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艷
【摘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對勞動教育提出新時代的新要求的同時,明確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提出全面構建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把勞動教育納入到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中來,結合時代特色和地方實際,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的新時期小學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課程策略、教學策略和評價策略等行動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新時期? 小學? 勞動教育? 行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93-02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新時期小學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課程策略
(一)課程設計系統
為實現勞動教育的系統育人目標,把勞動教育納入到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中來,結合時代特色和地方實際,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調整為勞動教育的三個目標維度:自主管理、社會參與和文化傳承。三個核心素養的維度下,也相應目標化為各主題活動項目,根據活動項目,制定了典型性的活動主題。根據時代特點、學生實際、本土文化和生活日常,以核心素養為理論背景,開展三類(自主管理、社會參與、文化傳承)五項(自我管理、健康生活、職業體驗、社會公益、廣府文化)典型性、系列性的小學生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形成序列性強、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有別于以往傳統勞動教育側重勞動技能的培養,本課題目標更側重于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的培養。在研究期間,因疫情原因,部分課程在網絡進行。整個研究中,共整理主題活動設計20份,活動案例36份,12個活動微課視頻。這些設計、案例、微課,囊括了低中高各年段的三類五項的主題勞動教育,也體現了勞動教育的系列性和序列性。
(二)課時安排保證
勞動教育的課時安排,是勞動教育課程化的重要保證。《意見》中要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根據國家的文件和市區的課程安排,結合原本課程中的“地方課”“綜合實踐課”“思品課”“班會隊會課”等課程安排,與跨學科,如美術與廣彩、舞獅與體育、粵曲與音樂等的統籌融合,保證不同學科的課題組成員,都能每周不少于1課時的課內勞動教育課。課后勞動作業的布置,《121勞動習慣養成表》等,配合勞動教育微課視頻,即使因疫情在家期間,學生也能保證相應的勞動教育課。
(三)線上線下結合
線上線下的教學也體現了勞動教育的時代性。課題研究過程中,后期疫情的原因,改進了線下學習的策略,使勞動教育線上主題活動課程變成主要陣地。
1.云課程,指引方向。2020年2月17日開始,結合疫情和學生的需求,每周推送一節勞動教育系列微課,根據課題研究的框架,結合介紹了疫情期間全國抗疫英雄守護生命的勞動,也指引了勞動技能的方法學習。班級孩子們認真收看,學習勞動知識技能,感受勞動的偉大和美麗。
2.云活動,搭建平臺。為了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班級開展了系列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搭建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提升育人實效。開展“呵護生命小天使”“家庭小主人”“美味小廚神”“創意小達人”“勞動榜樣”等勞動主題活動。每天班級都會在作業展示同學勞動的照片,每周線上班會表揚“勞動小能手”,每月班級評選“勞動之星”,引導孩子們向榜樣學習,在勞動中做最好的自己。
3.云實踐,體驗成長。實施“勞動打卡,我堅持”“勞動技能,我愛學”“勞動主播,我成長”“勞動分享,我快樂”等勞動學習和勞動展示的主題活動。
勞動是快樂的,分享則讓這種快樂得到加倍。孩子們通過拍視頻、寫周記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勞動感受,讓勞動的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勞動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新時期小學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教學策略
(一)激趣的多樣化
勞動教育開始的目的在于激起學生對勞動的興趣,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每項勞動教育的主題,是根據時代特點、學生實際、本土文化和生活日常而開發的。激起學生對勞動主題的學習興趣,其策略是多樣化的。
以語言描述、情境激趣。例如家務勞動,創設情境,以家庭為背景,先疑問導入,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從而產生學習勞動的興趣。
以實物展示、視覺激趣。例如自主管理中的“健康生活”,生命體驗種子、養蠶、無土栽培等,以具體的實物展示,激起對生命的好奇心,進而從看到做,感受勞動在生命之美中起到的作用。
以實地參觀,參與激趣。例如社會參與中的“社會公益”,義工義買,走進社區、養老院,實地參觀、參與,融入其中參與勞動。
以活動推進,體驗激趣。例如文化傳承中的“醒獅文化”,從體驗開始,設置活動內容,以終為始,推進對“醒獅文化”的認識,繼而訓練,最終走上匯演舞臺。
(二)推進的具體化
首先是方法的指導必須細致。例如三年級“自我管理”《洗頭發,我能行》微課設計中,對洗頭的方法,作了重點和具體的介紹:
洗頭發六步:(1)洗頭發前先用梳子把頭發梳平順,尤其是長頭發的女生。(2)用水把頭發淋濕,洗頭前用手試一下水溫。(3)涂洗發劑。取適量的洗發劑倒在手掌上,一般一個硬幣大小的量就可以了,加水、輕揉、起泡再涂抹在頭發上。(4)搓洗。時間在三分鐘左右,用手指在頭上輕揉,可以按照從后腦勺向額頭的順序,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保護我們的頭。(5)沖洗。用溫水洗干凈,直到把洗發劑沖洗干凈。如果覺得頭發比較臟,可重復第3和第4步。(6)抹干。用干毛巾擦干,再用梳子順整齊。有條件的可使用電吹風機把頭發吹干,以免感冒。
在習慣的培養上,也要具體化。
(三)展示的精彩化
勞動教育的過程呈現和成果展示因其外顯性變得非常精彩。把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過程展示和成果展示結合起來,更能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激起學生的成就感。常用的過程和成果展示有拍照、畫報、形成畫冊、微信等班級平臺展示、公眾號、美篇推送、實物展示、實地操作和評比等等。
(四)家校共育
廣州市教育局近日出臺《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中強調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本課題的五項主題活動都非常重視家校共育,在活動實踐、展示及評價中以多種方式引入家長資源。如職業認識、職業體驗、認識醒獅文化、廣彩文化等主題活動中,在聯系資源、組織參觀、家長進課堂等方面都獲得了大力協助。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新時期小學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評價策略
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評價是多元性的,需要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更需要激勵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班級里的“雛鷹爭章”,家庭里的“小廚師”等,都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勞動活動中培養熱愛勞動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過程性評價由家長、老師、自我、同伴形成,成果性評價有班群展示、朋友圈點贊、制作紀念冊、發布微信公眾號、學校展示等,這些評價都是激勵性的,可以不評比、不獎勵,最后的成就感來自內心和氛圍。最后,學生制作的畫冊,家長和孩子過程性的圖片、視頻,紀念冊、公眾號等形成眾多的展示、宣傳資料。
(一)知識性評價重勞動意識
知識性評價是針對勞動認識的,當然,也可以把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等勞動素養通過知識性評價進行總結和鞏固。如“廣府文化”知識搶答;“博物館知多少”等,旨在通過知識的學習,增強對勞動的認識,培養勞動熱情和尊重勞動。
(二)操作性評價重勞動技能
《意見》中指出:勞動教育“以體力勞動為主,注重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會,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币虼?,操作性是勞動教育的特性。勞動技能的重復操作,成為熟練的勞作技巧,是對勞動教育效果的評價。
對于操作性評價,家校舉行的例如疊衣、做菜等操作性強、工具不多的現場展示或友誼賽,能促進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操作過程視頻錄制,班級、校際交流展示,也能激起學生勞動熱情,加強勞動技能的熟練程度。
線上線下操作性評價也是重要的手段。在方法指導環節中,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在視頻中學習方法,并學以致用。在操作環節中,學生各自積極分享自己的作品,拍照錄制勞動操作的視頻,并且互相點評和激勵,共同進步,興趣盎然,收獲成就感。在展示環節中,學生對勞動學習進行實時性檢測,生生互相激勵,共同進步。家校合作,共同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三)過程性評價重勞動意志
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參與主題活動整個過程中的評價。評價來自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系列和序列,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感受、家長、教師、同伴的評價,能體現孩子勞動習慣、勞動品質。
(四)綜合性評價重勞動精神
綜合性評價是對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的立體評價,可以是個體評價和群體評價。個體評價是針對學生個體,進行勞動素養方面的過程性、總結性評價。群體評價是對進行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學生群體的總體評價。通過綜合總結,在實踐中歸納總結,教師、學生和課程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