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剛
摘 要:核心素養是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催化,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找出自身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重塑師生角色,通過互動增強學生學習效果,重構課堂文化,打造至簡課堂,創新教學思路,適時引入生活元素,從而回歸教育的本源。
關鍵詞: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師生角色;至簡課堂;生活元素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1-0066-02
學科核心素養應該貫穿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實施、質量標準及評價的整個過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將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視為課程改革的關鍵,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提升,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本文主要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聚焦核心素養,推動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一、數學教學現狀及問題
1.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猶如舵手,學生則是劃船的人。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握方向,帶領學生順利走向終點。但是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專業教學能力不高,對教材的研讀不夠認真,備課過程不夠仔細,習慣依賴教參,照搬網絡上的課件,很少結合本班學情進行教學設計,不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經常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一頭霧水,更別談核心素養的落實了。另外,部分教師對某些數學概念理解不透徹,對教材上的知識不能融會貫通,課堂教學內容也通常是局限于教材或教參,不懂得拓展教學內容,導致教學氛圍僵化,教學效果不佳。
2.學生缺乏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中高段的學生主要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在學習教材上的一些抽象知識的時候,通常理解力不夠。如果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化抽象為具象,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3.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弱
張奠宙教授認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是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但是,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運用得不恰當,導致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思維能力較弱,主要表現為思維懶惰,遇到問題只看表面,無法從中提煉出隱藏的信息,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分析問題。這樣,會使學生逐漸養成懶惰的思維習慣,數學思維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4.師生角色錯位,關系存在矛盾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指導者,是學生的引路人。但在數學課堂上,部分數學教師沒有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導致師生關系僵化。
二、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聚焦核心素養的意義
1.有助于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運用教學手段,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建立學習自信,改變不合適的學習方式,主動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建構新的系統化知識體系,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促使教師主動提升專業能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課改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不能為了教知識而教,而應及時將傳統的知識本位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并及時地改進和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要打破思維定式,讓教學方法和水平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靈活地駕馭數學教材,不斷地反思、歸納和總結,提升數學教學能力。
3.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核心素養背景下,數學課堂應該積極進行改革,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思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從不同學生的興趣和實際認知水平出發,將原本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清除一切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障礙,促進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數學課堂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
1.重塑師生角色,通過互動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新課改背景下,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需要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使教師認識到以學生為本的重要性,使學生更加尊敬教師,從而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最終為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落實作準備。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實現師生角色的互換,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建立學習自信,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對新鮮事物往往擁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是當前部分數學課堂氛圍比較沉悶,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其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能力水平不同,教師要關注學優生,更應該關注學困生,給予他們關心和照顧,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從而重拾學習自信,獲得個性發展。
2.重構課堂文化,打造至簡課堂
課堂文化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以及教學行為所反映出來的文化。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將原來煩瑣的教學程序轉化為簡約的教學環節,構建高效至簡的課堂。具體在數學課堂上,主要表現為在圍繞數學課堂文化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教什么和怎么教這兩個問題。教師應將“簡約”作為追求,從簡單的教學模式、簡潔的教學情境、簡明的教學內容、簡易的教學手段以及簡練的教學語言等方面著手,構建形式簡約、內蘊豐盈、務實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學進行理性規約,如學習范式和學習習慣等,從而形成簡約的數學課堂文化,助力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有價值的問題能夠始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深化。教師應讓問題貫穿教學過程,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的過程,構建至簡課堂。例如,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只用語言描述班長所在的位置。教師按照學生的語言表述走到了教室的中間,但是并沒有準確地找到班長,于是向學生發問:應該如何準確地找到班長所在位置呢?此時,學生意識到需要有規則才可以準確描述。教師隨即規定豎排叫“列”,根據習慣第幾行的確定需要從左往右數,并規定橫排叫做“行”,根據習慣第幾行的確定需要從前往后數。這時,教師再要求學生重新確定班長的位置。學生領悟了規則,就能正確說出了班長在第幾行第幾列,但在紙上記錄位置的方式卻不同。借此機會,教師讓學生觀察數對,引導其發現新的問題。這樣,教師借助問題構造了簡單的數學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考習慣,數學課堂文化也在此過程中得以形成。
3.創新教學思路,適時引入生活元素
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教師轉換教學思路,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將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更有興趣,逐漸改變畏難心理,建立自信。學生閱歷淺,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入。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引入課堂,實現生活化教學。例如,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幾張小豬佩奇的圖片,在佩奇的旁邊放一個對話框,備注上“我有一個好朋友,經常嘀嘀嗒嗒不停歇,讓我按時學習和休息,小朋友你知道他是誰嗎?”學生思考后意識到小豬佩奇說的是鐘。教師可借此機會引出本課主題——認識時、分、秒。用動畫的方式導入新課,能夠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之,教師堅持核心素養導向,能夠推動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突顯出來。學生則要成為課堂的主人,懂得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杜玉珍.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分析[J].天津教育,2020(04).
[2]季琳.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江西教育,2020(03).
[3]王玉琴.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