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娟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有意識地強化大班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常見文字符號和簡單標記的興趣培養,借助繪畫、圖書及其他多種載體和途徑強化大班幼兒閱讀熱情的激發,實現大班幼兒學前閱讀素養的提升。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重中之重就是大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教師要對幼兒語言發展給予關注和重視,強化早期閱讀活動的組織與設計,以自主閱讀為依托和支撐帶動和促進大班幼兒自主閱讀意識和素養的培養,讓大班幼兒愛閱讀、會閱讀、善閱讀,為幼兒終身成長與發展提供支撐。
【關鍵詞】大班幼兒? 自主性閱讀? 閱讀習慣? 有效性培養
【課題項目】本文是福建省建甌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培養大班幼兒自主性閱讀習慣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B19063)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1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0-0143-02
一、以多元閱讀環境創設為基礎,實現大班幼兒自主閱讀興趣激發
(一)提供豐富書籍。著眼于大班幼兒自主性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們將自己喜歡的閱讀繪本帶入到幼兒園之中,以此實現班級圖書的多元化,可以是節慶文化、幽默、心理健康、情感類的書籍,也可以是科學探究、自然探秘、自然觀察、生活常識等方面的書籍,還可以是翻翻書、發聲的書、立體書等多樣化類型的書籍,以此強化幼兒閱讀視角的拓展,實現幼兒閱讀興趣的激發,這樣就能夠讓幼兒在相互模仿、交流、借鑒中更好地進行圖書的閱讀。當前大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在幼兒日常生活環境之中進行閱讀的滲透,強化幼兒同環境之間的有效互動,讓他們自主、輕松、自然地進行閱讀開展。
(二)實施科學管理。為了激發大班幼兒的自主性閱讀熱情,教師要注重強化舒適、寬松、自由閱讀區域的營造,并注重做好日常維護與科學管理,教師要定期將相應書籍投放到閱讀區域之中,可以是與主題活動相關的資料和書籍,也可以讓幼兒自帶書籍并做好標記放到閱讀區中,教師再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標記和分類。由于幼兒自帶的書籍多是他們感興趣的、精心挑選的,且幼兒的愛好和需求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日常閱讀之中他們也會產生爭搶書籍的問題。著眼于這一問題的解決,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幼兒運用交流互動的形式,對如何科學管理書籍進行思考和討論,共同制定相應的閱讀規則,推動問題的解決。
(三)注重環境滲透。在幼兒大班班級閱讀環境和條件的設計中,幼兒教師應當注重進行閱讀內容的滲透與貫穿。比如,在游戲環境、主題墻、茶水桶、作業帶、區域掛牌中可以運用將閱讀提示貼上去,要盡可能地對幼兒的閱讀規律進行把握和遵循,可以先嘗試進行圖片的張貼,強化幼兒對文字認知和圖片認知的有效對應,最后再實現文字和發音的對應,讓幼兒通過學習實現由圖片到文字符號的過渡,實現認識的升華與提高。
二、以家園合力資源共享為依托,助力幼兒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
(一)設定閱讀時間。習慣的養成絕非一蹴而就的,僅靠幼兒家庭或幼兒園一方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閱讀的時間如何設定、閱讀的時長如何界定是其中的核心問題,幼兒家庭可以帶領幼兒共同交流、討論、合作,進行閱讀計劃的制定,讓幼兒養成按照計劃進行閱讀的良好習慣養成,實現閱讀科學規律的把握,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幼兒閱讀自主性的提升。在幼兒園內的閱讀時間上,教師可以同幼兒共同探討和制定,每天2次,午餐后1次15分鐘、離園前1次15分鐘,每周進行1次閱讀分享活動和1次課間閱讀,幼兒園還可以借助“家長開放日”組織幼兒和家長們共同進行家庭閱讀時間的確定。
(二)拓展閱讀內容。幼兒園可以請求家委會的支持,并以主題為依據組織教師家長活動的開展,在活動中要關注有意義閱讀教材的選擇和確定。比如,美國的家長在與孩子進行“四季”主題的交流中,將很多四季的繪畫作品和書籍提供給孩子,實現幼兒對四季魅力的深刻理解與感悟,并以“秋天之落葉”這一故事讓幼兒對“生命”進行體味和感悟,實現生命教育的滲透與融合。在感恩節德國家長不僅將感恩節的故事及其來歷講解給幼兒,而且帶領幼兒對“爆米花說明書”進行閱讀嘗試,以操作的步驟和流程為依據,幼兒們就能夠對玉米加工之后變為爆米花的過程進行體驗與感知。
(三)提升閱讀技能。大班的幼兒閱讀往往是以理解與感知為起點的,他們自主閱讀的基礎就是閱讀內容的自主觀察,教師應當強化對幼兒閱讀技能、方法、技巧的傳授,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想象,對書籍中人物的背景、動作、表情等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幫助和啟發幼兒盡可能地聯想和想象,并且注重以畫面為線索對前后的故事進行串聯和感知,在深入觀察中對人物的舉動、心理和行為進行體會。比如,在進行《老爺爺的帽子》這篇故事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先安排幼兒進行自主閱讀的開展,讓他們對老爺爺帽子中小鳥的活動進行觀察,重點對小鳥過冬、掉毛的細節進行觀察和體會,鼓勵幼兒對冬天小鳥們將老爺爺帽子當巢穴的故事情節進行表述,教師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語言提示和引導,并適當地進行閱讀背景知識的補充和完善,讓幼兒以細致觀察為依托進一步實現畫面理解的深化,并進行相應閱讀經驗、方法和技能的學習與積累、理解與掌握。
(四)葆有閱讀習慣。大班幼兒自主閱讀習慣、興趣與熱情的培養有賴幼兒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幼兒家長應當注重將獨立的閱讀空間提供給幼兒,全力確保幼兒閱讀空間豐富、安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宜他們閱讀的書籍,同時要引導和支持幼兒保持閱讀時間的固定性和閱讀的連續性,沒有特殊情況盡量讓幼兒的閱讀保持雷打不動,這樣長期持續下去,必然能夠強化幼兒自主性閱讀熱情的激引和科學閱讀習慣的養成與延續。
三、以多種活動平臺搭建為支撐,助力幼兒自主性閱讀素養提升
(一)閱讀探究交流。很多幼兒都對聽故事興趣度較高,故事能夠為幼兒的閱讀提供重要渠道和途徑。基于此,教師要強化對幼兒聽故事這一特點和規律的把握,借助午睡時間先將故事講解給幼兒,將幼兒帶入到故事之中,讓他們全身心、全方位進行閱讀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再強化對幼兒的啟發與誘導,讓幼兒自主性地進行相關書籍的尋找,讓他們更加主動自覺地進行閱讀。比如,在對“恐龍世界”的相關故事聆聽之后,很多幼兒頭腦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恐龍到底有多少種?恐龍蛋是否存在呢?恐龍是如何生寶寶的呢?恐龍為什么是那個時代的霸主?恐龍是如何滅絕的?幼兒中午起床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到圖書角中對相關的書籍進行尋找,共同進行閱讀分享和交流探討,很多幼兒加入到了探究恐龍的行列之中,有的幼兒從家中帶來了有關恐龍介紹的書籍。
(二)閱讀尋找答案。大班幼兒主題閱讀活動中,幼兒們往往通過閱讀在頭腦中產生很多的問題,借助自主閱讀區相關信息的查找,幼兒的自主閱讀興趣就能夠得到全面激發,很多幼兒將閱讀作為知識學習、視野開闊的工具和手段,對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收獲進行全面體驗和感悟。比如,在組織幼兒進行“海洋”主題閱讀之中,幼兒們對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美人魚的存在進行了爭論。有的說他在動畫片上看到過很多漂亮的美人魚;有的幼兒則認為美人魚只是人為想象和塑造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圖書角中對“海洋”相關主題資料和書籍進行翻閱和查找,他們從中找到了答案,并在書籍的查找和閱讀中實現了成功體驗的獲得和閱讀經驗的積累。
(三)閱讀深度體驗。每月月初幼兒園可以組織一次圖書推薦會,將適合大班幼兒閱讀的書籍推薦給他們,幼兒們興趣度非常高,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幼兒園中,并推薦和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圖書推薦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采用出數學題目、猜謎語等方法進行推薦,可以采用書籍中作品欣賞、片段故事講述的方式推薦,還可以采用故事主要角色介紹的方法推薦,以此強化幼兒閱讀欲望的吸引。每月月底幼兒園還可以進行“讀書交流會”的舉辦,教師要強化輕松、自由氛圍的營造,鼓勵幼兒們以自身閱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對其他幼兒進行提問和互動,如果能夠基本準確地回答,那么可以將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他們。教師還可以以幼兒投票的結果為依據對本月“最受歡迎的圖書”進行推薦,以此強化大班整個班級自主閱讀氛圍的進一步濃厚,讓幼兒對閱讀的快樂進行體驗。
(四)閱讀傳遞分享。幼兒園可以鼓勵大班幼兒結伴開展閱讀,對自身在閱讀中的體驗和感受、體會和心得進行交流,還可以讓他們將自身閱讀的感受利用表述或繪畫的方式記錄,并積極與同伴開展交流和分享。比如,在進行《愛的傳遞》一本書的閱讀之后,很多幼兒對書籍中那些關心關愛他人的故事所感染和影響,他們自發地進行書籍的捐助,幼兒園可以聯合紅十字會組織開展“一本書,一條心”捐書活動,讓幼兒和家長共同進行書籍的挑選,將自身閱讀的體驗和感悟以及自身對落后地區幼兒們的祝福寫出來,將自身的愛心以及閱讀的快樂同落后地區幼兒們進行分享,這個過程中幼兒們在閱讀之中更加深刻地體驗了關愛,并付諸于實際行動,學會了分享閱讀、傳遞快樂。
參考文獻:
[1]徐海棠.淺談大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上海教育,2019(10).
[2]龔文倩.讓孩子學會閱讀——淺談大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20(9).
[3]米靜.提高大班繪本閱讀有效性活動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師,2020(6).
[4]張穎.大班閱讀區中幼兒自主閱讀行為的研究[J].教學與研究,2020(25).
[5]吳涯林.談如何讓大班孩子進行有效地閱讀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2020(8).
[6]顧萍.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大班幼兒前閱讀的自主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