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維芳
【摘? ? 要】目前,PCK學科教學知識被廣大學術界認為是最有效的教師知識結構與形式,是區分專家教師與低成效教師的關鍵因素。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熟練掌握學科特定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知識,將教學設計有效轉化為教學實踐,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科知識;表現特點;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1-0032-02
A Probe into the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No. 2 Primary School of Luomen Town, Wu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JING Weifang
【Abstract】At present, PCK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is considered by the majority of academic circles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teacher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form, and it is the key factor to distinguish expert teachers from low-efficiency teacher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us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proficiently mastering the specific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effectively transform the teaching design into teaching practice,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ir own teaching behavior.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ubject knowledg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ship
一、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的概念及表現特點
美國的舒爾曼教授在1986年首次提出“學科教學知識”的名詞,也稱為PCK。PCK是指當教師的一般教學法與學科知識難以支撐教師的課堂教學時,應將學科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識進行整合,進而提出學科教學知識的概念。PCK是教師將教育學知識和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依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學習能力等,選擇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是最能區分教師教學能力的因素。
(一)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知識的類型
第一,自主整合型-學科教學知識。這一類型表現為教師具備“熟練”的PCK技能水平,可以選擇性地整合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充分預設教學知識,并且具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多元化的策略表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技能,有效促進教和學的發展。
第二,機械整合型-學科教學知識。這一類型是指教師具備相對熟練的PCK技能水平,對學生具有一定了解,也會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借助評價提升教與學的質量,便是已經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理解。
第三,松散缺失型-學科教學知識。這一類型是指教師對相關知識的整合能力不強,教學水平發揮不穩定,不夠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的教學策略不夠恰當,教學評價也比較缺乏針對性且單一,整體并不理想。
第四,低效缺失型-學科教學知識。這一類型表現為教師的PCK水平技能比較弱,對相關知識聯系不緊密、整合不充分,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詳細,教學策略與相關課程的整合度比較低,教學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學習困難、教學效率低。
(二)教師不同PCK表現類型的原因
第一,教師的PCK水平技能在計劃階段與實際實施階段具有差異性。教師是否可以將豐富的教學理論與方法有效轉化成科學合理的教學行動并不是線性關系,還要考慮到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等。例如A老師具有良好的數學科學知識基礎,自我評價也比較良好,可是在實踐教學中卻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由于他沒有實時依據學生的教學反饋來調整教學決策,導致教學行為不具針對性,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教師教學經驗的多少可影響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知識理解程度的關系。例如B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經驗,其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不同能力與知識水平,因此,他在做出教學決策時就會結合學生的現狀以及反饋來適時調整,進而借助不同教學決策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相反,C教師的教學經驗積累不足,更加關注既定的教學策略能否達到教學目的,對各個階段學生的理解程度不足,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第三,教學知識和學科知識的整合會影響教師PCK的水平。專業的教師會注重學科知識的縱向、橫向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知識和學科知識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四,課后反思與課前準備會影響教師的PCK水平。教師若在課前對PCK相關知識展開充分思考,對學生展開充分了解,并準備科學的教學策略,其表現的PCK水平就會比較好。而部分教師自認為自己的教學經驗豐富,對課前準備工作準備比較粗糙,其實際教學質量就不會高。同樣,教師在課后展開充分的科學反思,有助于其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教學策略調整,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PCK水平。
第五,教師的教學表征也會對教師的PCK質量產生影響。教師常見的教學活動表征包括游戲教學法、問題情境創設、分層指導以及探究式教學等,言語表征則包括提問、表揚、解釋等。教師能否整合多種教學表征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對于教師的PCK質量具有重要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關系分析
科學合理的教學知識是學科知識的教學保障,而學科知識的教學效果也是教學知識的具體體現,教師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定位將直接關系到教師教學知識的運用效果,兩者關系緊密。例如,關于小學數學的乘法教學,教師不僅需要自己掌握乘法的相關知識點,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在乘法知識點中哪個部分學習起來是比較有難度的,要設想出小學生會提出的各種疑惑,如為什么要借助面積的知識來理解乘法算法,而加減法運算中沒有運用到面積的計算。教師如何向學生解釋這些乘法規則,難道知識告訴學生強制記住該規則就可以了嗎?教師是否可以借助其他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運算的理解呢?這就需要教師整合特定的學科知識,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需要和思維習慣,設計良好的教學策略。
三、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升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建議
(一)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并內化于心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新課程理念,教師在理解上比較狹隘,并未對其展開深入思考。而教師的教學理念又會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借助參與教育培訓、翻閱相關書籍等方式來研習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對小學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入的認知。當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才能在實踐中很好地運用這些學科教學知識,達到理論內化到自己的學科知識結構中。
(二)旁聽優秀教師的教學課堂,提升自身PCK
除了自身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借助旁聽優秀教師的精品課來積累教學知識與方法,逐漸理順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總結特定學科知識學習中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點,還要分析其他教師如何依據學生情況來調整教學策略等問題。通過分析總結其他專業教師的積極經驗,教師可豐富自身所欠缺的教學實踐知識,進而提升自身的PCK。
(三)注重學科知識的表征方式,強化學科知識體系結構
教師不能過分依賴教科書,只局限于學科知識的講授,而是應當積極展開師生互動,注重課程的縱橫聯系,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情境等相關知識展開整合后,借助適當的表征方式與教學策略將學生可以理解的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順利掌握學科知識,進而強化教師的學科知識體系結構。
(四)充分整合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做出合理的教學決策
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不是孤立的,受到教學經驗、學科內容以及教學情境等的影響。教師若對自己所教的小學數學學科內容有一個非常好的理解與架構能力,可以很好地將教學決策運用到特定學生群體中,就可以具備堅實的PCK技能,進而更加準確地呈現學科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學習。教師要善于將數學知識的學科學術形態轉變為教育形態,即運用教學知識,對數學學科知識展開加工,將數學學科知識轉變為學生可以理解的知識點。例如,小數的學術形態為“將十進分數轉換為不帶分母表象形式的數稱為小數”,但是教師應當借助各種教學情境,用教育形態描述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母是10、1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谷曉沛,馬云鵬,解書.學科教學知識建構模式研究——基于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觀察[J].課程·教材·教法,2019(01).
[2]解書,馬云鵬.學科教學知識(PCK)的結構特征及發展路徑分析——基于小學數學教師的案例研究[J].基礎教育,2017(01).
[3]王九紅.關于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的調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05).
[4]李瓊,倪玉菁,蕭寧波.小學數學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表現特點及其關系的研究[J].教育學報,2006(04).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