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在培養學生基本知識能力和思維邏輯方式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教師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應落實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探索多元教學模式。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善于聯系生活的特點,本文就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132-02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高效運用,要求教師堅持以教學主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水平。課堂作為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場所,教師應全面認識生活化課堂構建的必要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學習習慣,從課堂組織入手,探究生活化課堂的有效構建策略。
一、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深化改革,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對教師教學組織與教學質量有了進一步要求。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重要過程。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影響,我國小學數學在教育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單一化,不僅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存在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的方法和內容,趣味性、生活性不足,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基于此,必須構建小學數學的生活化課堂。生活化課堂模式是立足于新課改與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育教學方案,不僅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中逐步走進數學天地,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運算能力以及想象創造能力,在立足數學學科的基礎上,全面提升課堂的質效水平,為小學數學的深化改革創新提供了新路徑,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思維和理念的影響下,也能順應教學的深化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深度挖掘課堂教學資源,通過有效結合教材加以整合,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與綜合素養[1]。
二、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應用路徑分析
(一)深化數學概念,提高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具有嚴密性、科學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其中的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進行數學運算、推理與綜合運用時的重要支撐和邏輯基礎,在數學概念中的公式定理的教學是一步步培養學生構建思維概念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數學概念的深化培養,注重學生數學思維邏輯的養成,考慮到深化數學概念過程本質是學生通過舊知識內化新知識的過程,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構建起數學概念的構架。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的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先幫助學生構建小數概念,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技術設計教學活動,在白板或板書中可以展示不同的數字,使學生自主分類,通過幫助學生進行類比、推理等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的特點,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小數的數學概念,充分表達自己對數學概念的思考觀點,由于小數的學習是在分數和整數之后,教師可以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帶入到小數的教學中,以對比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小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對分數與小數,小數與整數之間的聯系與不同點進行內化理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2]。
(二)信息技術輔助,提升課堂趣味性
隨著信息技術和傳媒技術的全面發展,“互聯網+”教育模式得到了全面的推廣和普及,為豐富生活化教學模式提供了另一條創新路徑,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構建高質量小學課堂教學。在應用現代教學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富有趣味性的數學學習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階段,在數學學科的培養目標中也強調了,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應通過生活化教學課堂調整教學策略,合理進行信息素質培養,才能滿足新時代教育深化改革對小學數學的多樣化要求。
以小數這一內容教學組織活動為例,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例如,“各位同學,在我們了解的小數的初步概念之后,相信大家對平時遇到的小數會有新的認識,在去市場、超市買東西或稱重的時候,大家都會接觸到小數,那么我要考考大家的生活常識了,這些用小數表示的金額應該是幾元幾角呢?(展示商品價簽圖片)大家先思考1分鐘,再一起標價。”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演示圖片,加深學生對小數表現形式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音頻特效和動畫特效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反饋,當學生標價正確時,可以設置“鼓掌歡呼”的音效聲,當標錯標價時,借助動畫音效幫學生糾正。不僅是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預習,例如可以制作《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導學微課,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做鋪墊,以適當預留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的深入學習之中。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還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與記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新時代核心素養,加強自主知識的構建。
(三)引入數學游戲,優化教學過程
處于小學階段的7~13歲兒童,具有好奇心重、好動不好靜的特點,傳統生硬死板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僅未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心理特點,還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天性,必須通過生活化教學的模式,將課堂的主體權和話語權交還給學生,考慮到寓教于樂教育方式對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促進作用,教師應注意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以此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效果。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認識米、分米、厘米的方式,理解小數的實際含義,設計以“米”為單位的小數闖關游戲,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全面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根據生活實例,更深入地了解小數意義和性質,學用會小數描述和表達不同信息,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為后續小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學習做好鋪墊。
三、高質量生活化數學教學課堂構建策略
(一)全面充分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課堂需要教師更全面、充分的備課,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從不同方面入手。首先,備課程標準。為了有效落實生活化課堂的具體教學理念,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基準,以此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確保對自身教學組織的客觀全面評價。教師要以新時期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為中心,圍繞課程目標,深入挖掘整合教學資源,確保小學課堂的生活化、趣味化、游戲化,保證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保證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更好地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備學生。為了確保互動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此作為各項教學計劃與教學活動制定、開展的出發點,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立足于學生學情,在生活化教學的應用中,要注意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開展分層教學,還要結合學生整體的發展,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全面性。最后,備教材。教材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也是教學活動的開展依據。為了保證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教材,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深入研究,避免唯教材式的呆板教學,通過充分研讀教材,劃分好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興趣點,要站在學生身份角度,感知教材內容,合理刪減、補充,保證教學內容豐富性的同時,確保其可行性和適用性。相應地,在備教材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前后知識點的串聯與梳理,注意應用教材中的圖片、注釋,把握細節,充分發揮教材的教學輔助作用[3]。
(二)豐富教學細節
教學活動中的細節決定了整體課堂的質量水平,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注意豐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細節。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學生的興趣,通過細節設計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技術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以飽滿的熱情全面感染學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還要優化教學方法,以豐富且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落實教學直觀性、啟發性和鞏固性原則,創設多元生活、游戲情境,或借助實物演示,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上,形成永久性記憶,在小學階段逐漸形成科學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進一步要求,教師應以素質教育下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以打造高質量的活性課堂為目標。通過加強對互動性、趣味性教學模式的全面認識,積極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和主導者地位,探究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實際應用,整合鮮活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組織,全面探索有效提升課程質量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魏鳳麗.導學、探究、合作——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分析[J].第二課堂(D),2021(9):27-28.
[2]周瑩瑩.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以生活化教學策略為例[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9):93-94.
[3]朱廣建.以數學問題引領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基于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應用對策[J].新課程,2021(32):43.
作者簡介:
郭榮源(1974年1月-),男,漢族,漳州市龍海區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課堂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