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靈美 周 潔 金華廣播電視大學
20 世紀初葉,我國職業教育的奠基者黃炎培先生就提出職業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努力讓學生得以就業,他總結為:“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最終目標是“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
2020 年,我們陸續面向全省進行了專業調研,前后共收回單位領導或業務主管層面調查表55 份,學校會計專業負責人及會計教師訪談調研表72 份,學校畢業生訪談調研1 065 份,學校在校生訪談調研表501 份。其中企業層面對畢業生能力培養的要求與建議如下。(見表1)

表1 對畢業生能力培養的要求與建議
可以看出,除專業知識技能外,企業對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提出了現實的要求,也引起了我們對學生培養的新的思考。
會計從業者對職業的了解程度與適應能力,即職業能力、職業認可、職業發展等,是會計職業素質的重要內容。
按年級段分別實施“領路教育”“探路教育”和“熟路教育”。低段年級著重抓有“企業味”的始業教育。企業骨干、教師骨干、優秀校友共同主持“領路教育”。活動中,師生共同探討個人職業發展計劃,引導設計職業規劃,同時介紹專業課程體系,分析學習目標和成果,使學生對所學專業及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有初步了解,明確努力方向,對所學專業形成歸屬感。中段年級專業信心教育先行,借助《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育,開展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道德教育。高段年級在學生畢業實習前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剖析就業心理,模擬設計自我推薦方法,提早排解方向調整過程產生的心理不適等問題。
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為專業核心課程和自由選修課程。
課程設計首先參照崗位內容和能力要求進行分類,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首先將工作過程分為出納業務處理、會計核算、管理會計三個階段。按照各階段工作內容的不同分別設計出所需的能力要求,為進一步開發課程奠定基礎。例如把會計核算主要工作分為出納崗、往來崗、固定崗、成本崗、利潤崗、信息崗等,從這些工作內容入手,提出從事會計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并按照此要求相應課程資源,編寫《初級會計實務課堂實訓》《成本會計課堂實訓》、《崗前實訓》等教材。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最大瓶頸是缺少企業真實業務。我們在進行會計單項和綜合仿真模擬訓練課程的前提下,不斷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引進當地名企入駐校內,建立工作室。為在校學生提供多達上百個的實習崗位和上百家實習企業,學生在校就可以進行企業代理記賬、審計、評估助理、財務軟件運用等實操實戰機會,成功建設了“校中廠”。其次在企業內建立“會計專業教師工作站”和“會計專業學生實戰基地”,成功設立了“廠中校”。
這一實踐教學實施兩年多來,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極大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內容。學生在校就可以接觸近千家企業的會計、審計以及財務軟件業務,大大提高了畢業生就業質量,形成了讓用人單位“放心用、安心用、樂于用”的良性循環。
會計師事務所帶動下的企業聯盟進駐學校孵化園,按行業標準建立了校內實訓室,把行業業務引進到學校,校內實訓室變成了實戰工場,企業員工、學校教師、學生三者處于同一教學環境下,師徒相互促進、相互啟發,使學習意愿達到最高,學習效果達到最強。
通過思想政治與創新文化引領,把握社會需求,多年來,根據企業崗位用人標準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結合課程改革要求,以校企“雙元”導師為建設主體,共同設計和建設以教學計劃,課程標準、崗位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學分制管理辦法、校內實訓基地教學實踐計劃、企業輪訓崗位實習計劃為內容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課程與教材。
一是關注德性與人情。立德樹人,崇德為首。開展“我的寢室我的家、我的班級我的家、我的科室我的家”等系列活動,打造師師、生生、師生和氣和雅和諧的充滿人情味的大家庭;每學期召開一次家委會,每年舉行家長會,加強學院與家庭、社會的溝通配合,建立家、校、企一體的共同教育體系,共同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成長環境。
二是倡導文明與健康。通過思想政治與文明文化引導,將以全國文明風采大賽為抓手,開展和雅寢室、文明教室、和諧班級評比,每月一評,學期總評,推動文明班風建設。開展晨間陽光跑操,組建籃球隊,學期末評選跑操優勝班級,營造健康向上、和美和雅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是組織歌舞與誦讀。通過思想政治與藝術文化引領,讓學生放聲誦讀,唱起來舞起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情操。每年年開展排舞大賽、紅歌大合唱比賽、經典誦讀活動。
豐富的校園文化,不僅沒有打亂學生的學習節奏,反而更加激發出他們熱愛校園、熱愛專業的感情,使學生提高了藝術修養,陶冶了情操,也促進了校園和諧。
持續深入有效推進職業生涯教育本土化、校本化、個性化實施,積極探索如何能夠將會計專業師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做得更加接地氣、更有現實效果、更能推動企業和社會的發展。
一是繼續堅持職業生涯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與學生發展產生正向效益。明確方向、把握時機、堅定信心、持續發展,必將能夠實現更有意義的職業教育,必將能夠引領好學生的職業生涯,必將能夠為社會輸出優秀的會計專業畢業生。
二是進一步做好實施課程的序列性整合,提高識別度。有一位職業教育專家曾經說過,職業教育需要優秀的課程來支撐,每一門課程的背后,都蘊藏著巨大的職業潛能。在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中,有序的、切合度高的課程是關鍵基石。
三是在深入挖掘校企合作資源上下功夫,保障來自于行業的職業生涯教育力量后勁充足。吸引行業優質企業參與并樂于職業教育,這才是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財富和幸運,這才能真正詮釋職業的意義和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