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鑾

【摘要】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是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出現的一種嶄新的課型,實施過程性評價是語文綜合學習的必然趨勢。在實施過程中,評價貫穿綜合學習活動過程,評價面向綜合學習過程,讓學習者參與綜合學習評價。教師不需要局限于評價工具的選擇,而應該貫徹過程性評價理念,在實施過程性評價中盡量精簡評價工具和評價手段,為綜合學習活動服務。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理念;語文綜合學習
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是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出現的一種嶄新的課型,它是為了配合部編教材的綜合學習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綜合活動作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部編教材的使用,教師們也越來越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但是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中“如何及時評價反饋?該采取怎么樣的有效評價方式?如何觀察評價效果?”這一系列的疑問都需要在實踐中去反饋探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采用了過程性評價,以此為策略,開展評價活動。
一、過程性評價實施策略
教師評價既要重視綜合學習成果的價值判斷,同時注意到綜合學習的過程也是反映學習質量水平的重要方面,要采取過程性與目標性并重的取向。另外,教師理念的轉變也是重點之一,只有重視過程性評價才能發揮它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下面結合部編教材三年級下冊中華傳統節日綜合學習,談談教師如何在活動實施過程貫徹過程性評價。
1.評價貫穿綜合學習活動過程
在傳統語文學習的綜合學習活動中,通常語文教材安排綜合活動篇幅不多,集中在園地部分統一展示。語文教師一般集中安排展示課程,讓學生進行綜合學習成果展示,對成果進行點評。這也是多年來綜合學習的傳統模式,老師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完成任務,學生展示,老師點評。所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語文課程實踐性、綜合性特點沒有凸顯。綜合學習活動也沒有發揮本有的職能。而在部編教材中,分散編排在單元各個課文,統一于一個主題,又有不同側重點。以三年級下冊的中華傳統節日綜合學習活動為例子(如下圖),教材中綜合學習活動的活動提示分布于單元內,教師可以使用教材活動提示,將評價貫徹其中,關注整個綜合實踐學習過程。
在綜合學習活動開始之前,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探討商量綜合學習活動,完善各小組學生的綜合學習方案。在籌備綜合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關注各小組學生的準備,運用口頭評價語或者批改方案等方法,根據情況及時給予肯定評價或指導和鼓勵評價。綜合學習活動開展時間一般持續幾個星期,教師應當組織定期回訪,了解小組綜合學習過程開展過程,引領學生總結得失,取長補短。中期的活動過程會形成很多過程性資料,教師鼓勵學生以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保存下來,進一步評價學生在綜合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采訪能力、收集資料能力、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時候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能鼓舞學生一直保持干勁,完成綜合學習活動。但使用過程性評價也并不意味著對結果的漠視。成果展示是綜合學習活動的重頭戲。教師在欣賞成果展示的同時,可以結合自己之前關注的活動過程,有的放矢地評價各個小組。
2.評價面向綜合學習過程
過程性評價是面向綜合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以下要點。首先,綜合學習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施開放性的教學活動,所有過程性評價的實施都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在部編三年級下冊傳統節日的綜合學習活動中,筆者班上的學生開始收集節日習俗,其中有一個春節習俗是放爆竹,學生自小就生活在城市里,明文規定市區不可以放鞭炮,所以他們幾乎沒有親手燃放爆竹的體驗,也不太能理解這個習俗的由來。所以他們在考慮要不要如實加入這個習俗。筆者關注到了這一點,從他們的生活體驗出發,及時肯定了這一組學生的勤學好思,并引導他們去探究放爆竹習俗的由來,從而引出了年的故事,由此學生內部展開了過節新舊習俗的合理性的討論。這豐富了小組探究內容,拓展了學生的辯證思維。其次,教師要牢記綜合學習過程評價是針對探究意識和發展能力的評價。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鼓勵他們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或是指導學生理解知識、探究真理。因此,教師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他們進行帶有認知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在筆者帶的另外一個實踐活動小組里,學生思考什么展示方法才能整合全部傳統節日,同時又達到一目了然又生動有趣的效果。在及時鼓勵他們的創新想法后,筆者提出了思維導圖工具,并展示樣品。學生自己非常感興趣,立馬就去查閱資料,進行制作,最后展示結果令人驚艷。
3.讓學習者參與綜合學習評價
傳統的學習評價主體只有教師,根據打分標準量化學習評價,雖然客觀但是不利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究意識的發展。過程性評價較為主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評價內容囊括方方面面。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更能明白自己學習過程得失。引入學習者參與綜合學習評價,讓學生經歷自評和他評過程,也是一次成長歷練。現以筆者的實踐為例,具體闡述在綜合學習中引入學生評價的操作。第一步,學生要明確本次綜合實踐過程的目標和任務,探究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各組學生列出自己的評價表格,可以設置自評、組員評、按項打星星評級,也可以寫評語評價。有了這些具體的評價細則,學生在活動開展中才能胸有成竹。第二步,教師要指導學生收集過程性資料,將重要資料整理為本小組成長的記錄。對于學習者而言,關注自己的成長進步過程能極大地激發學習效能感,并且將這種積極的效能感轉化成為學習動力。第三步,在綜合學習活動成果展示會中,學習者不僅展示成果,也展示自己的評價,其他小組學習者也能積極發表評論。這個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過程,學生之間自由交流,評價內容包括各個方面,學生更善于思考和提出問題。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過程性評價實施策略小結
相對于過去綜合學習活動的傳統評價而言,過程性評價有許多不可忽視的優點。在小學綜合學習活動中運用過程性評價,其實是一種共時評價,它密切關注著學生的各項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和動機,實現教師和學生間的民主協商,能及時地反映學生學習中的情況,及時地肯定學生的成績,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方向,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改錯糾偏。但是,任何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局限。筆者在實踐過程中就發現過程性評價實施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教師觀念不能矯正過枉,把過程性評價作為最佳選擇,輕視其他類型評價。因為綜合學習活動特有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質,決定了單一的評價方式是無法進行完全評價的。教師不應該顧此失彼,關注過程,而忽略成果。其次,教師避免將過程性評價與某種特定的評價方法甚至評價工具等同起來。過程性評價是一種評價理念,服務于它的評價工具是多樣的。在展示和分享交流中,許多即時的、口頭的評價,也是一種過程性的評價。所以不需要局限于評價工具的選擇,而應該貫徹過程性評價理念,在實施過程性評價中,盡量精簡評價工具和評價手段,為綜合學習活動服務。
參考文獻:
[1] 吳婉玉.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初探[J].福州教育學校學報,2005(5).
[2] 張行進.有效實施語文實踐活動課的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1).
[3] 高凌飚.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功能[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