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潔
【摘要】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國家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逐步轉化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自身審美鑒賞能力,并可以運用語文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和在此背景下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意義,同時,指出了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低年級? 語文課堂? 教學效率?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6-0179-02
一、核心素養的含義及其背景下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意義
核心素養是在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被首次提出,核心素養不是指一門學科或某一體系,其功能是跨學科和體系的,核心素養遠超出了校園和工作的范疇,其發展體現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向更健康更全面發展的過程。核心素養在滿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同時,學生所獲得的相關知識和綜合能力也能適應未來生活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中所具備的必要條件。因此,核心素養在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核心素養在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中的意義:由于小學語文中所包涵的內容較多而且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小學語文學習是學生整個學生時期的奠基石,是為后續各學科學習打基礎的重要階段。首先,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促進小學生綜合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教師還要通過正確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其次,教師教書的同時還擔負著育人的重任,即培養小學生最基本的語文核心素養。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小學生通過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夠掌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的語文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同時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可以得到鍛煉、人文素養得以提升等等。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教師要拓寬學生語文學習視野,使其熟練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提高其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探索,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最后,核心素養下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過程。教師要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開展教學,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過程,也是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有效實施的過程,為小學生發展成為社會所需的綜合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二、核心素養下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實施策略
(一)營造輕松學習氛圍,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小學生的立場看待問題,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尊重每一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與其平等的姿態進行溝通交流,加強師生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逐步向學生轉變,合理設置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學生就某一問題自由發表看法,促進學生主觀意識的培養。例如,在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進行教學時,提出大雁為什么南飛的問題,學生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去發揮想象,并對其想象力給予肯定,即使學生的給出的回答不是標準答案,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去表達。之后再向學生解釋大雁南飛是因為北方的嚴寒氣候不適合大雁的生存,它們就會飛往溫暖的南方。飛行的時候,大雁不僅會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以此來節省體力,而且雁群還會不斷發出“嘎嘎”的叫聲,從而起到互相照顧、呼喚、傳達信號的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少會命令式的語氣來提問,要采取引導式的提問,讓小學生在輕松氛圍中達到學習的效果。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小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后,才有動力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
(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明確“怎么教”還要重視“教什么”。老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教材內容與課外相關的素材進行科學合理的融合,可以讓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田家四季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生字和詞語的教學。課文中分段落講了四個季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或是微課的形式,將四個季節的特點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小學生的眼前,使學生猶如置身其中般深切體會四季的變化,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身認知結合實際生活,思考每個季節農田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師可以引申到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告訴學生我們的祖先根據太陽的運行位置,將每個季節分成了六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古老農耕文明的“時間智慧”,可以有效指導農事活動。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延伸,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帶領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大自然的美,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是對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繼承。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核心素養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能為其今后有條不紊地投入到緊張學習打下基礎,并使其受益終身。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小,普遍具有活潑好動、自控能力相對差、依賴性強的特點。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正確引導小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比如,遵守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前提;養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預習可以讓學生發現問題、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復習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溫故而知新,掌握已經學過的內容,熟悉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發現新舊知識的關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另外,教師要規范小學生的書寫習慣,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對一個人的“印象”。教師不應該存在學生還小,長大自然能夠把字寫好的想法,一個連字都不愿意寫好的學生,對其他事情也很難做好。因此,要從低年級就加強小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這也是促使其養成好的學習態度的過程。教師還要倡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有了不認識的字詞要勤查工具書,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不要依賴教師的“灌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提倡學生敢于提問、樂于表達的行為習慣,這些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能夠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四)培養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審美鑒賞具有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作用,隨著當今社會的迅速發展和進步,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只把會認、會讀、會寫作為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要促進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這也是新課改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成績為主的教學方式,加強小學生對文學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認識。語文學科蘊含豐富多彩的內容,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領略到祖國山河之美、傳統文化之美、人文精神之美等等,尤其是在對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詩詞中所蘊含的對宇宙和人生的哲思,更能夠凈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品格。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享受美的體驗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五)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使評價更適應核心素養的要求,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全面綜合發展。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小學生,站在科學、人性的角度去評判每一位學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的鼓勵和肯定能夠帶給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成就感和滿足感,樹立學生自信心,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獨立思考、學習和探索。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收獲了滿滿的正能量,對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十分關鍵。
三、結束語
總之,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而且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從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又為學生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綜合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安云燕.核心素養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J].甘肅教育,2020(16):130-131.
[2]陳紅芬.立足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48.
[3]葉曉真.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