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旨在通過產教融合背景下產品設計專業項目制實踐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教學改革,基于木制玩具產品設計項目為案例,以工作室學生在一家木制玩具設計研發公司的真實項目作為研究對象。項目的開展增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對該品類產品設計研究的熱情,有效地傳播的了企業文化。實踐表明,在課堂外部開展的項目制實踐教學更好地為學生與企業搭建就業橋梁,對校內教學產生積極補充作用,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養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產教融合? 產品設計? 項目制?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浙江省“十三五”省級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產教融合的嬰童用品設計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項目成果;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青年教師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項目制教學實踐的研究——以《木制玩具設計與實踐》課程為例項目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168-03
一、項目背景
隨著我國全面推行二胎政策,我國每年新增600萬到800萬之間的新生嬰兒,嬰童用品行業產品需求量增加,市場遠景容量可觀。與行業發展潛力顯現相伴而生的是專業人才緊缺問題,經調研考證,僅在浙江省內,幾乎所有被訪企業都談及專業化人才緊缺是企業近年來遇見的最大問題。目前嬰童產品專業化人才培養機制尚未成熟,專業的嬰童產品設計人才的培養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必要手段與途徑。
產品設計專業內容細分廣、對接行業多元,近年國內多個高校為尋求差異化發展與精準人才培養,結合企業需求實行定制化人才輸出。作為浙江省內應用型本科高校,我院結合浙江省地區嬰童用品產業地區優勢,自2012年起在產品設計專業新增嬰童用品設計類課程,隨著近十年的發展,課程體系相對完善、課程內容愈加豐富、教學成果逐漸顯現,為更好服務于專業發展,深化校企合作,以利益互補,資源共享,文化共融的思路,促進產教融合成為必然趨勢。
項目制實踐教學是產教融合在教學上的具體實施手段,又可以劃分成課堂內部項目制教學與課堂外部項目制教育兩種實施途徑。本課題主要以課堂外部項目制實踐教學的開展方式為例,基于筆者所立項的浙江省“十三五”省級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為基礎,對木制玩具產品實踐項目在工作室學生中的開展情況進行研究。
二、項目策略
(一)真實項目教學
本次項目以我校與浙江木佬佬玩具與工藝品有限公司建立的木佬佬木制玩具研發中心為依托,以企業提供的歐洲外銷木制玩具設計項目為真實項目展開。項目內容完全依照企業真實合作需求提出并展開,過程中包括對目標市場的市場調研、企業買手信息溝通、設計創作、樣品制作、工程圖繪制、實物產出等多個環節,注重過程中學生設計創意能力、實踐生產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二)角色扮演
項目過程中,工作室學生全程以設計師視角代入學習,雖以學習為目的,但更多是用企業設計師職能要求學生,學習同時推動學生職業體驗,過程中發現個人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時企業在項目中作為項目的組織者和項目成果的版權方在雙贏局面下更愿意去投入教學精力與物質條件,并對課題內容的方向性、每環節成果的評價進行把控,整個項目中不同主體各司其職,保證項目順利進行。
(三)互動形式豐富
以往開展的課堂內項目實踐教學互動形式受課堂教學時長、教學場地、空間所限,互動形式較為單一,部分課程中也存在“實題虛做”等問題,學生教學體驗不夠完善。所以本項目的開展主要利用學生課堂外的自主學習時間展開課堂外部項目制實踐,在項目調研、樣品制作、方案評估等多個環節設置了不同的互動形式,如外籍設計師交流、企業考察、生產體驗、展會參觀等,增加和完善了參與學生的直觀感受,跳出課堂教學形式的限制,更具有感染力,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設計熱情與項目參與度,轉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多元成果評價
在課堂內開展的項目實踐教學主要評價主體為教師,視角相對單一,而以真實項目為依托的設計實踐成果在于有需求的設計產品的產出,不僅在局限于設計圖紙或模型等形式。所以在評價體系的構建上也應更契合實際問題而設置。在課堂外部項目制實踐中,不強調成績作為評價依據,而是根據項目進行中的各個環節對照學生參與項目前后針對各層次能力的提升程度設計出以項目提供方、項目導師、學生本人多方參與的主觀評價體系,評價的時間也不僅限于項目結束后,在項目進行的不同環節都可以展開以座談、匯報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交流,促進學生更全面的評價與提升自身應用實踐能力,而非考試與答題能力,這種方式與產品設計專業培養目標也更加契合。
三、項目實施過程
(一)項目組組建
項目采用課堂外部項目制實踐為主要形式,主要利用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進行,所以在項目組組建階段對于學生的選擇采用雙選方式,通過學生自愿報名,項目導師篩選的方式,要求學生具有一定自主學習意愿,為項目后期順利展開提供依據。此外,對于企業方項目成員選取主要依據項目各流程所涵蓋的內容,如設計總監、買手、樣品師傅等。
(二)項目選題
項目選題主要根據企業目前正準備進行研發的產品項目,并且難度上適宜項目組學生參與,以此為目標此次項目共選擇三組命題,分別為兒童室外木制花架設計、兒童木制樂器設計、兒童運動類木制玩具設計。開題之后項目組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點進入不同命題組內,第一次項目教學由項目導師和企業導師一同進行,主要分為以下環節:
1.項目實踐目標講解。這一環節有校內項目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完成,校內導師主要針對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應達到的教學目的做出解讀,企業導師主要從企業用人及就業角度闡述相關目標。
2.項目背景介紹。項目背景介紹主要有企業導師引領,介紹合作企業基本情況與項目情況及要求,使學生對項目有目標認知,并通過企業現有產品使用體驗等方式,快速進入設計師角色。
3.任務布置。再對項目有相關了解后根據不同命題組對項目內容進行任務分解,明確任務分工與時間節點,導師、同學一起繪制項目甘特圖等,同時為參與學生梳理規則意識與責任意識,幫助其轉化自身角色。
(三)設計調研
設計調研是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相較于課堂內部項目實踐教學項目,課堂外部項目實踐教學在設計調研層面更具形式的多樣性,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所以在該項目進行過程中,針對項目調研主要開展了企業實地調研、網上調研、買手座談等形式,還針對目標客戶群體進行了客戶群體喜好、消費習慣分析、購買渠道、消費力等進行分析。其次,針對實際項目,成員還對企業品牌理念、自身設計風格、產品核心理念等問題進行探討,目標將未來設計的產品能夠更好融入本品牌產品線,形成產品風格的沿革。
(四)方案產出
方案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通過線上、線下交流形式進行,還邀請到剛好到國內進行交流的需求方客戶為項目組同學進行方案評估。方案產出過程中由校內項目導師、企業導師、客戶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對設計內容、風格、功能、色彩、結構等進行把控,并在指導過程中引導學生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并不斷提升產品表達能力。通過多方面評價的結合,最終學生利用近3周時間完成了初步的方案設計,通過了產品評估,進入下一環節。
(五)樣品生產跟蹤
本次項目的優勢之處在于有明確的需求方,并且需求方具備獨立生產與加工能力,所以在項目后期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去工廠實踐的方式對設計方案進行制作,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如在兒童木制樂器組中在加工過程中樂器發聲效果與材料選擇有很大關系,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項目組同學多次下廠進行選材,通過此次經驗對多種木材特性有了深刻了解。
(六)產品完善與項目總結
經過前期設計調研、設計與樣品的制作評估,部分項目組學生設計方案被客戶選中進入貨品生產階段,也是一種最為積極的項目評價方式,未被選中方案通過設計等人員分析原因學生也可明確未來學習與改進的方向。雖然課堂外部項目制實踐并未給學生設置明確的課程分數,但通過項目后座談等方式了解到,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后對自身能力的分布有了較為明確的認知,并且了解提升的解決途徑,這就完成了項目設置的主要目標。
四、總結
此次課堂外部項目制實踐教學是在產教融合背景下一次完整的教學嘗試,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并取得了預期的成果。第一,項目為企業與院校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方法與途徑,通過項目驗證了其方式的有效性,可為后期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第二,課堂外部項目實踐方式有效利用了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完善和擴展了學生二三課堂的豐富度,同時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第三,在成果評價方面不單出以分數為主導,而是通過項目實踐,利用企業化或項目化的評價眼光去給到學生較為綜合的評價意見,引導其發現自身能力不足,再通過進一步實踐彌補不足。第四,通過企業的實踐指導更生動的開展教學思政,思政元素與實踐內容結合更加緊密,針對產品設計專業,可在工匠精神、設計師道德等多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崔木揚,王曉冬.“項目制”教學理念深度實踐研究——以展示設計課程為例[J].設計,2020,33(13).
[2]陳星海.以設計工作流程為導向的項目式界面設計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裝飾,2017(11):108-111.
[3]王佳樂,方剛.基于產教融合的項目制校內實踐課程設施方案研究[J].科技視界,2018(4).
[4]劉穎,管心如.課程制和項目制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廣告創意表現》課程為例[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46-51.
作者簡介:
袁喆(1987年7月-),女,山東德州人,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產品設計專業講師;研究方向:兒童產品設計、文創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