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榮 張永燚
【摘要】近些年,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環境的改變,以及新課改給予學生的新的素質要求的提升,作為教師來說就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平時就要細心觀察班級里的學生,去了解他們的興趣、特長、心理變化等方面,科學合理地針對學生產生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在教學方法上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大幅度提高,同時對于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有很大幫助。目前,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動態生成”的有效課堂模式已經成為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動態生成”有效課堂教學強調的不單單是基礎知識的教授和學習過程的完善。更關鍵的就是學生和老師在課堂當中的互動過程,伴隨著整個教學活動的不斷展開,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會逐漸縮小,通過雙方課堂上的思維碰撞、交流互動,可以營建更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但不會感到無趣,而且通過不斷地體驗學習過程,老師和學生都會煥發出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動態生成有效課堂? 教學模式應用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小學數學“動態生成”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研究成果系列論文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065。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3-0106-03
根據新課程要求和標準,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要積極地去接受和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去融入到教學課堂中去,需要注重老師和學生兩者之間的互動交流,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機會去進行自主交流體會。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動態生成”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思維靈感的碰撞和一起探索學習的過程,都會讓教師更加清晰地體會學生的具體思路想法,從而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設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一、學會欣賞,是構建“動態生成”有效課堂的基礎
在長期實踐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天性得以發揮,認識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時對班級里面的每一個學生都要用欣賞的眼光去對待,要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認可和贊賞。學生從老師那里獲取的每一個認可的目光、一個激勵的表情,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學生感到內心充滿溫暖,同時也對自己愈發的自信。只有教師懂得用欣賞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個學生,發自內心的去信任每一個學生,學生才會更加積極活躍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一個個學生活躍主動的參與也就代表著一個個的“動態”正在形成,“動態生成”有效課堂的基礎才能更加穩固。
二、精心預設,是“動態生成”有效課堂優質體現的保證
精心預設就是指教師在教學前,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的目標、角度、要求等提前進行預測性的設計。教師的教學預設,可以體現每一個教師特有的主觀色彩。新課改對于教師的要求一直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挖掘內在知識信息,精心創設教學過程。所以作為教師而言在良好的預設教學過程下,教師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出的問題進行靈活轉變,可以更好地適應學生情況實行教學,保證“動態生成”有效課堂的建立。
三、應時調整,是決定“動態生成”有效課堂成效強弱的關鍵
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時占據著主導地位,在課堂知識展現到傳輸再到接受的教育模式不能做到以學生為本,其中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心中沒有學生,上課僅僅是按照教案大綱“填充式”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教育理念了。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提出,要求教師教學方法設定前,需要對學生的興趣、特點、表現等方面做到觀察分析和思考,對課堂教學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狀況進行捕捉、判斷、組合。在課堂上教師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需要教師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狀況發生,都能及時做出最適合的反應來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使它更加貼切課堂,更加適合學生,更加促進課堂的有效進行。
四、教學中要對生成資源進行調節
1.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小學的數學教育主要就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基本都是圍繞著課本展開的,教師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能“吃透”教材,才能將教材里面的知識內容生動直接、有聲有色地講述出來,讓學生對于教師傳輸的知識能夠有效的應用。教材知識內容的深層次挖掘探究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對其內容深層的理解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教學中,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可以使用分層的教學方法。教師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還能將自身的教學觀念做到與時俱進,緊隨時代的步伐,將教材內容充分融入到課堂情景當中,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產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其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譬如,教師讓學生學習關于“長方體的表面積”的知識時,再進行到練習環節。題目是:有一個長方體,長度為15厘米,寬度為10厘米,高度為3厘米,現要將這個長方體平均分為兩個長方體的話,其中的一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多數學生的第一想法都是直接將整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算出來,再除以 2得到結果。這種算法明顯是不對的。作為老師,這時候不能將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將一個長方體分為兩個同體積的長方體。再讓學生對分開之后的長方體進行觀察分析,看看小長方體有幾個面,最后讓學生再計算其表面積。學生在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計算的過程會漸漸意識到問題,再通過與原來他們的算法進行對比,就能夠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采用這種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并改正錯誤,不僅使學生產生成就感,樹立自信心,還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究意識,當再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能夠自己主動地進行思考和解決,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2.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延伸“動態生成”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原因,導致他們對于陌生的事物雖然充滿好奇,卻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難,為了有效地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和學生身邊的現實生活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以此來不斷加深學生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譬如,學生在對體現平均數知識的應用題進行學習的時候,教材內容對于學生而言不是那么容易直接進行理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來進行教學輔助,將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活化,進而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進一步誘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如,小馬去水果店買蘋果,一斤蘋果4塊錢,小馬買了8斤蘋果。然后因為小馬買得多和老板講價,所以店家給小馬便宜了4塊。那么請問,最后小馬相當于每斤多少錢買的蘋果?教師通過這樣的生活題材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并且學生也更加容易去進行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被調動,進而進行多種方法的自主探究。學生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問題的解答,我們選其中的兩種進行舉例,第一種方法:因為一共優惠了4塊錢,所以可得出每斤蘋果相當于便宜了0.5元錢,因為蘋果的原價是4塊,所以可以得出我們以平均三塊五的價錢買的蘋果。第二種方法,因為每斤蘋果4元錢,小馬一共買了八斤蘋果,所以我們可以計算出一共買蘋果花出去的錢是32元,用4×8=32,然后因為老板優惠了4塊錢,那么小馬實際買蘋果的錢也就是28元,32-4=28。因為一共買了八斤蘋果所以用28÷8=3.5,我們可以得出最后小馬平均用3.5元買的蘋果。通過這樣生動現實的案例,讓學生進入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中,不僅會對學生的空間思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訓練,而且訓練學生的同時,對課堂動態生成的實際內容進行了有效的延伸。
3.采取多元互動的方式體現“動態生成”
(1)體現師生互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在課堂中,教師所展現出來的每一個動作、神態、行為、感情乃至教學理念都可以與學生體現出來的動作、神態、學習理念、情感產生共鳴,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不應該是對立的,要像朋友一樣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后續的學習中逐步形成一種合作的伙伴關系,進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共同進步。
(2)實現學生互動。教師除了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樣也需要讓學生之間建立一定程度的互動關系,讓學生在教室營造出來的良好氛圍中,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自主性地進行互相問答以及實際討論,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只在其中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一些疑問拋給學生或者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在學生明確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后,就讓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討論,通過一個個不同思維的有效碰撞,想法和意見的“互換”,以此來達到最后問題處理的結果。此外,教師可以在這個引導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將學生分別當成甲方和乙方,可以讓學生通過辯論競賽的形式,針對于涉及到的某個數學問題進行方法、角度等方向的辯論,看看誰的解題方法又快又好,讓學生在訓練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課堂動態的有效生成。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成長有直接的影響。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的狀況給予解決,教師需要具備充足的應變能力。課堂作為一種動態環境,在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其動態變化,面對學生的問題錯誤要積極引導,進行詳細分析,創新其教學模式,“動態生成”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對提高其教學的價值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侯建榮.引領生成,將學生探究活動推向高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動態生成[J].學周刊,2017(13):147-148.
[2]韋明.巧用動態生成? 打造精彩課堂——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動態生成”[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226+224.
[3]施錦慧.小學數學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應對策略探討[J].教書育人,2019(34):44.
[4]杜晶晶.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研究[J].成才之路,2019(23):91.
[5]楊靜.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研究[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四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