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睿
摘 ? 要: 現階段,高校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從“大思政”視角,思考教學改革和發展方向,探索更有效的思政教學模式。這不但是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建設發展對教育領域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對大思政理論進行闡述,結合理論內涵分析大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新要求,審視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面臨的問題,提出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關鍵詞: 大思政 ? 思政教學 ?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思政理論概述
所謂“大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個更宏觀的格局上統籌謀劃。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一門課程的開設或各種思政理論的灌輸,而應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在學生的心理教育、生活教育、實踐教育中都進行思想政治培養,使學生受到更系統性的思想教育。從這一角度講,“大思政”具有一體化、專業化、協同化特點,是一種對青少年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思想與育人機制。具體而言,一體化體現在“大思政”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有統一的領導和統一謀劃,從而形成一種圍繞思政教育的一體化體系。專業化強調思政教育教學應該以更專業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為支撐,形成一種專業化的教學模式。協同化主要指思政教育過程中學校自上而下,所有教職員工都形成協同,并非僅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到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身上。由此可見,“大思政”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政教育格局,對現代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學工作有積極引領作用。
二、大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的新要求
從“大思政”的基本內涵可以看出,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無論是思想觀念層面還是具體教育實踐方面,“大思政”都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們對此展開深入分析。
首先,大思政視角下的思政教學必須具備戰略性。在“大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工作需要依據大思政重新設定教學目標,形成一種與新時期國家建設發展相適應的思政教育戰略,提升思政教學工作的戰略導向性,給予思政教育工作更高重視,不斷推動自身形成與“大思政”格局相適用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模式,幫助學校完成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任務。
其次,大思政視角下的思政教學必須具有創新性。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工作必須始終保持創新,如此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尤其在大思政視角下,“大思政”的一體化、專業化、協同化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創新性變革,高職院校需要以“大思政”格局為引導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大力創新,并對學校內大思政工作的整體體制機制進行創新性構建,形成一種全新的圍繞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先進教學體系,使思政教學工作能夠達到更好成效。
最后,大思政視角下的思政教學必須具有人本性。人本性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尤其在大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更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和實際情況開展各項工作,以充分體現出思政教學中的人本性。
三、大思政視角下一些高職院校思政教學面臨的問題
雖然“大思政”為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助于思政教育回歸立德樹人本質,實現更有效的人才培養目標。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卻面臨諸多新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給大思政下的思政教學工作帶來諸多影響。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多數職業院校一直以具備專業技能、較強職業素養的綜合性人才培養為辦學定位。因此,一些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中對專業教學更重視,對專業學科教學的投入力度更大,忽視思政教學。一方面,這些學校的工作都圍繞學生的專業教學開展,思政教育資源投入甚少。另一方面,這些院校的思維觀念對思政教學缺少正確認知,必然影響思政教學的工作走向,難以形成以“大思政”為核心的新型思政教學模式。
這些院校現階段思政教學,存在具體問題。如教學方式方法缺乏科學合理性,課堂教學中未能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所提供的教學素材過于單一,缺少趣味性、豐富性。思政教學中,學生被動聽課,缺乏主觀能動性;思政教學中偏重理論,實踐性內容少,難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學工作中,其他部門和人員未能有效參與其中,彼此之間未能相互協同,導致學校教育資源在思政教學上的供給不足,影響思政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有效開展。
四、大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一)強化大思政思想引領
大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要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構建,必須強化一體化的組織領導。學校黨政領導人員需要將大思政工作的推進作為一項重點任務來抓,將大思政下的思政教學改革放在學校發展戰略層面,然后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將大思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寫進文件里,賦予其政策、政治地位。二是要專門針對大思政視角下思政教學模式創新和建構建立起專門的推進機構,由學校領導帶頭,學校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將思政教學模式創新當成專項工作推進,從而在校內展現出學校黨政層面對此項工作的重視,使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能夠自覺重視起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思政教育觀念的內化,以增強大思政思想在學校各方面工作中的引領性。其次,高職院校應該針對大思政的思想和理論觀點做好宣傳和學習培訓工作,將之作為學校工作指導思想進行建設,強化學校上下對這一思想觀念內涵的理解與認知,使學校工作人員都能夠意識到思想政治在學校職業教育辦學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形成圍繞思政教學的協同教學工作推進機制
在協同教學工作推進機制的構建上,高職院校需要立足已經建立起的思政教育工作推進機構明確其中所有參與部門的職責,并做好科學分工,完善各部門和相關教職員工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使學校所有部門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圍繞“大思政”做好教學研究、調查、教學創新、育人合作等各項工作,推動思政教學工作不斷完善優化,并形成各種教學創新。例如針對思政課的課堂教學,學校需要對大思政視角下的思政教育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校輔導員、其他學科教師等人員的思政教學任務應該加以明確,并將思政工作作為人員教學考核的重點內容,督促相關教職人員圍繞思政工作有效協同,打造出一種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學模式。
(三)完善大思政視角下的思政教學模式
在具體思政教學模式構建上,結合大思政理論內涵,高職院校應該在方式方法和教學協同模式上形成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思政教學要注重運用專業學科中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思政教學與專業課教學有機結合。例如教師可以將職業工作上的一些案例引入思政課堂,讓學生透過鮮活案例意識到思政教育內容對于其正確職業觀念、職業生涯發展觀念等的影響,使思政教學更貼近現實。另一方面,在專業學科教學中,專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在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如為學生介紹職業領域的一些大國工匠及榜樣事跡,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政熏陶。學校應針對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之間的協調配合建立起合作教研機制,定期為他們的交流溝通創造機會,促進雙方有效協作。其次,形成一種互動性、探究性的教學模式,要求思政課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形態,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在互動探究過程中形成對思政教育內容更深刻的認知與領悟。
五、結語
大思政視角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經成為現代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點工作,不只是對學生的教育,更事關國家未來的發展建設。作為我國未來職業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必須重新轉變思想,明確思政教育在學校辦學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當前思政教學面臨的困境,從思想引領、協同教學工作推進機制和思政教學模式完善等方面著手形成大思政視角下的科學思政教學模式,以切實提升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惠朝陽.高職院校構建“大思政”課程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5):57-60.
[2]李詩羽.基于大思政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J].農家參謀,2019(24):256.
[3]郭麗麗.“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6):69-71.
[4]付坤偉.“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優化探尋[J].知識經濟,2019(28):122+124.
[5]王瑞超.“大思政”教育環境下高職思政課教學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9(3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