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青
【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重要依托,而初中教育是有效提高學生素質的黃金時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穩固國民教育基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國家教育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初中階段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關鍵時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增加實踐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理解數學的奧妙,激發學習興趣,培育探索心理,結合學生不同的創造思維,更全面地挖掘初中生的創造潛能,在數學實踐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成才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教育意義。本文通過深入探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理念,進而提出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手段。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087-02
隨著初中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現代化教育,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材施教創造更適宜他們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深化教育改革、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初中教育是學生思維轉換的重要時間節點,在這個階段將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與核心素質培養相銜接,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數學科目的學習,是融合了理解、邏輯、感知等多種能力的素質教育培養,對學生未來學習其他領域知識都有著很重要的基礎支撐。傳統的數學教育較為枯燥乏味,缺乏課堂互動性,難以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理論,只會降低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因此,隨著培育核心素養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普及,數學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學生潛力,打造熱烈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清自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突破自我。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少有教師會去思考什么是數學課堂中的核心素養,也很少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提升與改變。這樣一來,學生探索和討論的積極性逐漸下降,數學課堂就逐漸背離了原本的育人初衷。因此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教師應當主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形成邏輯思維,具備屬于自己的完整的數學思想。通過對學生個人成長過程的分析與探索,初中數學的核心素養構建可以從三個角度來推進,即基礎知識學習、創造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要充分利用科學手段高效提升課堂質量,從基礎知識的概念引入,到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創造思維,再到推動學生主動探究探索,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鏈條,保證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實踐課程中生活化、具象化,能夠激發這個年齡的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真正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各處。
二、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一)內容枯燥,缺乏創新
雖然現代化新式教育一直在強調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教師們也逐漸認識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短板,但是想要徹底改變傳統教育狀態,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尤其是剛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初一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課本內容如果過于乏味枯燥,會讓學生難以理解消化課本上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從而會讓學生認為數學課程是一門枯燥乏味且難以理解的科目,進而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數學課堂難以通過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僅對教學進度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對教學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教學內容單調無趣、教育方式枯燥乏味,都會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更甚者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
(二)浮于表面,缺乏探索
數學實踐課堂上的核心素養培養,不是千篇一律的復制粘貼,每個教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方向加以引導,才能夠讓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認知足夠深刻。目前很多數學課程實際并不能完全符合這一邏輯,大部分的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靈活教學能力,并且能夠采取實踐教學手段,但是很多教師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深入挖掘與了解,面對學生之間的認知差異,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很多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看到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能夠認真聆聽記在心里,但是在付諸實踐過程中,只會生搬硬套,沒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整課程內容,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思維固化,缺乏引導
學生核心素養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如果課堂中缺乏啟發學生思考的相關教學內容,則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反而會抑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具備好奇心與探索力的年齡,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會讓他們受益終生,也有利于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不過很多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缺乏一定的引導手段,也有一些教師不具備這樣的開拓性思維,認為將教學內容完全灌輸給學生就是完成工作任務,卻在不知不覺中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三、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手段
(一)夯實基礎教學
基礎知識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奠基石,傳統教育下的基礎性教學只有理論,缺乏實踐與互動,難以幫助學生融入學習型課堂,想要夯實基礎教學,必須要強化基礎教學的課堂實踐環節。基礎性教學的課堂實踐一方面是課本知識的反復實踐與驗證,另一方面是來自教師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初中學生在剛剛學習初中數學內容時,肯定會有一個思維過渡的過程,初次接觸新的知識點,可能會比較難以接受。故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位置變得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簡單易懂的生活化演示,幫助學生從生活小事著手,結合生活實踐理解知識內容,為日后拓展性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涉及到兩個數學變量,初中學生可能一時之間很難列出正確的方程式,但是很多學生在小時候就解答過雞兔同籠的問題,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的方式,用簡單的一元方程進行計算,再引入另一個數學變量,引導學生構建二元方程概念。二元方程是初中數學的基礎性知識,后期學習函數課程離不開這個基礎性理論,因此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夯實好基礎知識。基礎性知識在學生的后期學習中,因為看起來非常簡單易懂,常常會被教師忽略,但卻是輔助開展更多函數課程的重要環節。如果能夠在學習伊始就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加深認知,后期的課程開展必將事半功倍。
(二)培養學生主動性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數學理論知識,在生活中不斷實踐驗證,進而延伸出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地豐富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傳統教育中,學生處于被動位置,知識結構由教師幫助構建,拘泥于課本案例,很難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培養核心素養理念下的現代化課堂教學,應當結合更多的現代社會案例,通過多樣化的內容,讓學生從被動傳輸的角色,轉到主動參與的立場,化被動為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進而熱愛學習數學。以三角函數課程的學習為例,這個階段的學習難度其實不太大,主要是通過認知三角圖形,讓學生在頭腦內構建立體模型,為后續立體圖形的學習打好基礎。在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教師應當準備一些生活場景中會看到的三角結構,比如房頂、腳架、橋梁等等,讓學生了解三角結構的穩定性,之后再將學生分組,讓他們自行討論,提供更多的類似案例,主動去發現生活中常見的相似結構,最后由教師為學生總結這些三角結構的統一特點,再去引出三角函數的概念。這樣的實踐課程,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言,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知識內容,并且更好地延伸應用到生活場景當中。
(三)培養創造思維
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利用知識,最終再通過自己的研究去創造新的知識。數學這門課程本身就是在不斷地思考和創新中產生的理論,故而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也應當幫助學生構建邏輯思維,打造屬于自己的數學空間。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評定一個人核心素養的重要尺度,只有具備獨立開辟的創新能力,才能具備更大的開發潛力。因此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中不能從單一角度去看待問題,要多角度多方向地分析論證,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多樣化,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應當更加重視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教師主動引導,逐步完善數學課程設計,打造切合學生發展實際的數學實踐課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理論,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塑造人格,積極引導學生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也為我國未來的建設發展貢獻更多優秀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金枝.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4):1.
[2]張健輝. 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華廈教師,2017(16):75-75.
[3]張玉玲. 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分析[J]. 中國新通信, 2020,22(6):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