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南
【摘要】高中生物學是一門幫助學生走近生命,探索自然的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生命教育理念是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本文闡述了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及意義,同時從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教學、生命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教學、實驗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及多樣化作業設計和學業評價等五個方面,探討分析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尊重生命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80-02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生物教學的關鍵,從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課程的實施和評價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新課程標準中高中生物學的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其中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中涉及大量生命教育的理念,因此探討分析在高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生命教育理念,就顯得特別重要。
生命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終追求。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對待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尤為重要。但現在的高中生面對升學壓力、學習困難、家庭矛盾等問題時,卻越來越表現為宅在家中、抑郁、自殘甚至自殺或者仇視報復社會,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貫徹生命教育理念就意義重大。走到自然中去,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新鮮感,珍惜生命,更珍惜自己。讓學生在健身、陶冶情操及學習知識的同時,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意志堅強的人,勇敢地面對風浪,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自然的興趣,也能改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困難,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是每位高中生都應該學習的生命教育,是我們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具體體現。那么我們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哪些可行的教學策略來滲透和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就是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討分析的關鍵。
一、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教學,融入尊重與敬畏生命的理念
高中生物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真實的生活情境開展教學,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回歸生活,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經驗有機整合,在生物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平時積累的生活經驗。例如,我們在講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胚胎發育時,結合學生出生成長的實例和自己父母的情況,讓學生體會生命孕育的奇妙,尊重父母給予自己的生命,身體不光是自己的也是父母和家庭的,應該尊重與敬畏生命。就像受精作用一樣,只有最優秀的精子才能完成受精過程,因此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其次,我們很多同學小時候都觀察過蝌蚪尾巴逐漸消失,發育為青蛙的過程,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一過程就涉及了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細胞凋亡和細胞自噬,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衰老或者受損的細胞,都會選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為新細胞的形成提供條件,從而維持內環境的穩態,這和我們父母的行為何其相似,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尊重與敬畏生命。再如,我們講解地衣分泌地衣酸將巖石逐漸改造為土壤的過程,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面對惡劣環境,地衣的頑強和積極面對生活,去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進而融入尊重與敬畏生命的理念。
二、基于生命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教學,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自然界中的萬物,各不相同,千差萬別,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在整個高中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不斷地體驗人體內部、個體之間、生物體之間或生態系統之間的差異和聯系。但他們的本質都是由生命系統的基本單位細胞構成的,現在的多樣性只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都為自己能夠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做出了努力,所以都應該得到尊重。例如,我們在進行原核和真核細胞異同的教學時,要明確指出原核生物與我們人有很大區別,但原核生物也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也有其生存的意義。原核生物的代表細菌對我們人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比如基因工程中的運載體質粒大都來自于細菌。說明自然界的生物都是自然長期選擇的結果,都是地球的主人,都應該得到發展。只有認識到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才能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這樣學生就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再如,我們講解穩態時,從細胞、個體、種群、群落到生態系統,它們都存在穩態的概念,這一點是統一的,但這種穩態又有區別和不同的側重點。通過對這些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和而不同的內涵。
三、基于生物實驗教學,體會生命的偉大與積極樂觀
實驗是高中生物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驗,學生和老師不僅能夠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也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幫助高中生培養生命意識,更好地理解生命,在生物實驗中踐行生命教育非常必要。例如,在植物生長素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動畫展示實驗過程中,不同的光照條件對生長素的分布情況和植物生長的影響,然后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植物的生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過這種實驗情境的創設,我們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更為直觀形象地了解和認識不同植物激素的區別,意識到植物生長過程的不易和艱辛,植物積極面對困難的態度。其次,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理解物質進出細胞的情況,體會人體細胞是如何獲取營養物質和排出代謝廢物的,在這一過程中明白生命的正常維持都要付出努力。再如實驗: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理解生命都是動態平衡的,人生道路也會有起伏,只要積極面對和解決問題最終都會動態平衡,找到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從這些實驗的學習中,學生會慢慢體會到生命的偉大與積極樂觀的重要性以及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
四、基于社會實踐教學,感受生命的美感和勞動的快樂
高中生基于現有的條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和家庭開始,也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感受到生命的美感和勞動的快樂。例如,光合作用中色素相關知識的講解,可以鼓勵學生連續觀察和記錄校園某種樹葉變黃脫落的過程,理解其對自然的適應,面對困難,適應也是一種能力,同時感悟生命遲暮之美。其次,學生學習完發酵工程的知識,可以安排學生由家長指導,在家庭進行動手操作,親自制作果酒和泡菜等,這樣在實踐中調動了同學們對生物課的喜愛與熱情,同時拉近親子關系,體會勞動之美,勞動的快樂,一舉多得。再如,利用我校有大量新疆醫學院和腫瘤醫院子女就讀的優勢,聯系部分同學輪值到住院部的血液科、腫瘤科等擔任志愿者。在進行社會服務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聯系書本知識基因突變、細胞癌變等,更深入地了解腫瘤的起因、發展和最新的治療手段等。同時在志愿活動中可以近距離接觸到患者,服務患者,體會到幫助他人所帶來的自身內心的滿足感與榮譽感,學習患者面對疾病時的積極態度,感悟生命的頑強和不屈。
五、基于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和學業評價,體現生命教育的科學公平和全面發展
紙筆作業和測試是最為傳統的作業設計和學業評價方式,在新的雙減政策之下,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和學業評價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課后作業可以布置為讓學生利用各種材料制作細胞模型、DNA模型,體會生命系統的基本單位細胞,生命的奧秘源于DNA,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動手能力,熱愛生活。其次,利用家庭條件在衛生間避光的環境中,培養黃化苗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讓學生體會面對不良的生存環境如何積極應對,去解決問題,適應環境。
對于學業評價,除去傳統的紙筆測試以外,還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例如,可以帶學生走進學校附近的植物園和中科院新疆標本館等周邊免費場館參觀學習,結合所學生物學知識開展研學活動,撰寫研學報告,進行社會實踐,發現和解決問題,體會生物學研究的樂趣所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樣的研學報告更能全面、準確、科學地評價學生學業發展情況和生命教育理念的達成情況。再如,學習宏觀生物學知識后,可以用設計制作生態瓶來考核評價學生,學生自己設計和制作生態瓶的過程中,不光會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與集體榮譽感。這樣不光展現了我們生物學特有的教學魅力外,還能真正體現出學業評價促發展的基本理念,使學生得到科學公正的評價,成長為具有人格魅力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總而言之,我們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不要一味地以自我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順應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熱愛的方式進行學習,倘若孤立地以教師為中心,只會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采用各種積極主動的教學策略,去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讓學生走進自然,感受自然,體會生命教育。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若學生不能樂觀積極面對生活和困難,學習效率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教師應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可以更輕松地學習,從而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同時也落實了生命教育的理念,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剛.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11):51-52.
[2]何碧玉.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21(1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