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雯
【摘要】核心素養培育的落實成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研制的重要導向。基于核心素養培育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的研制,應充分體現出課程目標的多元整合性、課程實施的動態情境性、課程評價的高階發展性等特征。因此,教學大綱的研制應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準確定位課程目標,全面優化教學過程,變革課程評價體系,從而充分體現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
【關鍵詞】核心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 教學大綱? 研制
【基金項目】2018年度阜陽師范大學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018JYXM60)。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146-02
核心素養是個人在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等有機統一。然而,核心素養培育在學校層面的落實主要在于教學大綱的研制。因為,教學大綱主要規定了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過程及評價方式等,是指導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本文嘗試以《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為例,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來探討教學大綱的研制,以期為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提供現實參考。
一、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研制的訴求
(一)強調課程目標的多元整合性
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師范生擁有豐厚的文化基礎、主動的發展意識以及參與社會的務實精神等。換句話說,學前教育師范生要想有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幼兒園教育情境,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等綜合性品質。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的制定,應強調課程目標的多元整合性。一方面,核心素養關涉文化底蘊、發展意識以及參與精神等多個維度。具體而言,這就要求師范生在汲取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過程中積淀人文素養、涵養文化底蘊,在探索新的知識領域的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提升綜合能力,在參與當下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培育公共精神、孕育他者意識等。另一方面,從對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上看,主要包含保教知識、專業能力以及高級思維等關鍵要素,這些質素是個體在適應社會變化和終身發展需要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與逐漸整合的結果。換句話說,師范生無論是在解決自我認知沖突的過程中,還是在嘗試與周圍世界建立情感聯系的過程中,需要靈活卷入多方面的知識、能力、情感以及價值觀等。因此,這些關鍵質素的有機統一與相互整合,要求教學大綱應體現課程目標的多元整合性。
(二)關注課程實施的動態情境性
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核心素養中包含多種以靜態形式呈現的知識、能力、情感以及價值觀等質素,這些質素需要基于充滿驚喜與創造的真實教育教學情境通過師范生在實現自我與他者的互動過程中不斷生成。換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大綱的制定,必須強調課程實施的過程是基于真實的情境動態變化的過程。一方面,核心素養必然反映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學生需要養成的種種品質和掌握的知識[1]。不同的時代條件下,師范生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能力、情感與態度等略有區別,并且這些關鍵質素總是處于動態變化中。因此,課程實施的過程同樣充斥著易變性,不斷地回應師范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時代訴求。另一方面,師范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必須植根于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只有在日常教學情境中核心素養的培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因此,課程實施的過程也是師范生基于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自然生長、不斷發展的過程。具體而言,幼兒園現場教學情境為師范生提供凝煉出適應師范生教育教學需要關鍵特征的鮮活場域,師生共同構筑的智慧型課堂教學情境成為師范生積累文化底蘊、培養高級思維的重要陣地。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大綱,應充分體現課程實施的動態情境性。
(三)兼顧課程評價的高階發展性
核心素養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下所孕育出來的學科或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2]。從實質上來說,學前教育師范生核心素養是基于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孕育出來的關鍵能力和重要品質,這就要求教學大綱中的課程評價要體現出高階發展性。一方面,核心素養涵蓋了具有內隱性的專業知識、保教理念、情感態度與高級思維等,是師范生身上由內向外散發出來的教學魅力。因此,這就要求課程評價重點關注隱含于教育教學行為中的價值理念,從而促進學生的高階發展。另一方面,為適應當前形勢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關注學生保教能力和高級思維的培養。換而言之,師范生具有的批判性思維以及合作能力等,跨越了不同的學科體系,是面對復雜的幼兒園教育情境做出價值判斷與決策需要的高級素養。因此,當前的課程評價不僅應客觀衡量學生的現實水平,而且應充分發揮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引領作用。總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的研制,應充分體現課程評價高階發展性。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研制的策略
(一)準確定位課程目標,強調整合化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的研制,不僅需要厘清不同課程目標的學科定位,而且突出課程目標的多元整合,強調知識奠基、能力并重以及情感升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重體現目標的素養導向,展現學生在情境中所經歷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以及在獲得可遷移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所產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轉變與發展[3]。因此,立足于核心素養培育的現實要求,圍繞核心素養框架體系的相關規定,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目標確定必須回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訴求。具體來講,從認知維度強調學生應習得學前教育的保教知識、教學法知識和人文科學等領域知識;在能力維度突出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等;在情感維度上要求學生形成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樹立并踐行科學的兒童觀。以《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為例,該課程是一門集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課程,注重學生社會教育理論知識的習得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將該課程目標主要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目標一:掌握學前兒童社會領域的目標、內容、方法與實施途徑等保教知識以及人文社會常識。
目標二:能夠運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基本原理指導幼兒園社會教育實踐活動,能夠獨立設計、組織與實施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
目標三:樹立并踐行科學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觀,形成對本專業的情感認同。
(二)全面優化教學過程,凸顯情境化
教學大綱是教育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的研制應始終圍繞核心素養培育的任務,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實現對學生全過程、全方位地引導和教育。這就必須實現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把學生的現有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能力提升、創新發展中完善自我。第一,強調以問題驅動教學,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這就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問題的思考活動,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去發現與本學科相關的問題,通過問題激活學生原有的背景知識,實現新知識與個人已有經驗之間的意義建構,不僅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經驗的梳理和總結,而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第二,帶領學生深入幼兒園一線,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幼兒園現場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打破照本宣科的現實窠臼,鼓勵學生在參與幼兒真實生活以及與幼兒的真實互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感悟。這就要求在真實的幼兒園教學場景中為學生提供實踐創新的機會,使學生在對話與合作中獲得自主發展,也是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得以最終實現。
(三)變革課程評價方式,突出發展性
教學評價是驗證課程目標是否達成的必要環節,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保障。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大綱的研制,應充分發揮課程評價對教育教學的導向功能,要求通過持續的發展性評價不僅引領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而且促使學生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的進階。因此,課程評價應以學生的經驗為核心,關注學生個體的成長與發展。首先,評價方法多樣化。這就要求打破以卷面考試為主的方式,靈活采用課堂觀察、深入談話、建立檔案袋、成果展現等形式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重視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僅關注學生的積極學習體驗,而且注重學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素質發展。其次,評價主體多元化。為全面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應打破以高校教師為唯一評價主體的局面,鼓勵高校教師、幼兒園教師、學生個人以及家長等多元主體的參與,實現對學生的客觀評價。最后,評價內容全面化。這就需要不僅關注學生的課堂發言、作業完成以及自我反思情況等,而且通過課堂教案的設計、課堂片段的展示與匯報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實踐能力。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大綱研制,不僅強調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與情感態度培養等,而且兼顧學生學習之后的整體變化,突出課程評價應成為促進學生高階發展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楊澄宇.論核心素養的語境背景與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18(15-16):50-56.
[2]楊向東.關于核心素養若干概念和命題的辨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0):48-59.
[3]安桂清.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整合:特征、形態與維度[J].課程·教材·教法,2018(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