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堇涵
摘 要:后疫情時代,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讓幼兒樹立“尊重勞動”“勞動最光榮”等觀念,擁有自我服務的意識,是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重點。文章從“首次入園:自我服務意識初感受”“家園同步: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處處育人:做一個有心的‘懶老師”三方面,對后疫情時代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我服務意識;勞動教育;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1;G61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044-02
當今社會,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將孩子托給祖輩照顧,這是比較常見的家庭狀態。在這種家庭中,祖輩因為喜愛或心疼孩子總是包辦代替,而父母則會因為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心生歉意而更加寵愛,這就造成孩子認為他人為其服務是理所當然的,失去了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在這種不健康心理的影響下,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后會因為不適應而顯得焦躁不安。因此,如何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本文主要對后疫情時代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
一、首次入園:自我服務意識初感受
剛入園的幼兒自理能力弱,如何細心照顧好每一個幼兒是教師的工作職責。家長們也有他們的擔憂:孩子在家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般的生活,第一次離開家人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會不會不習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很快用自己的表現向人們證明他們比人們想象中的要能干許多。多數孩子能夠很快地融入集體生活,并能夠完成簡單的自我服務,學習照顧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在一日生活中,只要教師運用有效的方法,讓幼兒產生自我服務的意識,再教給幼兒基本的生活技能,他們的成長就能夠超乎教師的預期,帶給教師更多的驚喜。幼兒勞動教育的開端,重點在于培養其勞動意識。而學習如何照顧好自己、有自我服務的能力則是幼兒勞動教育的第一粒紐扣。
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從小事做起。幼兒教師需要從幼兒園一日學習和生活的細節入手,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讓幼兒明確自我服務的目的。在學習常規方面,筆者要求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自主選擇喜歡的區域,游戲結束后將玩具放回原位并擺放整齊;要求幼兒帶書包來園,培養幼兒獨立準備自己物品的能力等。在生活常規方面,筆者要求幼兒飯后自己將桌面收拾干凈,并將餐盤放至指定位置;要求幼兒學習自己脫衣脫鞋,整理自己的衣物等。這樣,讓幼兒從簡單的事做起,可以逐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二、家園同步: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
實現家園教育同步可以使幼兒自我服務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兒園,教師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真的有老師說得那么能干嗎?在家的時候可什么都不做,常常是我們包辦一切。”聽到這個問題時,筆者會反問:“孩子是不做、做得不夠好還是不會做?”家長們常有的通病就是不相信孩子。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模仿成人的欲望,但是家長們常會因為心疼孩子、嫌孩子做事效率不高等原因剝奪孩子勞動的機會,這就大大挫傷了孩子勞動的想法和興趣,造成了在家時“不做事”的現象。
1.給予關愛,培養孩子自理意識
家長常常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力不夠,不信任孩子。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并不屬于任何一個人,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長去獨立生活。因此,教師要做的并不是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他們,而要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幼兒獨立生活、適應社會的第一步是擁有自理能力,所以家長要大膽放手。突發的疫情,給了家長和孩子許多獨處的時間。為此,筆者在班級的家長群里呼吁:孩子們可以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減輕家長負擔的同時增強他們的自理能力,培養他們自我服務的意識。筆者還在群里分享了許多幼兒在幼兒園時勞動的照片。很快,家長給予了反饋,其中有一張圖片讓筆者記憶猶新。小小的孩子正用胖乎乎的手努力洗著大大的番茄,稚嫩的臉蛋上掛著晶瑩的汗珠,眉頭緊鎖、眼神堅定地看著臉盆。能看得出來,番茄已經被洗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人去打擾她,而奶奶正坐在一旁的搖椅上笑盈盈地看著她。因此,改變孩子要從改變家長自身的意識開始,家園形成統一戰線,從而培養自立自強的孩子。
2.給予時間,發展孩子自理能力
有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雖然也做了家務,但是總是存在“越幫越忙”的現象。于是自己心一急,就會訓斥孩子,降低了孩子勞動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告訴家長要相信孩子,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要多鼓勵多表揚孩子,他們才有動力,才能越干越好,越干越起勁兒。對于筆者的建議,家長們紛紛表示贊同。一段時間之后,家長們將自家孩子做家務的照片反饋給筆者,筆者對這些孩子給予了表揚,這樣不僅能發展他們的自理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給予實踐,尊重孩子勞動成果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相信每位父母都會教導孩子珍惜勞動果實。恰巧本班的門口有一片小菜地,平時由門衛爺爺照顧。想到孩子們吃飯時愁眉苦臉的小模樣,筆者決定讓他們當一當“菜園小管家”。聽到這個建議,孩子們興奮極了,紛紛跑到門口去參與勞動。當孩子們疲憊地回到教室后,依舊興致滿滿地討論著當“小管家”后的體會。孩子們紛紛表示:“原來蔬菜寶寶長大需要別人很用心的照顧才行。”“剛剛拔野草的時候我一直彎著腰,真累呀!”“我再也不挑食了。”果然,那天的午飯孩子們吃得特別干凈,尤其是蔬菜,一點都沒有浪費。由此可見,孩子們十分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因此,教師可由此出發,讓孩子們慢慢移情,學習體會他人的辛苦,進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三、處處育人:做一個有心的“懶”老師
幼兒園是孩子們第一次獨立面對的“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孩子需要從“被需要”中來肯定自己的能力,從而由自我服務上升到學習嘗試去服務他人,并由此來獲得成就感。筆者發現,當我發出“求助信號”時,孩子們總是爭先恐后地舉手表示希望能夠幫助我,并且以能幫到我而快樂。
隨著疫情的逐漸緩解,孩子們也回到了幼兒園的懷抱,但是在園期間,防疫仍然是教師工作的重點。在幼兒入園當天,筆者讓孩子們了解幼兒園近期的變化、感受與之前的不同,進而培養他們的防疫意識。筆者還結合幼兒園課程,讓孩子們明白防疫的重要性,了解基礎的防疫措施。在這期間,幼兒體會到老師的不易,知道了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減輕老師的負擔。一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會因為管不住自己而觸犯班規。為此,筆者嘗試著讓孩子們互相提醒、互相幫助,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于是在班級里,就出現了這樣的聲音:“不能聚在一起,我們就遠遠地聊天。”“外出要戴好口罩,不然我們會被病毒打敗的。”雖然幼兒并沒有明確的服務目的,但是當筆者表揚他們能干時,他們就會慢慢明白自我服務和服務他人的目的。學習做一個“懶老師”,把服務自己、服務他人的機會交給孩子,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的成長會讓人時時得到驚喜。因此,在幼兒園的一日學習生活中,只要教師有心,便可以處處育人。
四、結語
總之,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不僅僅是他們的第一課,更是教師要翻越的一座大山。教師要通過首次入園:自我服務意識初感受、家園同步: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處處育人:做一個有心的“懶”老師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進而為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質、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新燕.論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J].新疆教育學報,2001(03).
[2]顧斐斐.兒童自我服務意識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6(10).
[3]徐嬌.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及其培養策略[J].文教資料,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