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琦
摘要:“雙減”政策的頒布與實施,旨在減輕小學生的課業壓力和負擔,限制了學科的課外輔導,小學語文課堂建設務必要更為高效,才能使得學生在單位時間內進行更多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空余時間進行個人興趣的發揚和情操的陶冶。本文通過措施研究法,來進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討論。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伴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學校根據政策要求不斷的調整教學模式,有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了教學質量。從以往的“應試教育”逐漸轉變成為素質教育。而在轉變的過程中,課堂質量的高低是非常關鍵的。小學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而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審美、語言運用、文化傳承、思維發展等方面上,所以小學生的語文課堂至關重要。高效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要要調整教學方式,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上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關注學生怎樣學會知識,關注學生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的知識文化、健康向上的精神,以及運營語言的能力。
一、巧用課后練習題,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統編教材對于學生課后訓練是非常關注的,在每一篇精讀課文后都設計規劃了對應的習題,有效鞏固了課堂內容。課后習題和課文緊密聯系,同時也包含著大量的語文要素。統編教材的課后習題目標性非常明顯,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對課文知識理解,并應用到實際中。更注重是語文要素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際,在理解的基礎上,將知識轉移到實際應用中。以及語文能力訓練的載體。依托課后習題,深入研讀、取舍、預設、凸顯閱讀要素,突出重難點,能使教學精準有效。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了解編者的目的,對課后的知識進行梳理分析,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其應用到教學當中,促進語文課堂的發展,從而使得學生獲得的語文資源不斷增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發展。如重視朗讀訓練既是對語文基本功訓練語言的積累,運用語感的培養,情感的熏陶的重視,也是對課程標準要求的具體落實;通過閱讀教學理解課文內容與學習表達方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緊扣語文要素,在設計的閱讀教學中可將習題有機融入,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領會句子詞句獨特的魅力;用課后練習引導語言實踐,在課后練習中,安排與課文相關的語言實踐活動等,活用這些巧妙的設計,開展有聲有色的語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利用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其語文素養和學習興趣。
二、設計參與式學習活動,喚醒學生內驅力
語文課堂質量受到學生參與程度的影響。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參與到其中,而不是學生置身事外,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才能學到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掌握到知識,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溝通能力,愿意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逐漸的養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體精神。教學設計應構建多元模式,從理解、感悟獨霸語文課堂的現狀中跳出來,真正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課堂教學設計應用策劃者的創新理念武裝自己的思想,不同題材,不同文體的文章內容豐富,當然要用形式多樣的課堂來組織教學。如設計統領性質的問題來整合教學,組織學生進入系統的思考,設計開放的問題組織每位學生都能參與的語文活動,可以突破精講模式,組織課堂辯論;文白對讀,開啟中國神話課堂學習新模式;整合課堂,開展群文閱讀;走進詩詞背后的故事,借故事講詩詞,穿越時光去觸摸作者的內心,解讀詩人的情感。老師和學生在進行互動過程中,老師根據實際環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適當性的鼓勵,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能在寬松和諧的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自主發現,主動探索,喚醒學生內驅力。
三、開啟“語文主題學習”之旅,回歸語文教學本質
在“語文主題學習”環節,教師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在朗讀的過程中,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掌握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眾所周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習慣成為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大量閱讀是學生學會語文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最主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自自主的閱讀積累,來自學生的親身語文實踐,而不是只聽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就可以獲得的。這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也是常識。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閱讀素養是所有學生教育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夠成功所需的一項核心技能。課外閱讀實施起來不盡如意,學生課余時間有限,“課內大量閱讀”可以將多年提倡的“課外閱讀”落到實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短暫的課堂實踐內,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的關注,對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錯誤等位置要及時的指點,對于學生想不到的、想不通的等內容要進行解釋,那些淺顯的學生已經理解的,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講解,精準定位,講解學生不了解的內容,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語文學習的關鍵方式是通過大量的閱讀開拓視野,但是單純的閱讀而不進行思考,往往是么有任何的效果。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而言,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當學生提問的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帶領學生進行思考,不斷的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面,為其他學科的發展奠定基礎。只有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過強,才能較好的引導學生快速發展。少年讀書如石上刻字,少年所學如日出之陽,學生在閱讀的黃金季節,在老師的倡導和鼓勵之下,大量閱讀,形成興趣和習慣,是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師的職責。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頒布與實施的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很有必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務必要采取更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措施,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方式、學習能力有實質性的變化,其綜合能力與素養得到真正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子帆.落實“雙減”,在“增”“減”之間求突破[N].江.
[2]孫鳳霞.“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統整路徑的新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21,(30):4-7.
[3]黃利華,用好課后練習落實語文要素——例談統編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使用.小學語文教師.2021.11.
[4]畢英春,明明白白教語文——“語文主題學習”理念與課堂教學策略簡述,2019年增刊.
[5]劉麗,例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訂與落實,2019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