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凡
【摘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是課堂教學的本質要求。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是最好的學習場所,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敗深深影響著學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而美術學科作為一門藝術性較強的基礎課程,在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發展方面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最大限度地優化教法,發揮課堂的最大價值,提高美術教學效果儼然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美術? 高效課堂?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68-02
高效率課堂是課堂教學最高境界,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互動為基礎的教學理念,它是相對于低效教學而言的,高效與低效,一字之別,卻蘊含著兩種不同的教學形態,指向不同的教學終點。從其內涵來看,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時期,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是每個教師的職責所在,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而言,全面優化美術教學效果,不僅符合課改理念下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具有深遠意義。從目前小學美術教學效果來看,一方面,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有了明顯轉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顯著增強,課堂效果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其中最為要緊的是學生對美術學科缺乏深刻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興趣層面,審美素養的發展緩慢,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操之過急的問題,這就導致構建高效率美術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之路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基于此,筆者將從“優化導入,培養興趣;媒體情境,活躍氛圍;合作學習,提升能力;課外活動,發展素養;多維評價,鞏固信心”五個方面入手,對此展開具體闡述。
一、優化導入,培養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其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為課堂的高效奠定基礎,而且有利于增進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深度。對于教師而言,課堂導入方式方法是對自身教學能力的潛在考驗。而美術學科作為一門藝術氣息濃厚的課程,在導入方式靈活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教材內容,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構建高效美術課堂鋪平道路。
例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在課堂導入上下功夫。一方面,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核心,精心制作教案,教學設計要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比如,在課件的導入部分,應以與新課知識聯系緊密的漫畫或動畫的方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在課堂上進行補充、討論,為進一步教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實物作為導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聯想空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埋下良好伏筆。另外,教師還應做好導入與其他教學環節的有效銜接,以提升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二、媒體情境,活躍氛圍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提高教學有效性方面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在教育改革的風口上,信息技術為教學風格的轉變和創新提供了良好條件,如何用好多媒體技術是每個優秀教師的必修課。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多媒體應用于課堂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發揮信息技術生動、形象的知識呈現優勢,創設合理的多媒體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利用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有效拓展,以豐富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例如,為了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師應以情境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創設合理的媒體情境。一方面,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在適當的教學時機,通過視頻、音樂、圖片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音樂和美術的有機融合,也能夠實現跨學科教學,對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具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教師應將新課內容制作成微課,引導學生觀看,使其對重要知識點、理論有更加直觀且深刻的認識。另外,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還應利用信息技術拓寬知識寬度,讓學生欣賞更多優秀、經典的美術作品,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三、合作學習,提高能力
古人云: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學習需要在合作中展開,才能夠集思廣益,獲得更多的知識。這充分表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作為一種普遍且實用的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法在各科教學中應用廣泛,深得人心。小學美術課程也不例外,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對知識展開探究性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學實際,把握適當的教學時機,采取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合作中產生進一步的思維碰撞,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合作學習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按照優劣互補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組為單位,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新課知識展開自主學習。之后,再讓學生派出代表匯報學習成果,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教師做好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而,教師再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任務,讓小組學生由易到難依次完成,在學生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充分參與進來,與學生展開良好互動,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感,讓學生獲得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最后,教師再進行相應的總結和歸納,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課外活動,發展素養
課外活動是學生潛力開發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每個學生的心之所愿。與課堂相比,課外活動具有更強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個性。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大量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前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學生的學習水平,開展類型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并創造美的事物,領悟美的精神,在美的熏陶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審美境界,以實現美育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上美術課時,為了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述基礎的教材內容外,還應組織學生定期開展不同主題的美術課外活動。比如,開展美術欣賞類課程,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祖國萬歲》《開國大典》《父親》等,引導學生看畫讀畫,透過自己的視覺,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感受和體會,以喚起學生對美術的高漲熱情。又如,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讓學生在展覽上相互欣賞、交流好的美術作品,展現自己的實力,提高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精心指導,嚴格把關,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華,以努力培養出色的藝術人才。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深入課外,參觀美術展覽、美術館等,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五、多維評價,鞏固信心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評價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學生后續的學習動力,而且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態度、師生關系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做好評價工作是身為執教者的使命所在,每個學生都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可,而教師無疑是學生心中最佳答案,尤其是對于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具有特殊意義。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學生實際表現,拓寬評價的角度和方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信任,并做到因人而異,量體裁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評價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以做好構建高效率課堂的最后一步。
例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在教學評價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提高評價的開放性和可塑性,比如,對學生學習過程、課堂表現、作業、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同時,對于學差生,教師還應積極引導、鼓勵,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另一方面,針對具體的課堂評價,教師應拓寬評價角度,除了優化傳統的教師評價外,還應加入生生互評、自我評價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小老師”的角色,從而讓適當的評價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可靠保障。
綜上所述,多策并舉,不僅僅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具備多樣化的教學思維,更重要的是要將教學看作一個整體,在各個教學環節能夠選擇最適當的教法,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對于教師來說,每一種教法背后都是教學思想的展現,都匯聚了無數教育者的心血和經歷,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適合的教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本末倒置。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清醒地認識到美育教育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沈靖.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6):212-213.
[2]吳拴拴.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新課程,202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