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斌 郭嬌
【摘要】在提倡綜合素質發展的當代,不再只是以文化課為主,而是更加強調了以體育發展的重要性。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全民健身已不再是空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關乎著國家的未來發展。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在校園內對體育運動精神的普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高職院校體育社團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將在系統論視域下討論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建設路徑,提供科學構建、合理規劃社團管理模式,保障高職院校體育社團長期穩定的良好發展做全面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系統論? 高職院校? 體育社團? 建設路徑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三五”規劃 2020年度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治理視域下的創新構建研究”(課題編號:XJKX20B123)。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163-02
一、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在系統論視域下的分析
所謂的系統論視域下其實是一種研究系統的模式,主要包括系統要素、系統整體性、系統等級性。體育社團是基于學生體育興趣或自身需要自發組成的群體組織,內部由多個相互聯系的子系統構成,它與學校內各系統甚至社會大環境發生關聯,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系統。體育社團不僅有著自身的組織結構特征,還會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與社會進行信息、物質的交換。如今在國家重視體育教育的政策下,參加體育社團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不僅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縮影,也是校園文化的另一種體現。而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在系統論視域下的分析主要從這三方面進行:
(一)體育社團的要素
所謂體育社團其實就是在學生對體育興趣的基礎上自發組成的一個團體。社團是高校學生普遍受歡迎的組織,尤其針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雖說他們理論基礎不強,但是很強的身體操作能力、敏捷的思考能力是他們自身的特點,而作為體育社團來說它與社會、學校、學生之間有著緊密聯系。
(二)體育社團的整體性
從橫向來看,體育社團具有整體性和相關性的特點,是學校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社團作為一個大的系統要素,其中包括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子社團,如籃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等,各社團之間在獨立開展活動的同時又能與其他社團之間保持緊密聯系。
(三)體育社團的等級性
從縱向來看,體育社團自上而下又具有等級結構性的特點,比如體育社團由學生會統一領導并在團組織和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而在每個社團內部也存在職能部門相關工作,即社長作為社團主要負責人,社團其他部門成員負責外聯、人員、經費等管理工作。
(四)體育社團的作用性
隨著學科壓力的增加,為了保證學生在學習及身體綜合素質上的提高,體育活動必不可少,而體育社團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體育社團存在的目的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和社會壓力,減少精神疲勞,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在體育社團豐富的活動中實現與他人交流,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學習生活中將面對的發展需求。
二、高職院校體育社團與學校和社會的相互影響
(一)校園文化對體育社團的影響分析
校園文化反映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情操,體現了一所學校獨特的風貌。體育社團作為校園文化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其校園文化對體育社團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體育社團是基于擁有相同體育愛好興趣志向等因素而自發組成的團體,校園文化中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方面對社團成員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二,作為體育教學的輔助課堂,體育社團活動與校園其他教學活動共同構成了一個課程系統,是考驗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一個平臺;第三,不同學校的體育社團往往是該學校校園文化的縮影,從而代表了不同學校獨特的體育社團文化。
(二)社會對體育社團的影響分析
毫無疑問社會作為一個大系統對高職院校勢必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連帶影響和制約學校中的體育社團。例如,黨和國家的政治方向對體育社團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社會經濟力量的強有力支撐是體育社團活動開展的必要條件;同時體育社團的某些活動也是直接面向社會開展。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中的體育社團也逐漸開始走向社會,而這一過程也是體育社團在接受著社會影響。
三、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存在的問題和阻礙
(一)自身存在的問題
首先,社團成立之后的和諧發展離不開社團成員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目前社團內部成員在活動管理、經費管理、人員管理等問題上存在不專業性,因此把握不好方向就很容易出現社團人員凝聚力不夠,集體榮譽感不強甚至解散的危機。對于已經獲得的經費使用依然不夠正規,沒有完備的管理模式,導致經費濫用現象出現,而在場地和設施上,社團活動選擇性并不豐富,隨著校園文化的不斷發展,高校社團也更加多樣化,社團之間爭拉贊助資金等其他競爭現象也層出不窮,對于社團的經費管理和活動管理也是一種考驗,而很多社團內部存在缺少溝通、辦事效率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體育社團的有利發展。其次,高職院校的學制一般為三年,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人才,還會安排部分學生去企業單位進行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的實習活動,因此在體育社團的人員流失上較為嚴重,社團成員的更新換代較為頻繁,這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對體育社團有效管理的難度。
(二)與學校之間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校作為各社團有利發展的支撐,在體育社團的建設發展上、社團組織上沒有充分考慮到實際需求,體育社團所面臨的問題包括經費少、場地有限等,并且因為體育社團的特殊性要求對于專業教師人員、專業器械、專業活動等需求的占比較大,所涉及到的經費需求較大,專業教師在社團中的作用不夠明顯,沒有足夠的經驗來維持社團的正常運行,往往由于各種原因疏于社團的管理,導致社團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加大了體育社團的發展難度。其次,學校對于體育社團的關注度較小,而體育教育符合國家教育政策的性質,體育社團更應該是提高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平臺,如果學校能對此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不僅能讓體育社團良好發展,同時學校還能利用體育社團創造出不一樣的文化。
四、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的建設路徑
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不只是高知識高學歷,同時還需要身體綜合素質高的社會人才,而如今很多高職院校體育社團都在積極建設和不斷發展中,學校應當重視體育社團對社會的作用,在必要情況下給予社團支持和幫助。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技能社會人才的地方,更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將專業知識與體育社團良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將體育社團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高校還應當在體育社團和社會之間搭建橋梁,一方面體育社團通過學校開展有意義的體育活動,學校為體育社團引進社會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為體育社團開展社會的活動空間。關于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的建設路徑具體分析如下:
(一)培養社團骨干
在提倡體育社團團委的指導性作用同時,要充分發揮出行政管理職能,促使各相關部門的相互協作能力,從而對社團進行科學統一化的管理,因此對于社團干部來說要定期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社團干部對社團的管理工作能力,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骨干力量,在社團中形成一個有等級的組織結構,使體育社團步入規范化的管理道路,保證社團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專業指導
為了促進社團整體水平的提高,高校首先應當加強對體育社團的關注度,并為社團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為社團成員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形成了正確的體育健康理念,才能為體育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有利于實現校園體育社團和社會體育的有效銜接,讓社團成員在技術水平上有一個更大的提升機會,當體育社團的整體水平提高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擴大體育社團的規模。
(三)制定相關管理條例
學校條例:很多體育社團在經費不足、場地受限等問題上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為學校體育社團提供一些物質經濟方面的幫助,比如針對開展的體育社團活動提供需要的設備和器材,盡可能地為體育社團提供活動場所、保障活動時間等,從而保障體育社團活動的正常運行。
社團條例:對于社團內部制度來說,要明確相關管理條例,構建完善的管理模式,嚴格控制相關場地、設備、器材的使用,確保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在社團管理中建立內部的評價與選拔機制,公開透明地實施選拔活動,完善相應的獎懲機制,對于工作認真的干部要適當進行鼓勵,以此來調動其工作熱情,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四)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
對于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的建設路徑來說,首先各高職院校應當將體育社團和體育課程相結合,這樣不僅解決了體育社團部分場地和專業教師的需求問題,同時體育社團的多樣化活動方式也讓原本普通的體育課程更加生動化,體育課程教學也可融入體育社團的積分+獎勵的方式,增強學生在體育上的積極性,提高對體育的自信心。
(五)協調體育社團和學校的關系
由于國家對高職院校教育經費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但學校應在建造體育場、購買體育專業器材、招聘專業教師上將體育社團的建設納入學校總體建設框架中,從而使有限的經費產生最大化效益;其次高職院校應明確體育社團作為體育教學中的“第二課堂”,一方面鼓勵教師采取多樣化的體育活動指導學生的體育學習,比如在進行田徑教學時可與其他體育項目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田徑運動的興趣,老師還可在田徑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競賽小游戲,比如接力賽跑、跳高跳遠等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建立體育社團指導教師的獎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參加社團活動的同時,在專業技能方面也有所收獲。
(六)正確處理體育社團和社會的關系
學校作為體育社團和社會之間的橋梁,是社團成員接觸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學校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越性,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在校園內開展大型體育活動吸引社會成功人士參加,為學生提供與成功人士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共享成長的經驗;另一方面努力建設校外活動基地,為體育社團開辟新的活動空間。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點和條件,大力支持和配合體育社團的發展,不僅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同時也是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國家培養全面綜合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礎。從系統論視域下角度出發去看待高職院校的體育社團發展所需要的社會、學校、自身的共同努力、相互扶持,才能讓高職院校的體育社團有一個穩步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穎蔓.論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現狀及創新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20(5):128-129.
[2]武超,陳顯健,謝波飛.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調研[J].體育文化導刊,2020(5):104-110.
[3]俞慧剛.高校專業型學生社團建設現狀及其教育功能的實現——基于浙江省18所省賽高職院校的調研[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
作者簡介:
張彥斌(1983年3月-),男,漢族,山西忻州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郭嬌(1989年6月-),女,漢族,山西陽泉人,碩士研究生, 講師, 研究方向:體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