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瓊
【摘要】“量感”是學生們學習數學后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感知能力,也是對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非常有幫助的一種必備能力。“量感”在生活中非常實用而且重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必須要學習的一項感覺技能。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往往忽視了“量感”這一方面的培養和發展,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學生即使已經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但是仍不具備量感,這是數學教學的一種巨大的遺憾。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學會學習,如何發展學生們的量感。
【關鍵詞】學會學習;量感;學習方式
【正文】“量感”在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具有著重要的角色,具備量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極大的便利,增強學生們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量感”是數學與生活最密切的聯系之一。“量感”也是檢測學生們數學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發展學生們的“量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學生“量感”的意義
1.1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素養以及綜合素質
“量感”是一項重要的數學技能。學生們在平時學習數學時,往往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不注重自身數學素養和數學技能的培養。但其實學生們學習數學,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他們自身的數學素養以及他們的綜合素質,這才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習數學是為了輔助學生們簡化生活,更好的生活。“量感”就是最能輔助學生們生活的一種數學技能。學生們擁有了“量感”,就可以簡化生活,在生活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數學計算,直接用“量感”來進行觀測。對學生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是可以讓學生們受益終生的一項數學技能。
1.2優化數學教學成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數學一直是學生們比較“頭疼”的學科,許多學生都認為學起來比較困難,而且遠離生活,于生活無用。但其實并非如此,數學也是一門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量感”就是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代表之一。培養學生們的量感,就可以讓學生們真切的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了解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明白數學是非常有用的學科,而并非無用學科,進而增強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時的效率,優化數學成教學成果,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量感的培養就是考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發展學生“量感”的學習方式具體探究
2.1聯系生活,構建“量感”
量感是一種數學感知技能,需要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自己的感知,才能真正地在腦中構建起“量感”。然而數學單位的概念與轉換,又是教師發展學生們量感的重要環節之一。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的數學單位大小,來幫助學生們構建數學單位之間的關系。其實數學單位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實際案例,只是許多的相關事物,學生們都不能將它們與學習的數學單位聯系在一起,自己沒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意識,從而對數學單位的感知較差,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書本上。這也是阻礙學生的發展和培養“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發展學生們的“量感”,則可以幫助學生們構建起數學單位與生活中實際物體的聯系。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學生們生活中較為常見較為了解的事物,來建立起這個聯系。教師也要注意這個聯系的密切性與準確性,不能為了建立聯系而對學生們有什么誤導。學生對于他們較為了解的事物,在腦中已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在教數學的計量單位與代入,就可以更加深切的了解到數學單位的量化概念。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圓柱的體積這一單元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們思考,生活中的圓柱物體有哪些,讓學生們發言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主動的將數學與生活進行聯系,又可以讓學生們盡快進入數學課堂的學習。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對他們自己提出來的圓柱物體的體積,進行一個的預判和估計,然后再告訴他們,他們所提出的那些圓柱體的正確的單位體積應該是什么,進而就可以較為輕松的在學生們腦中,建立起這些單位的概念。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們講解一個大的圓柱,大約可以換算成幾個小的圓柱,即大圓柱的體積單位,換算成小圓柱的體積單位,換算值是多少。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們理解體積單位之間的轉換。從而幫助學生們在腦中構建圓柱的體積概念模型,進而培養量感。
2.2實際操作體驗,強化感知
“量感”雖然是一種感知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們也要進行實際的操作,只有這樣才能真實準確的感受到。真正的動手實際操作,可以幫助學生們很好的強化感知,強化腦中的“量感”,所以,實際操作對于教師發展學生們的“量感”是非常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可以購買一些橡皮泥,對于小單位的物體,可以讓學生們每個人都捏出一個符合這個數學單位的物體。對于大單位的物體,則可以將學生們進行分組,分小組來進行合作,一個小組用一些橡皮泥,一起捏成一個符合這個數學單位的物體。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們尋找一些數學模型。用這些能夠表示不同數學單位的數學模型,來幫助學生們進行實際的感知。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圓柱的體積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購買一些橡皮泥,讓學生們每個人都在課堂上,分別捏出重為5cm3,10cm3的小圓柱體,讓學生們自我感知體積的大小。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們進行分組,每個小組都要捏出1dm3,5dm3的圓柱,進而讓學生們感受一下較大體積單位的圓柱的體積,強化認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將大的圓柱和之前做的小圓柱進行比較,從而也可以強化體積單位的轉化。教師也可以尋找或者購買一些圓柱體,直接讓學生們觀察,直觀地讓學生們感受到不同圓柱的體積大小,強化學生們對圓柱體積的概念與認知。通過手和眼等多種感官相結合,全方位的感知體積,進而發展學生們的“量感”。
“量感”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技能,對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師發展學生們的“量感”,可以將數學單位與生活實際事物相結合,幫助學生們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們構建“量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實際操作,自己構建物體,或者利用數學教學物品,來幫助學生們強化感知。教師發展學生們的“量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梁培斌.小學數學量感可視化教學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9,786:46-48.
[2]江建勇.培養小學生的量感? 提高數學課堂效率[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