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曉華
【摘要】孩童的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而音樂恰是一種表情達意的藝術。如何讓孩童在幼兒園中培養起對音樂的熱愛與向往,感知音樂帶來的幸福與快樂感,同時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便是我們此篇論文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氛圍? 趣味? 形式? 創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158-02
音樂是一種表情達意的藝術,兒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情感外露的特點。他們還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而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情感描寫恰能抒發兒童的內心感受。讓兒童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隨著音樂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這些都是幼兒喜歡音樂的基本表征。每個幼兒都需要音樂,每個幼兒都有接受音樂文化的愿望和要求,幼兒的音樂教育就是要滿足并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和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結合當前幼兒音樂教育工作的實際,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讓他們學會感知快樂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聚會或聯歡,我們總會對藏民空曠遼遠的歌聲或新疆姑娘風情萬種的舞蹈難以忘懷,因為他們處在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中。正如一個以歌傳情的地區,人人皆能隨性唱上一首好歌。可見,良好的音樂氛圍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處于懵懂時期的幼兒更是如此。
具體的歌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專門創設符合歌曲意境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幼兒置身其中,促使幼兒帶著感情去體會歌曲的隱性情感,使得幼兒帶著感情演唱歌曲。以《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指導為例,幼兒本身就對母親有著天然的依賴心理,他們可以在歌曲學習活動中代入自己對媽媽的感情,這就可以讓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夠直接優化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于是,我就在音樂活動開始之前,展現了多組幼兒與母親快樂相擁、彼此依賴的照片,據此讓幼兒回想起自己與母親相處的幸福生活。這時,我就問道:“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孩子們大聲回答:“愛。”于是,我就在此基礎上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兒歌,讓幼兒自主演唱歌曲,據此優化幼兒的聲音表現能力,鍛煉幼兒的演唱能力,且幼兒也有可能在音樂活動中產生感恩母親、珍惜親子相處機會的美好情感。
二、給孩子一種趣味橫生的音樂課堂,讓他們學會熱愛
成人的世界與孩童的世界還是有著較大的差別,成人的我們總習慣用意志來參與活動、操控事物,單純的孩子雖不懂得認知,但有意注意也在逐步地形成。[1]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我們更要注意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幼兒在各種形式斑斕的課堂活動中學習。如在教授蹦跳步時選擇《小雞喔喔》的音樂,通過模仿小雞的各種動作來練習蹦跳步,這樣不僅避免歌曲本身的單調乏味,更激發了他們的熱愛意識。另外,在教學中我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將唱唱、跳跳、畫畫、敲敲、聽聽有機結合,將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呈現于幼兒面前,引導他們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除此,教師還可以利用美的直觀事物以激發其興趣,幼兒認識音樂主要由視覺和聽覺來完成,美麗的掛圖能令幼兒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忘情的學習,又如在教《老虎拜師》這首歌時,由于這首歌帶有京劇韻味,我在給幼兒介紹京劇時,可以播放京劇錄像,通過有觀感受,使幼兒對京劇有了感性認識,使學習過程生動活潑,從而怡心怡情,情不自禁地萌發和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音樂活動的強烈愿望。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擴充視野來激發幼兒興趣。正如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的那樣:“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因此,精心選材,從課外選一些幼兒喜歡的,合理安排音樂教學內容,給幼兒一個趣味橫生的課堂,不僅能開闊幼兒的音樂視野,還能激發幼兒對于音樂懵懂的熱愛。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知道,藝術之間都是共通的,音樂雖然是一種聽覺藝術,但是只要幼兒沉浸其中,那么便會隨著歌曲的旋律與歌詞信息在腦海中暢想很多畫面。因此,為了增加音樂活動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將畫畫活動與音樂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根據歌曲展開聯想,鼓勵幼兒在紙上畫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
三、給孩子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懂得思考與創造
一位音樂教師的職責,不單單在于讓幼兒學會唱,更在于讓他們領悟音樂的魅力,學會思考,學會創造。以往教師在音樂活動中填鴨式教學的意識尤其強,完成成品的愿望迫切,總是較多地運用消極的方法,讓幼兒為了教師的教而學,很少甚至缺乏運用幼兒的思維。[2]久而久之,會淡化幼兒的音樂興趣,甚至引起幼兒的反感,壓抑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考慮為了幼兒的學而教,采用積極的方法,努力做到通過教過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過單純的重復去掌握知識,而是通過解決各種各樣有趣的、有意義的課題來掌握知識,如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不同音色的樂器,編出相應的節奏來表現“今天的天氣真迷人”“我們在游樂場好開心”“有意義的一天”等等。幼兒將獲得的有關音樂知識,都在新情境中運用起來,復習與重復的方法也是建立在經驗思維理論的基礎上。注重幼兒通過對物體的操作擺弄樂器。經過親身的感性活動,去真正理解知識。只有教師創造性地教,幼兒創造性地學,才能使幼兒激發起興趣,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如創編歌詞,創編樂曲、歌曲、舞蹈等,這些技能技巧的培養是在幼兒實現獨創概念之后出現的,幼兒渴望充分地表達自己能表達的東西,他們自然地,個別地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探索、創造。現在的音樂活動中,幼兒人人會運用音塊琴敲自己會唱的歌曲,我盡量不在幼兒音樂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導性意見,而是盡力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幼兒運用音塊敲奏“我們的歌”“鈴兒響叮當”等游戲活動。
幼兒的創造力是非常強大的,他們并不愿意循規蹈矩,無法在一成不變的音樂活動中始終保持音樂學習興趣。而且,幼兒的認知主要來源于直觀經驗,如果幼兒缺乏相應的成長經歷,那么不管教師如何苦口婆心,都很難讓幼兒理解歌曲的意境。因此,在歌曲中,教師不必一五一十地講解音樂理論,以免挫傷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而是要盡量滿足幼兒的自主創作欲望,突出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尊重幼兒的音樂感悟,讓幼兒自主進行音樂表演,由此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為此,教師還可以提供幼兒互動機會,讓幼兒彼此合作、共同進行音樂表演。
因此,給幼兒一個自主學習、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感知與熱愛音樂的同時,學會思考與創造,給我們的音樂生活帶來更多的愉悅與驚喜。
四、給幼兒一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讓他們留住對音樂永久的興趣
音樂的教學,不僅要讓幼兒靠聽覺去感知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和表達的內容,而且也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親自參與,在音樂實踐中直接感知、體驗、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技能。游戲是幼兒的一種需要,它給幼兒帶來快樂和滿足。因此,在設計音樂活動時,做到既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將趣味性、情節性貫穿于活動之中。如:為了讓幼兒掌握XX? XX| X O |的簡短節奏,我們可以先給幼兒講一個慶祝新年的故事,然后通過拍手、讀兒歌、跳火車舞去旅行設計整個活動,幼兒興趣盎然。又如,開展音樂韻律活動《貓捉老鼠》時,我們可以布置了“貓”和“鼠”的家,又為幼兒提供了“貓”和“鼠”的頭飾,激發幼兒以“貓”和“鼠”的身份參與活動,幼兒在音樂韻律活動中始終保持較好的興趣,非常投入。上面的音樂游戲活動我們得出,對于一些需老師重點指導的歌曲,韻律活動,則以小組活動為主,在活動中,老師及時觀察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指導和幫助。
這些形式,不但提高了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又在游戲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五、給幼兒一些恰當的鼓勵,讓他們擁有成功的自信
每一個音樂教師,都應該是一個善良的引領者,正如卡爾奧爾夫認為的那樣:“完全沒有音樂感覺的孩子是罕見的,幾乎每個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樂。”? 因此,在組織幼兒的音樂教育活動時,應重視幼兒從事音樂活動的情感因素,重點講評幼兒活動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悅情緒體驗,幫助幼兒建立自信,獲得成功感,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如幼兒在進行多聲部兒歌輪念、輪唱、輪奏的系列游戲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真正從中感受到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我錯了小組就輸了,一個小組錯了,全班六組也就失敗了,我盡力用評價鼓勵幼兒發展自我控制能力,當游戲未取得成功時,我就通過提問或提出建議,并讓幼兒進行思考、實踐,鼓勵幼兒最后通過努力合作而取得成功。
總之,要闡發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與熱愛,就要在幼兒學習音樂的前提下,及時發現幼兒對音樂的樂趣,培養、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保護幼兒興趣的萌芽,發揮思維優勢,不斷給予豐富的教學形式與中肯的評價,讓他們擁有成功的自信,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我們要將每一個幼兒帶入純美的音樂境界中,讓他們感受美、領悟美,陶冶他們的情操,愉悅他們的音樂天性,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努力地思考,促進每一位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于麗麗,劉夢,趙晶.幼兒音樂教學中舞蹈元素與音樂旋律的有效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