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拓展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教師在智慧課堂下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能夠拉近師生距離,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智慧課堂;初中數學;教學模式
智慧課堂是基于信息化視角,從理念、技術和應用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方式。初中數學是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部分,有著承上啟下的教育作用,與此同時,初中階段也是學生發展智力,形成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完善初中授課的環節,豐富授課的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實施智慧課堂便為此提供了解決思路。本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下在智慧課堂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課前知識傳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絕大多數的初中學生數學基礎都不算扎實,甚至有些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消極的情緒,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在開展初中數學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多采用幽默的語言或者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前,要做好預習的工作,引導學生自主預習。課前知識的預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部分,它不但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蘇科版七年級上冊“平面圖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余角、補角、對頂角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所以我利用“萬彩動畫大師”先給學生制作了一些教學視頻,發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余角、補角的定義。如果∠1+∠2=90°,那么∠1和∠2互為余角,如果∠3+∠4=180°,那么∠3和∠4互為補角。視頻中用非常有趣的形象進行演示,讓學生初步對概念有一個了解。我在視頻中還添加了幾個階段性的小測試,一段視頻結束后,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出現“一個銳角的補角一定是鈍角,或者一個角的余角和補角都存在,那么這個角的余角一定比這個角補角小”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很難在第1次答題的時候選擇正確,根據這樣的反饋結果,我在線下講課的時候,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專門指導,讓學生不光要了解基本概念,還要能熟練運用它的內涵,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避免“邊學邊忘”,提高了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注重課程拓展,激發學生自身能力
初中數學的教學有非常明顯的框架特征,教師除了不斷的豐富和創新課程教材內容以外,還要針對生活中的數學應用問題,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夯實教學基礎,融入生活實例,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所以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借助課外的生活學習,讓學生接觸數學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還要注意擺脫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讓數學知識貼近于生活,這樣還能夠降低學生的恐懼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外,教師要善于總結經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尋求最優的課程拓展方案,讓智慧課堂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助力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這一部分的時候。由于這部分的知識非常豐富,所以我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來引入這堂課,通過古人的研究方式,也培養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的意識。我還通過微視頻介紹了幾種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最有趣的就是漢代數學家趙爽的“趙爽弦圖”。通過這些拓展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以獨特的視角,接受數學知識,我相信這樣的教學課堂能夠讓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激發,最終實現自我突破,提高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在智慧課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把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作為一大目標,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初中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水平,還可以落實素質教育的需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從而才能夠設計出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11章“反比例函數”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利用了軟件“動畫大師”復習矩形的面積,引導學生去探究了解,如何用矩形面積公式s=ab中的a表示b,如果a變大b會變大嗎?通過討論和思考,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去掌握反比例函數的特點。通過軟件的演示,學生還能清晰的了解到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圖像性質。構建智慧課堂,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逐漸的培養自己的抽象思維,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智慧課堂的背景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究,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完善教學手段,注重課程拓展,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能力,致力于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玉利.網絡時代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芻議[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332-333
[2]李娜·祖哈乃.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231
[3]盧玉紅.智慧課堂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0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