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帥 白小雪
摘 ? 要: 高校作為教育基地,應通過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發揮二者協同育人的作用,培養更多思想先進、品格高尚的優秀人才。本文分析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關系,了解二者在協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針對不足之處,提出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對策,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黨建 ? 思想政治教育 ? 協同育人
黨建工作作為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支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全過程,通過思想的引導確立高校在育人方面的主動權。”以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入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中心,闡述黨建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構建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思政教育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關聯性.
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階段,為提高各大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向社會輸送更多專業能力強且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的人才,滿足當前社會各個崗位的需要,大部分高校聯合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服務。基于此,在實施黨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模式之前,需要明確學生黨建和思政教育之間的聯系,以便二者相互補充,實現培養高素養人才的目標。高校黨建工作部分內容涵蓋思政教育內容,思想引導和教育更是黨建工作的中心環節,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部分高校為使更多學生在完成學業后能夠順利進入工作崗位,滿足各大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在制訂思政教育計劃,設置教學內容時,會引入社會中存在熱度的政治問題,并以此為討論話題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和處理問題,認識正確的政治理念和思想。通過這種潛在的融合體現思政教育時代性特征的同時,為黨建工作帶來幫助,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協同發展。
(二)思政教育與大學生黨建存在的差異性。
雖然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和內容上存在一定的聯系,并存在互通之處,但從工作內涵等方面來看,二者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具體而言,黨建與思政教育在基礎理論和工作方式上存在差異,高校黨建要求黨組織成員依據國家發展規劃,以及黨的重要指示開展各項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利用較高的思想境界展示黨的工作作風,為學生樹立思想和行為的榜樣,發揮黨建工作的模范先鋒作用。思政教育主要是向學生傳達黨的重要思想,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學生,更加側重于政治教育范疇。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思想意識,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合格的建設者,以便進入社會奉獻自己和服務更多群眾,向更多人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社會風氣。從二者育人理念和工作目的來看,黨建和思政教育在本質上仍存在部分差異,二者融合時需要高校教育工作明確差異,有效配合,使學生受到黨的熏陶,實現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二、一些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存在的不足
(一)協同育人理念和工作方式較為滯后。
近年來,大部分高校通過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實現二者互補與協同發展,在合作育人方面取得較高的成效。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工作方式和信息傳遞效率發生改變,對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高級,使二者融合發展出現不相適應的問題。具體而言,在教育隊伍建設方面,部分工作者對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內涵了解不夠透徹,缺少對二者融合發展的關注,在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時仍墨守成規,缺少創新和合作,很難應對新時代背景下工作內容的變化。同時,黨建工作作為思政教育的指導,黨建帶動性不強,部分黨組織領導重視對黨員入黨前的培養,忽視黨組織成員規范化的管理,尤其入黨后的再教育工作,并沒有明確黨建工作的重要地位,使各項工作的部署和實施流于形式,很難在學生群體中發揮表率作用。另外,部分高校在構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時,缺少黨建工作內容的融入。相反,學生思想政治內容不斷擴充,但黨的先進理論等內容卻有所減少,導致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學實際效果反而削弱。
(二)職能部門之間缺少互動和協作。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主要目的在于面對社會快速發展產生的變化,通過先進理念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時政動態,并明確自身的思想和政治追求,在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帶領下,實現就業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可持續提高,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根基。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相互配合,通過日常工作中的互動和協作,增強協同育人模式的合理性和針對性。結合當前實際發展情況,黨建和思政教育協同發展在制度建設和工作具體施工上存在不一致的問題。高校黨務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大部分工作人員將更多精力放在實踐中,兩個部門各自為政,難以針對工作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很難形成利于人才培養的合力,導致學生接受的教育內容過于片面,很難實現思想層面的深層次發展和進步。
(三)缺少完善的協同監督管理機制。
黨建工作作為高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不但需要合理的工作氛圍和模式,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在黨組織領導的帶領下發揮重要作用。由于黨建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實現思想進步和發展,工作效果很難以具體方式呈現,因此對工作成果的評價和考核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我國全面實施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其中較為現實的問題是高校黨組織成員數量不足,人員缺乏阻礙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在此背景下,黨建工作很難將重心放置在建立管理和監督機制上,導致實際工作成效很難被發現,降低黨組織成員工作熱情的同時,部分黨組織積極分子很難得到發展,導致協同育人模式在實際中缺乏實用性,難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對策
(一)強化協同育人管理機制,構建二者協同發展新平臺。
首先,黨建和思想教育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核心,將社會主義價值取向融入教育體制和工作體制中。可將部分內容引入思政教材中,通過案例的展示向學生介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增強學生的主觀認知。黨組織成員應深度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學習鍛煉思想,提高工作能力,在協同育人中發揮帶動作用。其次,應構建黨建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可建立監督和管理小組,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思想發展動態,通過分析明確黨建工作內容和實際效果,完成對黨建和思想育人協同工作模式的評價。還應鼓勵高校各部門加強合作和聯系,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便利的條件。最后,高校可借助網絡技術構建利于二者互動的平臺,并利用平臺完成思想宣傳教育。高校可建立微博、微信、QQ等官方賬號,并在平臺中發布黨的發展方針和相關政策,開展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宣傳正確的價值理念,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改善思想教育和黨建工作流于形式的問題。另外,網絡平臺還可作為黨建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互動交流的渠道,實時發布工作動態了解對方的工作進展,并通過溝通制訂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幫助黨建和思政教育實現真正的互相輔助,更高效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深入分析工作重點,實現二者協同育人目標。
為更好地發揮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協同育人功能,首先可從拓展黨建工作教育功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方面著手。比如黨建工作的開展,通常以日常教育管理、黨員發展、實踐教育、專題黨課和黨支部學習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可通過各種形式,如思政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日常教育管理及談心談話等,以豐富的教育內容,如歷史、哲學、道德、文化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思想。從此方面可以看出,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工作形式方面基本一致,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的作用。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協同育人目標的實現,應注重拓展黨建工作的教育功能,在已掌握黨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使高校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增進愛國熱情,逐步完善高校黨員價值體系的構建。思政教育工作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為提高高校黨員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提供支持與保障,培養黨員良好道德品質與思想,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優秀人才與后備力量。其次,通過加強理論聯系實踐,實現黨建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增強實踐育人效果。比如高校黨建工作理論聯系實踐育人活動的開展,可通過走訪革命舊址、參觀專題展覽等完成理論知識學習,通過參與志愿者服務完成實踐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思政教育工作理論聯系實踐的開展,可通過參與企業實踐、名人訪談、社會調研等活動促進思政教育立足實際,發揮真正作用。這種協同育人方式更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社會認知。
總之,高校作為社會發展的智慧儲備,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高校提出新的要求,高校需要加強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更高質量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性任務。為此,高校實施各項工作時,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通過工作內容、工作重點、管理體制方面的協同發展,發揮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并實現二者深度融合。帶領學生發展的教育工作者應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主動承擔傳遞正確意識形態的責任,更好地帶動和引領學生。學生要樹立自我管理的目標,更加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將自我打造成為思想素質合格的有為青年,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先進的理念和思想,促進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晨.新時代高職學生“三協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方法——以財會金融系學生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100.
[2]程婧.線上空間思政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0(08):100.
[3]江珍.藝術類高校專業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育人機制的研究探索——德育導師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133-134.
[4]彭鋒,陳偉煒.中醫藥院校二級院系“三全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51):27-30.
[5]傅春長.淺談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融合路徑——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