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永
【摘要】分析當前中職學校書法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中職學校書法課思政建設途徑。
【關鍵詞】中職 ?書法教學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056-02
在中職學校教學中書法課有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單純的、獨立的書法課教學,這種形式的書法課常常是以教授毛筆書法為主,但是這種形式的教學很少,原因是由于缺少書法課教師;還有一種是包含在《公共藝術—美術篇》里面的,關于中國美術鑒賞中的書法之美的拓展課,由于這一部分內容多是被設計在拓展模塊中,這就需要根據學校要求或者是根據教師的業務能力,按照實施性教學計劃來進行的,它不是單一純粹的書法課,只是《公共藝術》課程的拓展部分,是以鑒賞為主的體驗課,課時是很短的。對于這部分內容,多數學校,僅僅是采用書法圖片鑒賞形式完成的,動手動筆的實踐很少。大家知道,以上兩種形式都應同樣具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漢字書寫和運用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專門學科,另一個是學科中的知識技能拓展;一個是以書體的臨習實踐為主,另一個是以書法作品的圖片鑒賞為主。這兩種授課形式都面臨著課堂思政的建設問題。
一、中職書法課程開展的現狀
在中職學校里書法課不是所有的專業都開設的,僅是與藝術有關聯的一些專業才有開設,例如藝術幼兒師范專業、平面設計創意專業等才開設相對獨立的書法課,像數控專業、化工檢驗專業等基本上沒有書法課,或者僅僅是《公共藝術》課程拓展訓練時才有那么幾節課,并且也只是以書法作品圖片鑒賞為主。
好多學校,好多專業沒有開設書法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種:
(1)師資不足,學校缺少專業的書法課教師,部分學校的開設也是其他科目的教師臨時代課。
(2)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之初忽視了書法教育對學生的書寫能力培養,這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促進中職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不利的。
二、中職學校開展書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義
大家都知道,課程思政的主要形式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在中職學校,書法課作為文化基礎課,具有廣泛的基礎性的意義。通過書法教育,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掌握基本的書法理論及鑒賞書法作品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對書法美的感受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極其重要的。
(一)提高學生對書法的學習積極性
在現有的中職書法教學中,由于偏重于書體介紹及書法作品鑒賞,較少的書法臨習,缺少實際訓練的書法課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無論是《公共藝術》課程拓展訓練,還是獨立的書法課程,都要以實際動手臨摹字帖為主。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實踐較好地改變學生的書寫習慣,提高對書法的學習積極性。
(二)通過書法的臨習來陶冶情操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臨習書法使人怡情氣爽,陶冶情操。通過書法學習過程,有助于改變中職學生身上很多的不良習慣。例如:心煩氣躁,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情虎頭蛇尾,沒有條理;缺少自信等等。書法學習,無疑也是一種藝術的修為,書法對情操的陶冶,人格的養成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深刻體會中國傳統書法藝術魅力
對于沒有學過書法的人來說,能夠感受到的書法藝術美是膚淺的。書法鑒賞中很難體會到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神質之美與抽象之美。只有通過較長時間的學書臨習實踐積累,才能達到優雅的鑒賞境界。否則對于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中職學校需要開設書法課,并且要在書法教學中廣泛深入的挖掘課程思政資源。
在學生對練習的字帖進行認真觀察、揣摩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改變學生漢字書寫的壞習慣,還能夠在專注力培養上,在耐力養成上,在自信心增加上,都能起到較為持久的影響作用。
三、中職書法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選擇隨意
選好貼,練好字。向傳統學習,像大師學習。無論是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都要謹慎選擇臨習的碑帖,但是現在的中職學校,由于書法教師專業能力原因,選擇的教材或者臨習范本不適合學生初學寫字臨帖,難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與延續性
中職書法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書法教學內容上的不系統性,較多的授課形式是簡單講述之后便開始書法臨習,尤其是硬筆書法課中,很少對筆畫寫法,例如:提按捻轉、頓駐挫搶等進行詳細講解。對字體結構,例如:向背避讓、穿插錯落等間架結構的分析也極少。行筆運筆過程的輕重緩急等講述得就更少了。
此外,書法課程開設時間短,很多學校僅僅是一個學期就結束,這對于學生的書法學習延續性是很不利的。
(三)缺少毛筆書法實訓場地
據了解,大多數中職學校目前沒有書法實訓場地,多數的書法教學活動是在班級教室內完成的,這樣的做法極不方便,沒有穩固的書法實訓場地,很難保持教師、學生對書法學習積極性的長久。
(四)教法單一,內容枯燥
教師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利用當今先進媒體資源,教學方法還停留在描紅、對臨等單一的教學方法上。教學內容因貼而定,教法枯燥乏味并缺少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書法課中的思政資源有待挖掘,課堂思政建設急需加強。
(五)學生評價體系缺少學科針對性,導致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促使書法學習能夠持久的延續。但是現行的學生評價體系對書法學科缺少針對性,評價指標需要細化,尤其是二級指標需要與每節課的書法學習實踐相對應,做到每個技能點都有相應的評價,例如,某筆畫臨寫時的提按、頓挫,某字的間架結構理解等。評價過程中還應該特別的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點評臨習過程中暢談自己的體會、經驗、教訓和收獲,更有利于隨時改進,通過自我評價使學生敢于發現自己缺點和不足的勇氣,培養了誠實的品格,陶冶了情操,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在自我評價的同時還要結合同學之間的互評、小組之間互評等等。互相點評,能夠鍛煉學生的眼力,互相幫助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團結,也進一步地提高了鑒賞水平。
四、中職書法課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的途徑
(一)將書法課變成中職的通識教育課程
將書法課變成中職的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當前,中職學校急需建立公共書法臨習場地,以便滿足學生的臨摹學習的需求。
(二)通過書法典故與人文常識導入等途徑,在書法鑒賞與臨習內容上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資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網絡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了解歷代書法名家軼事。課前導入時讓他們講述歷代著名書法家勤學苦練直至成功的故事,書法碑帖鑒賞時,重點介紹我國歷史上有關書法愛國方面的軼事趣聞等,使書法課程思政生動有趣,有的放矢。
(三)營造書法校園,建立并加強校級之間的比賽與交流,快速提升思政質量
注重教師的書法基本功訓練,有組織的開展書法教科研活動,舉行校際間的書法比賽與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以盡快提高教師的書法教學能力。
中職學校應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注重書法展示平臺的建設,利用線上結合線下的書法展覽及書法講座,給學生以自覺學習與自我展示的平臺,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不定期的聘請校外知名書法家進校講授書法課,擴大影響,努力營造書法校園氛圍。
(四)臨習過程中的心境養成途徑
在書法臨寫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理解并用心體臨寫時的捻轉、提按、頓挫等微妙動作要領,平心靜氣的用心揣摩行筆過程中的快、慢的節奏等,全面地領悟中華漢字的字意美、音韻美和形態美,諸如此類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其美妙的享受。
書法學習是一種修心養性的過程,臨帖前要讓學生懂得讀貼的重要性,養成讀貼的好習慣。要知道,讀貼可以使書法學習事半功倍,通過讀貼能夠使學生較為深刻的體會到每個字,每個筆畫中蘊含的美感,經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快速的提升。
五、結語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到篆書,從漢隸到魏碑,從晉草到唐楷。最終,篆、隸、草、行、楷五大書體經過沉淀延續至今。書法使人怡情氣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養性。正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書法的學習無疑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的最好形式,通過書法學習,修身養性,立德樹人,迅速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逸峰.關于書法教育系統性與階段性的思考 ?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6卷(6).
[2]羅賢箕.探索書法之美——小學生書法教學的研究[J].教育科學,2018(8):127.
[3]范譯勻.書法篆刻課程教學中傳統文化與課程思政初探[J].藝術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