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宋巖 羅媛輝 張汝倩
摘 要:為探究高校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影響,根據學科競賽活動參加經歷有無將大學生分為有參賽經歷組和無參賽經歷組,檢驗兩組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上的差異。結果表明:(1)在學習動機方面,有參賽經歷組強于無參賽經歷組;(2)在學習效果方面,有參賽經歷組優于無參賽經歷組;(3)高校應該對學科競賽給予重視和支持,提升學生學科競賽參與度,培養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學科競賽;效果;大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5-0015-03
隨著我國教育的創新推進和快速發展,大學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勢在必行,學科競賽成為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已將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各類競賽獎勵情況納為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采集內容之一。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構建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對全國高校學科競賽情況進行評價,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由此可見,政府和社會非常重視大學學科競賽。但是關于大學競賽等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性,目前學術界存在爭論。大部分研究認為,大學學科競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績效。也有學者指出,目前大學學科競賽活動存在形式大于實質、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學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對學科競賽活動的效果提出質疑。本研究旨在通過實證研究,分析學科競賽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效果的影響,并為學科競賽高質量開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文獻研究
現有關于學科競賽的研究,主要包括學科競賽實施和管理策略研究、學科競賽績效研究等內容。其中學科競賽實施和管理策略研究主要有史耀媛與李昱良(2018)、李明秋與史洪偉(2018)、何春保等(2020)、趙燕等(2020)、馮光庭等(2020)、呂海霞等(2020)的研究;關于學科競賽績效的研究主要有邱文偉(2015)、程望斌等(2015)、梁勇強等(2016)、王亞娜等(2019)、龍曉楓等(2019)的研究。
史耀媛、李昱良(2018)主張通過改革研究生培養體系,優化學科競賽中的資源配置,提高學科競賽的綜合效益和影響力。李明秋、史洪偉(2018)主張通過廣泛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推動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何春保等(2020)提出通過“三個平臺”“三個結合”“三項工作”“三項保障”等措施,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趙燕等(2020)在我國人文社科類學科競賽整體分析基礎上,從競賽建設、競賽組織和參賽高校等視角提出我國人文社科類學科競賽發展治理策略。馮光庭等(2020)提出方法模式化、內容模塊化、過程程序化、考核規范化的學科競賽發展策略。呂海霞等(2020)指出實驗教改提高了學科競賽水平,促進了實驗教學改革,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了學科競賽與實驗教改同步發展的良性循環。
邱文偉(2015)主張大學生在完成學科競賽作品的過程中,會受到各個因素的影響而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程望斌等(2015)認為學科競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專業學科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合理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形成自主學習的長久驅動力。梁勇強等(2016)結合計算機實踐教學活動,采用量化分析的手段來研究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等,發現運用實踐教學方式培養學習動機對提高大學生學習效果有很好的影響。王亞娜等(2019)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探究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并提出策略和建議。龍曉楓等(2019)研究發現大學競賽類實踐教學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及通用技能。
上述關于學科競賽績效的研究,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通過實證分析學科競賽對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本次研究使用問卷星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學生會干部轉發鏈接來收集數據。借鑒龍曉楓等(2019)的量表對被調查對象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進行測量。學習動機包含6個題目,克隆巴赫Alpha為0.866;學習效果包含12個題目,克隆巴赫Alpha為0.960。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測量題目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信度。
三、實證研究結果
1.被調查對象基本特征
被調查對象是323名學生,其中96名男學生,占29.7%的比重;227名女學生,占70.3%的比重。本次調查以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為主,分別占29.1%和46.7%的比重。
323名被調查對象中,127人參加過學科競賽活動,196人未參加過學科競賽活動。在參賽項目方面,73名大學生參加過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占20.7%的比重;58名大學生參加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占16.4%的比重;56名大學生參加過“創業之星”大賽,占15.9%的比重;46名大學生參加過“創青春”挑戰杯大賽,占13.0%的比重;31名大學生參加過中國機器人大賽,占8.8%的比重;28名大學生參加過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占7.9%的比重。
2.參賽經歷影響因素分析
如表3所示,38.5%的男學生和39.6%的女學生有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經歷,卡方檢驗分析得知,性別對參賽經歷無顯著影響。46.8%的大二學生和42.4%的大三學生有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經歷,卡方檢驗分析得知,年級對學科競賽活動參加經歷有顯著影響。
3.學科競賽對學習效用影響分析
(1)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方面,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平均值為3.982,未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平均值為3.745。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學習動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參加過學科競賽學生的學習動機分值顯著高于未參加過學科競賽學生的學習動機分值。
(2)學習效果。在學習效果方面,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平均值為3.768,未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學生平均值為3.538。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學習效果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參加過學科競賽學生的學習效果分值顯著高于未參加過學科競賽學生的學習效果分值。
四、結論和建議
調查發現,不同性別在參賽經歷上無顯著差異,40%以下的學生有學科競賽活動參加經歷。不同年級在參賽經歷上有顯著差異,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參賽比率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學科競賽對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影響分析發現,有學科競賽活動參加經歷的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分值上明顯高于沒有參加經歷的學生。鑒于以上研究結論,為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效果,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科競賽,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科競賽參賽熱情。
1.完善學科競賽監督機制
對學科競賽中出現模仿他人作品或抄襲等違規行為,要取消其作品參賽資格;在參賽作品評選過程中,要杜絕暗箱操作,避免人情關系影響參賽隊伍成績;要堅持各項學科競賽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
2.豐富學科競賽內容
學科競賽的內容要涉及不同學科領域,讓大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3.完善學科競賽激勵機制
要根據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需求,及時調整和更新學科競賽的激勵機制。在評定獎學金、評選優秀學生干部,以及評定綜合素質分數和排名等重要獎項、事項方面,要適當加大獎勵力度,讓參賽學生有更強烈的自我滿足感與認同感,激發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4.完善學科競賽成果轉換體系
高校要構建和完善健全的學科競賽成果轉化平臺,為大學生盡力爭取政策的支持,幫助大學生進行學科競賽成果升級和轉化,將優秀參賽成果轉化為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實現學科競賽與行業的對接。
參考文獻:
[1]史耀媛,李昱良.學科競賽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及提效策略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4).
[2]李春陽,鄭藝,付鐵,王本鵬,龐璐.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10).
[3]何春保,倪春林,李庚英,胡威.提高大學生學科競賽實踐教學質量的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10).
[4]趙燕,趙春魚,陸國棟.我國人文社科類學科競賽發展現狀與治理優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0(07).
[5]馮光庭,朱志華,李海雄,李立亞,李娜.基于學科競賽的數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兩全、三抓、四落實”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2).
[6]呂海霞,張麗靖,張艷輝,楊志杰,尚龍安.學科競賽與實驗中心教改深度融合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01).
[7]邱文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基于學科競賽的功能效應[J].當代經濟,2015(01).
[8]程望斌,張國云,吳健輝.基于學科競賽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03).
[9]梁勇強,蒙峭緣.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和實踐教學啟示[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6(05).
[10]王亞娜,金麗馥,毛罕平.學科競賽中大學生創新績效影響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9(05).
[11]龍曉楓,伍健,田志龍,魏署光.競賽活動對大學生能力提升的影響:來自湖北高校的證據[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Zhang Tao, Song Yan, Luo Yuanhui, Zhang Ruqi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 competi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colleg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subject competition activities: the group with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and the group without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erm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group with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is better than the group without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2) in terms of learning effect, the group with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is better than the group without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3)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support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Key words: subject competition; effect;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