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人民的抗疫防疫實踐及其形成的抗疫精神本身其實就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活教材,將其有效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對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愛國情懷? 科學思維? 守法意識? 責任擔當
【課題項目】本文為2021年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課題“抗疫精神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21XXSZGZYBKT32)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3-0043-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明確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1]。抗疫防疫實踐及其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活教材,將其有效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通過思政課堂、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育人方式,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2],達到意想不到的育人作用。
一、培養中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政治立場,踐行“兩個至上”的理念,以豁得出去的勇氣和決心,迅速調集一切可以調動的醫療資源馳援湖北,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每一位患者,每個人的生命得到最大護佑和尊重。各行各業人員或英勇請戰,或自愿堅守崗位,或慷慨解囊,或向險而行,或默默祈禱,為抗擊疫情盡心盡力……各地出現局部聚集性疫情后,國務院聯防聯控辦迅速派出督導組、技術指導組,統一指導,協同配合。各?。ㄊ小^)黨委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全力支援,派遣醫療隊、流調隊,捐贈抗疫物資、生活用品,各行各業志愿者奔赴一線,用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打贏了一個又一個局部疫情防控殲滅戰,最大程度保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障了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而西方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蔓延擴散的態勢,毫無應對之力,鼓吹群體免疫,個別政客不顧公民生命安危,大搞政治詆毀,將病毒污名化,甩鍋中國,推卸責任,導致高感染率、高死亡率。我國疫情可防可控與西方國家疫情失管失控形成鮮明對比,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非凡的政治領導力、社會組織力和群眾號召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獨特的政治優勢。
愛國情懷、理想信念是政治認同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學生的基本素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就要因時而進、順勢而為,抓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課程屬性,充分利用抗疫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成功做法,涌現出的英雄事跡、感人故事等,感受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效率,提高思政課的感染力、吸引力、親和力。讓廣大中學生深刻理解黨的宗旨立場、執政理念和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懷、團結偉力,厚植學生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之情,從小筑牢學生理想信念之基,培養學生是非辨別、價值判斷和道德選擇等能力,堅定學生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
例如,在本人執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時,首先,教學目標設計,結合疫情防控的具體事例,從“最美逆行者”的行為中感悟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力量,引導學生理解和感受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力量,從而在情感上、思想上、行動上認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樹牢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過程設計,組織“三個探究活動”達成目標,活動一: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教師列舉我們熟知的或身邊的“最美逆行者”,并設置探究問題:是什么力量驅使他們在武漢封城、只進不出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不顧生死、遠赴武漢?這種力量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有何作用?活動二: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讓學生觀看視頻——抗疫原創歌曲《中國必勝》,讓學生說一說中華民族精神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活動三:愛國主義的特點。教師多媒體展示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蘊含的共同的主題是什么?他有什么特點?有人說:只有對國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才算得上愛國。對此,你怎么看?你認為怎樣才算愛國呢?整節課以中國人民抗疫實踐為主線,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之情,樹牢理想信念。
二、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
“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態度終將是戰勝疫情的最有效武器”[3]。在我國抗擊疫情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無不體現科技的“硬核”,如研制出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篩選出“三藥三方”,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等,為疑似病例篩查和患者救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開發出“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健康出行碼”等系統,實施精準管控。落實分區分級管理,實行中高低風險區,疫情防控更加科學、精準、有效。這體現了中國人民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所秉持的科學態度和思維,所堅持的科學理論和方法。
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是科學精神的基礎,也是新時代中學生必備的素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運用這些科技實例、成功范例以及取得成果,讓學生親身感受科學技術、創新創造對戰勝疫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教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秉持科學態度、樹牢科學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面對困難和問題時作出科學的解釋、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選擇,激勵學生從小樹立科學思維、創新意識,用科學的工具和方法解決問題,進而堅定科技報國的雄心壯志。
例如:在12~17歲在校生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學生和家長持懷疑和觀望態度,不愿意接種疫苗。學校組織舉行了《秉持科學態度,共建全民免疫屏障》主題班會,首先,邀請疾控中心專家講解和說明當前我國研制的滅活、腺病毒載體、核酸等疫苗們的臨床試驗、藥理作用和不良反應,用科學數據向學生說明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讓已接種疫苗的學生或家長述說接種前后的感受,說明接種疫苗的必要性;最后,讓學生談談對接種疫苗的想法,釋疑解惑。教育學生樹立科學態度,相信科學,積極、主動接種疫苗。
三、培養中學生守法意識和法治思維
在疫情防控期間,“依法將新冠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4],堅持依法抗疫、依法防控。在疫情防控中,人民群眾嚴守各地防疫規定,主動配合屬地防疫工作,共同維護了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面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破壞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和個別公民阻礙抗疫工作、傳播不實信息、隱瞞個人行程等違法行為,各級執法機關依法查處,從嚴從快處理,讓疫情防控在法治軌道有序開展。
守法意識和法治思維是學生法治素養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必備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充分運用正反面的典型案例,通過辨析討論、以案釋法等形式,向學生講清說明法治道德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根本途徑,教育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增強法治道德意識,樹立法治思維,依法維護權益,嚴守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以行動自覺維護法律權威。
例如,在本人執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綜合探究: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時,首先,列舉兩個事例:1.國家將新冠病毒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按照乙類傳染病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管控措施。2.2020年2月1日,廣西玉林市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薛某某因隱瞞與確診人員接觸史,且拒不執行防疫管控措施,擅自與他人接觸,造成病毒傳播的嚴重危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其次,讓學生分析討論兩則材料各說明了什么?作為一名公民,應該怎么做?最后,教師總結,法律與規則是維護經濟社會的正常秩序的壓艙石,遵守法律和防疫規定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四、培養中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中國人民積極投身戰“疫”行動,“疫”往無前,用使命初心書寫責任與擔當,用實際行動護佑生命與健康。90后、00后醫護人員說“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保護你們了!”;公安民警用忠誠和擔當,堅守工作崗位,維護社會秩序;志愿者秉承奉獻、友愛、互助精神,“疫情不退,我不退”,默默堅守崗位;……中國政府本著對生命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攜手開展抗疫國家合作與交流,分享病毒信息、抗疫經驗做法,提供救治方案、新冠病毒疫苗,派遣醫療救援隊等人道主義援助,“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盵1]
責任擔當是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前提條件,也是中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必備素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利用抗疫斗爭中現實案例、生動故事,教育學生深刻認識自身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中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價值取向,培育學生勇于擔當、敢于擔責的高尚品質,引導學生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在社會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
例如,在執教《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單元《綜合探究: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在導入部分,通過微視頻或PPT展示我國抗疫國際合作的事例和國際社會對中國抗疫的評價材料,讓學生感受和體會中國政府的道義擔當,激發學生學習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動機和興趣。
參考文獻:
[1]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寫.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案例[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0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3]曾漢君.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N].南方日報,2020-09-28(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2020年6月)[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7.
作者簡介:
徐立波(1978年1月-),男,漢族,甘肅正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思想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