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前中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亞健康危害著中學生的發展。提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迫在眉睫。本文具體就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農村中學? 身體素質? 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提升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Z153。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69-02
身體素質的強弱,是衡量一個人體質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身體素質的強弱將會影響到學習效率和質量。它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勞動和體育鍛煉方面。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后天的營養和體育鍛煉的關系更為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提升農村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要從加強體育鍛煉和確保充足營養著手。
一、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現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素質是高效學習的基礎和保證。身體素質具體分為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以及柔韌素質。當前初中教學中,一般通過統計、測量學生的身高、體重、一分鐘仰臥起坐、50m跑、800m跑、坐位體前屈來衡量學生的身體素質。研究發現,近幾年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呈現下降趨勢,學生的耐力素質和柔韌素質下降明顯。導致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運動不足。深入地分析運動不足的原因,則主要是教育體制因素導致的,當前教學中普遍重視文化課成績,體育課課程量少,體育活動時間有限,無法確保充足的活動量。此外,農村中學生飲食問題,飲食結構不科學、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身體素質[1]。
二、提高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策略
身體素質與先天因素相關,同時與后期的鍛煉相關,學校教學中要發揮體育教學的引領作用,開展趣味性體育活動,以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此來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加強經費扶持力度,完善體育場地設施
體育場地設施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和工具。當前農村地區中學體育場地等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不能夠滿足中學生身體鍛煉和體育學習的需求,從而影響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農村地區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教育局財政撥款,存在著體育經費緊張問題。農村地區學校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和增加體育經費,例如學校可以積極地參加各項競賽獲取獎金,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來獲得社會贊助等。另外,在體育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教育局應該加強對學校體育經費的監督,確保相關經費能夠真正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在經費嚴重不足時,可以優先使用現有費用進行場地的修繕、器材的維修等,為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提供場地和器材[2]。
(二)優化體育教師結構,提升師資力量
體育師資力量水平直接決定體育教學的質量,決定著體育活動的開展效果。農村中學要強化體育師資力量建設,確保學校體育教學、體育鍛煉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具體措施如下:一是改革教師招聘制度,招聘體育老師時要嚴格要求,多參照其他先進地區聘任體育老師的制度,采用分項聘用體育老師,招聘時增加體育老師技能展示環節,招聘高質量教師,從而為體育教學、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二是體育老師應該不斷學習,提升自我修養和技能,體育老師教學中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切實做到愛崗敬業,認真做好各項教學工作,發揮體育教學引領作用,促使學生愛上體育,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三是學校應該加強對體育老師的管理,學校應該定期組織體育老師培訓,確保老師能夠了解、熟知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對老師的考核和激勵,促進老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中。
(三)改進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創新體育課組織形式
身體素質具體分為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以及柔韌素質。體育教學中要結合身體素質發展要求以及體育課程標準來改進體育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教學中要打破單一教學內容,開展足球教學、籃球教學、聽信號起跑練習、跳遠等體育教學項目,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測評,然后可以結合測評結果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體育組,打破傳統行政班級的限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體育教育,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學生的力量素質不足,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立定跳遠教學和練習,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肌肉爆發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力量素質。對于速度素質不足的學生,可以開展聽信號加速跑、轉身起跑等練習,從而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反應速度。當前學生的柔韌性多普遍下降,可以充分利用大課間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身體拉伸運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柔韌性[3]。
(四)豐富體育活動,發展學生興趣
在體育課程外,學校應該豐富體育活動,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發展學生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以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農村中學除了開設體育課程,還可以借助大課間等來創新豐富體育活動,切實發展學生體育興趣,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可以開展“足球大課間”,學生借助大課間時間參與體育活動,放松身心,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再者,可以組織家長運動會,設置親子體育項目,鼓勵家長帶動學生參與體育競賽,以此來發展學生的體育興趣。當前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體育活動可以以游戲形式進行,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老師可以指定體育游戲的主題,然后提供給學生一定的體育設施,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體育游戲,老師在旁進行輔助,完善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確保游戲的安全性。游戲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同時通過鍛煉有效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E2C96814-757C-499D-B240-892A0779804E
三、提高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保障性措施
要通過強化體育鍛煉和確保營養均衡來提升農村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此,學校和家長要發揮合力,農村中學要認真執行教學計劃,保證學生充足的體育課程時間和體育活動時間,同時家校合作以確保學生的飲食健康、營養全面。
(一)實施營養改善計劃
中學生處于身體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全面均衡的營養供應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措施。很多農村中學生離家遠,中午需要在學校就餐,營養無法得到保障。農村中學管理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確定靈活多樣的學生供餐模式,以確保學生的營養均衡。中午在校進餐學生采用學校食堂供餐的方式,學校應該聘請營養師,為學生制定全面、均衡的食譜,以確保學生營養均衡。加強學校餐廳飲食衛生、安全監管,確保學生在校能夠吃上衛生營養的午餐。當前我國經濟水平提升,農村地區的飲食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家庭飲食也存在一定的不良飲食習慣,飲食存在著飲食單一、營養過剩、營養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學生過度肥胖或者營養不良,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為此,對于離家近,回家就餐學生,學校可以組織家長進行學習飲食搭配,指導家庭飲食習慣,以確保學生飲食營養全面、均衡。
(二)家校合作,發揮合力
家庭教育中也存在著過分重視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教育問題,周末時間,孩子大都被迫參加補習班,長久的坐立,學生身體素質難免下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需要家校合作,家長要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家庭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家長要率先垂范,發揮榜樣作用,制定家庭鍛煉計劃,并堅持執行,制定一定的獎懲措施,親子之間相互監督執行。周末時間,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走出房間,走到野外,親近自然,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堅持運動,確保孩子每天至少能夠進行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可以是進行體育活動,打籃球、踢足球等,也可以是進行家務活動,學生打掃房間、清洗衣服等,“生命在于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強健體魄。此外,家長要引導學生養成規律、科學的生活習慣,如按時就餐、早睡早起等,科學、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有利于提高身體素質。
(三)措施科學,認真執行
農村中學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智輕體的現象。體育課經常被文化課擠占,體育課時數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體育設施落后,體育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進而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差。“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校教育管理過程中,應該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堅持“五育并舉”,確保體育課程時間和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學校教育管理中,應該保證中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創新體育活動內容,加強體育鍛煉,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四、總結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差是當前社會普遍高度關心的特點問題。農村中學生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家長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鍛煉、飲食同身體素質之間的關系。發揮體育教學的引領作用,提升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家校要形成合力,科學飲食,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科學制定飲食方案,以運動和科學飲食來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小峰.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的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8):148.
[2]孫歲平.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身體素質[J].學生之友(初中版)上,2010(10):25.
[3]楊丹.淺析如何培養農村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J].速讀(上旬),2018(8):262.
作者簡介:
段曉辰(1980年6月21日-),男,漢族,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擅長課題研究,數學教學方法研究,學困生轉化工作。E2C96814-757C-499D-B240-892A077980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