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旭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國學經典是教學的重要素材,在經典書籍和文章中包含了大量的優秀內容,對提高學生學識和思想有著積極作用,教師要認識到國學經典的重要性,積極展開國學經典誦讀課程,并使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教學,從而讓小學生更加喜愛國學經典課程,提高研究的主動性,提高語文教師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國學經典? 誦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100-02
國學經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小學生正是成長的重要階段,讓學生提高思想境界,開拓文學視野,對他們日后的成長和學習很有幫助,不過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教學仍然會存在問題,教師需要及時發現問題的原因,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國學經典誦讀課程能夠更加高效地展開,使小學生能夠快速吸取其中的精華,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量和道德品質。
一、小學語文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形式比較傳統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授課的內容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成果。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會促使他們主動的展開研究過程,可是在國學誦讀課堂中,許多語文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時會使用傳統的形式教學,這就導致國學誦讀課堂的整體氛圍比較沉悶,課堂缺少一定的活躍度,這樣的形式很容易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國學經典當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識點,內容上比較晦澀難懂,教師利用傳統模式教學,并不能直觀地體現國學經典中的內容,導致學生無法高效理解其中的意思,會讓小學生感到學習國學經典比較吃力,從而進一步降低學生研究的熱情,使得學生無法積極主動的展開國學研究,也不能學習其中的知識點,降低了語文教師國學經典教學的效率。
(二)教師開展授課的目標單一
國學經典是我國歷史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其中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蘊含了大量的知識點,同時也描繪出優美的景色,生動的故事以及各式各樣的人物,了解其中的內涵有助于學生提高個人的修養品德??墒遣糠终Z文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對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認知比較片面,教師們認為小學生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這就使得教師將授課的重心放在教授理論知識上,在課堂教學時,語文教師會將國學經典中的語文知識提取出來并教給學生,希望學生能積累更多語文知識,這樣的理念并不全面,在當下素質教育的環境中,單一的重視文化知識,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小學生的心理無法得到良好的引導,可能會使學生無法健康成長,從而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而且單一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無法領略國學經典中精彩有趣的內容,無法體會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意義大打折扣。
(三)學生誦讀過程缺乏主體性
現如今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更加看重小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一方面要求學生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展開學習研究,另一方要提高學生在課堂的主導性,不過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利用有效的手段提高學生的主體性,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如果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學習,那么不僅無法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還可能影響其他學生,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還有一些教師則是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在授課時依然主導著課堂的節奏,同時讓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來理解國學經典當中的知識和內容,這樣的形式首先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束縛感,而小學生比較反感這種感受,從而會喪失主動誦讀國學經典的積極性,另外學生被動式的學習過程,會阻礙學生發散思維,無法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導致小學生無法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影響了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國學經典誦讀的方式
(一)將現代化工具融入到國學經典課堂中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的流通更加順暢,人們利用現代化工具能夠更加便捷地生活和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質量,而對于教育領域來說,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已經成為了主要的手段,教師利用功能強大的信息化工具,可以為學生展示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因此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手段授課。在授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中的圖片庫,為學生展示與國學經典內容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能夠更加便利地了解,還可以在小學生展開朗讀時,根據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為學生播放有關的音樂,利用音樂來引起學生和國學經典之間的共鳴,幫助學生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有的國學經典已經翻拍成影視劇,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中找到有關影視片段,并讓小學生觀看,讓小學生可以直接掌握其中的內容。這樣的形式還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將有效調動起來,更容易激發小學生主動研究的熱情,使教師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效率不斷提高。例如學習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中《十五夜望月》時,教師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幫助學生學習古詩。授課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將古詩的內容具現化,在網絡中下載有關“中秋節”的景色以及節日的風俗習慣,當展開教學時,教師用多媒體工具將這些景色和風俗的影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誦讀,利用這樣的方式古詩的內容將直觀體現在學生眼前,提高了誦讀效率,同時在影像的引導下,學生將高效體會作者對故鄉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根據國學經典內容實施教學活動
國學經典雖然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章,但是這些文章和書籍的內容和形式卻各有不同,能夠讓學生有著不同的感受,不過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感悟國學經典中的內容不是很深刻,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轉變教學的方式,利用活動模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需要根據國學經典的內容來安排相應的活動,讓學生既能夠在課堂中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更加高效的理解國學經典,比如誦讀敘事類國學經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展開表演活動,利用演繹的方式學生能夠親自體會經典文章中的內容,有效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再比如誦讀詩詞類文章時,教師可以開展詩文填空活動,教師給出不完整的詩句,小學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將詩詞補充完整,這樣在活動中學生能夠高效學習古詩詞,提高學習的效率。通過活動形式授課,學生的肢體協調性、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將獲得更多鍛煉,同時在活動時,學生將獲得較多的熏陶,使得學生的學識、綜合能力以及思想道德能夠同步提高,而且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也改變了傳統單一目標的教學形式,提高了語文教師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的有效性。例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中,教師在教授《兩小兒辯日》時,可以利用表演活動來讓學生理解和誦讀文章,此篇文章選自《列子·湯問》,其中的內容極具教育意義,不過文言文的形式會給學生誦讀帶來難度,因此教師提前根據文章內容編輯一個劇本,然后讓學生展開表演,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能夠充分理解其中的內容,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效率,并且在演繹時,能夠深刻體會到其中的思想,讓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獨立思考,勇于提問的精神,提高了小學生的學識和思想道德。
(三)采用合作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教師在提高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小組學習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利用多人合作的方式自主研究國學經典中的內容和思想。教師在開展小組學習時,需要注意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引導,因為國學經典畢竟不是現代的文章,創作的時間比較久遠,表達形式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小學生在合作研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從而降低了自主學習的效率,還有可能會導致小學生逐漸降低研究的興趣,所以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簡潔的語言,將作者的生平和創作時的背景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國學經典提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結合經典文章中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幾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作研究,學生通過對文章背景的了解,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到國學經典文章當中,并且通過引導性的問題,對文章展開深入研究,同時在合作討論時,學生之間將各抒己見,表達對問題和文章的見解,既能夠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小組成員將學習不同的理解方式,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自主性的合作研究不斷提高學習國學經典的效率。例如學習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四時田園雜興》時,教師在讓學生展開合作自主誦讀之前,先將古詩的創作背景和作者“范成大”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本詩為作者退居家鄉后所作。然后對學生提問,如“作者描寫了哪些家鄉的事情?”并讓學生展開研究,通過教師的介紹和問題的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時能夠更好地把握古詩的內容和情感,提高理解古詩的效率,并在交流中提高自身各項能力,使小學生獲得全面提高。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國學經典的重要性,在工作當中要積極展開國學經典誦讀課程,而且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科學的授課形式,讓國學經典課堂能夠充滿更多的趣味性,降低文章的抽象性,保障學生可以順利進行誦讀和研究,讓小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受到更多熏陶,使學生形成更為良好的語文能力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鄭妹芳.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考試周刊,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