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瑤
摘要:語文學習內容大致分為基礎知識、課外知識、閱讀理解、寫作幾大部分。其中小學閱讀部分是比較困難但很重要的部分,語文閱讀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學到課本中沒有的知識,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素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比較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中群文閱讀根據分組選擇議題,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可以由課堂知識進行訓練,也可以將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研究開展相應的探討,并根據經驗給予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寫作;融合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我國教育行業新興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含義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將同一類文章整合在一起。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的理解力,還可以為寫作帶來方法以及積累素材。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班級內學生的狀況,有效地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展。語文學科中閱讀和寫作是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和發現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群文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的意義
(一)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征,學生在面對語文閱讀課時往往存在很高的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好這一點,將群文閱讀融入日常的閱讀課程中,從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群文閱讀要求同時間內多讀幾篇文章,進行對比感受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含義。大量的閱讀肯定可以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詞語與語句,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腦海中會自然浮現這些優美的語句。寫作能力主要依賴于寫作素材的積累和語文知識的運用,寫作素材一方面來自日常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古語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也是在印證閱讀對寫作能力提高的作用。經常性的群文閱讀能夠增大閱讀量及知識面,為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群文閱讀的優美的句子、描寫手法、詞語、文章主題等都可以為寫作帶來借鑒。群文閱讀中借鑒的知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實現自身的發展,其次群文閱讀為寫作手法做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二)群文閱讀為寫作提供思路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群文閱讀與寫作相互結合,群文閱讀有利于為寫作理清思路帶來靈感。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量、閱讀量、閱讀能力都是有限的,需要學生不斷進行積累和學習。長時間的閱讀積累的知識是非常可觀的,這也可以為學生寫作思路提供思路。
二、群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有效措施
(一)以學生為本,培養讀者意識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教學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是新時代教育的本質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林沖棒打洪教頭是名著水滸傳其中的一個章節,如果學生提前有了解過水滸傳這本書,再進行新知識教學的時候,學生有了知識的儲備就可以充分地發揮主體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再根據這方面寫作時也不會僅僅局限于這一篇文章。
(二)增強閱讀能力,提升寫作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大部分閱讀都來源于課本知識,所以要想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從課文中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技巧。小學一、二年級的寫作要求是看圖寫話真正的寫作是從三年級正式開始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普遍的問題就是寫作主題不夠突出,抓不住寫作的重點及寫作對象,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對寫作對象有明顯的描述和觀察的句子或者段落進行強調,或者讓學生進行標記。教師要逐步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由積累句子到組成段落逐步加強,最終能夠形成自己的表達。
(三)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內容
我國歷史悠久,優秀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閱讀文章都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去閱讀,所以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內容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選擇的群文閱讀是小學生可以理解的內容,太深奧的文章不可取,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天方夜譚的感覺,對寫作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相較來說還不成熟,要選擇簡言易懂的文章,同時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有難度的文章類型,讓學生始終保持探索式的學習。其次群文閱讀應該是語文課堂知識的延伸,通過課堂上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再加上課下相關文章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學習知識,只要群文閱讀文章能夠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與記憶,就可以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并不是看一兩篇文章就可以做到的,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可以實現。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好群文閱讀將對學生寫作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愛上閱讀,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祝渝.探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實踐[J].內江科技,2021,42(11):15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