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田
【摘要】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與社會現實處在脫離狀態中,但作為一項小學階段內的基礎性學科,雖說授課內容需圍繞著教材內容展開,但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絕不應局限在固定思維中,而需與社會實踐、調查相融合,在新課改要求基礎上對情境進行創設,將“學為中心”的情境模式教學融入到數學教學課堂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學為中心”情境創設教學,希望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學為中心? 小學數學情境? 創設教學?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04-02
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規劃意在找尋數學的抽象化世界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平衡點,使學生形成數學知識源自于日常生活的意識,而情景創設在這一層面中是具備一定作用的,并且也存有積極推動意義[1]。依據情景創設方式,可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營造的情景氛圍內,探尋、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最終使得教學內容處在多元化局面中,課堂整體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不注重和生活實際間的關聯
現階段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只要讓學生背會公式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從而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來向學生展開教學,且不注重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之間的關聯,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將學過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就比如在買東西時沒有主動去計算差價等數值的習慣。這種教學方法很明顯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為此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學用具,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沉浸在生活教學氛圍中,從而對課上的知識點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
(二)數學情境構建流于表面形式
雖然構建數學教學情境現階段已經在很多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得到應用,但有些教師因為教學觀念較為保守,沒有主動吸收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使得他們在使用創設教學情境這一教學方法時,教學情境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既不能結合教學知識點來創設教學情境,也不能讓學生主動沉浸在教學情境中,這都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變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主動意識。為此這部分數學教師應當積極使用網絡信息技術,在網上尋找精品課程并進行觀摩,結合所在班級的實際情況,來對教學策略做出綜合性調整,有效地構建數學教學情境,進而強化課堂效率并提升教學質量。
(三)不能熟練使用輔助教學工具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雖然也會使用構建教學情境的方法進行教學,但受限于教學工具、教學場地,教師只能用講故事、舉例子或是提問問題的方式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這使得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不能起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但現階段部分教師不會熟練使用輔助教學工具,導致情境教學不能得到有效開展。
(四)缺乏“學為中心”的學生主體意識
現在的數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為了按時完成教學進度或要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后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感知和參與情境討論的時間,學生在這樣的數學情境中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這樣一來課堂中本應該學生自主的學習就變成了老師的教授,這樣“注入式”教學意識依然存在于部分教師心中,缺乏學生主體意識。
二、創設“學為中心”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策略
(一)創設問題模式化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問題的提出在數學課堂中處在“心臟”位置上,問題就數學學習而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掌握著思維前進方向,也是思維存在源動力。問題模式化情景創設,是激發學生了解活動的高效方式,同時它的存在致使學生知識內容與心理狀況處在不平衡狀態中,而若想使這一狀況得以有效解決,需依據思考與認知活動得到解決[2]。優質的數學問題可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得學生自主加入到學習系列活動中。比如在學習“可被2、3、5整除的數值特性”時,課程剛開始,我就對學生說:“我們首先來做一個游戲,同學們可自行隨機說一個數,而老師我不用計算就能得知你選擇的數可否被2、3、5整除,不信就嘗試一下”,這時同學們都很好奇,都積極舉手發言,試圖將教師難住,結果我敘述答案時又快有準,同學們在驚訝的同時,都想學習教師所領會的這一本領,于是在求知欲愈加強烈情況下,愉快開展學習,變為更為主動的探尋人。當然,在創設情境過程中,所提出問題一定要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切合,問題既要獨具趣味性,還需存有創新意義,并要存有適宜難度,并富有啟發意義,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會逐漸變為學習的主導者,不再處在被動學習局面中。
(二)創設活動模式化情境,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進來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曾表達過自己的觀點,其認為數學學習全過程就是一類活動,這類活動屬性與鍛煉、游泳是相同的,若不曾親身體驗是不可學會的。作為教師應對課本教材秉持著用活、用好原則,依據教學課堂改良、優化需求,對教材適宜處理加工,從學生實際角度延伸,依照學生不同年齡特征,將課本教材中存有的講解、例題等書面類型東西,轉變為可讓學生加入進來的實際可操作性活動中來。比如,在學習“計算三角形的具體面積”時,在教學課程開展之前,為每一小組都分配學具三套,分別放置在三種顏色信封中。信封1中存有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一個;信封2中存有相同的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各兩個;信封3中存有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各一個。在課程開展時,在對平行四邊形面積整個推算過程以及相應公式復習結束后,教師可朝學生拋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可否將三角形用以往課程中學習圖形轉換,之后再對其面積進行計算呢?之后指引每組學生只可對一個信封進行開封,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以往學會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面積計算方式推出三角形面積計算方式。
(三)創設競爭模式化情境,使學生思維得以活躍起來
依據小學生思維基礎特性,比賽模式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最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適宜舉辦一些具有比賽性質的活動,使得全班學生主動加入到競爭比賽中來,使課堂氛圍逐漸活躍起來,這樣學生愿意通過思考來展示自己的想法。舉個例子,在進行以《統計》為主題的課堂教學中時,可選擇比賽模式來創設競爭模式化情境。首先教師可以出示這樣一個數學問題:“下邊是一個公司10名員工的月收入情況6000、4000、2000、1800、1650、1500、1500、1500、1500、1250。請求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再判斷哪個數據可以真實反映出該公司員工的工資水平?”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分組討論,創設競爭性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算出答案:“上述數據的平均數是2270,中位數是1575,眾數是1500,在分析后,認為有兩名員工工資過高,對平均數影響較大,而眾數以及中位數更能反映該公司員工的真實工資水平?!弊詈蠼處熞獙Υ鸢高M行統計,哪一組問題錯誤少,表現得更好,就可獎勵一枚紅花,最終對紅花數量進行統計,紅花數量多的小組就是獲勝組,最后使比賽結果構成統計圖,回歸到本堂課的主題中來。通過競爭模式化教學情境的設計,學生在競爭中產生榮譽感,且自主對問題進行探究,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優秀習慣,達到“學為中心”的目的。
(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相結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小學、中學的教學中有著重要應用,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自主探究過程來對知識點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中“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在對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課程做出觀察分析后,發現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以及不足,比如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沉默,不主動參與到教學課堂中,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狀態,和課堂相脫節,也就不能對教學知識點有著深入的理解和認知。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做出有效結合,這可以幫助那些沉默寡言的同學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沉浸在教學情境中的方式,對課堂教學知識點有著更深刻的認知。
綜上所述,可明確若想創設適宜的“學為中心”數學情境,要求教師需具備專業素養,并對教材內容足夠清晰,擁有對課堂內容的整體把控能力,拋出合適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在情境中嘗試解決自己的問題,完成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構建。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同時還要經?;仡櫵伎?,當對學生進行要求時,反問自己是否適宜將實踐、理論知識相融合了呢?現階段創設教學情境是否適合本班學生?我想這些問題都應是在情境創設過程中不斷考量的問題??此埔粋€較為簡單的情境創設,還需不斷反復琢磨,不斷融入新元素。因此,教學工作者需要做的還有很多,相信未來小學數學教師會在情境創設中更加熟練,使得教學整體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趙瓊.小學數學情境創設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7):250-251.
[2]江小春.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