水平。
三、總結
概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視為重點,并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創造更加貼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特別是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加強創新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入地學習和分析語文知識,繼而加深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術,以達成調動學習興趣和動力的目的,而促進其創新、思維能力的良好發展,這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主性,亦能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自信心,對日后的學習和發展來說都是奠定基礎的重要表現。
參考文獻:
[1]馬曉紅.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0(22):2.
[2]楊京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9(32):31-31.
[3]陶中扁.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
[4]呂艷蘭.創新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途徑[J].中華少年,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