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切實落實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英語教師需要深度思考和積極探索的一個課題。英文詩歌鑒賞不僅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活動,更是一種高階的思維活動。因此,英文詩歌鑒賞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本文以英文詩My mother鑒賞課為例,對如何依托英文詩歌鑒賞培養高中生的思維品質進行了實踐探究。
關鍵詞:英文詩歌鑒賞 思維品質 實踐探究
一、思維品質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思維品質作出了如下解釋: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并不像傳統觀念所認為的那樣,僅為理科科目學習所要達成的目標。事實上,在語言學科學習活動中,同樣存在思維的訓練及思維品質的培養。英語的表達輸出形式有兩種,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寫,呈現的都是語言文字,其背后是人的思維。
漢語表達重意義輕形式,注重的是心領意會,而非語言的形式與結構。因此,基于母語的背景下,中國學生在思維方面更傾向于形象化思維,更習慣以人為中心,由表及里的思考方式,在表達方面更擅長和習慣于含蓄、間接的表達方式;但在英語語言體系中,英文的表達更注重形式與結構,人們注重以形達意,注重邏輯思維,傾向于開門見山式的直接表達,習慣于從客觀條件或事物對人的影響這一角度,以及分析前因后果的思考方式。
因此,較漢語而言,英語在理性、邏輯性、批判性等方面更具優勢,同時,從學生角度來看,能夠學習、掌握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外語勢必有利于彌補語言單一造成的思維局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邏輯性及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學生建構多角度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那么,具體而言,通過高中英語學習,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思維品質呢?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思維品質的素養級別水平劃分為三級,這里以二級為例:
主動觀察語言和文化的各種現象,通過比較,識別各種信息之間的主次關系;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客觀分析各種信息之間的內在關聯和差異,發現產生差異的各種原因,從中推斷出它們之間形成的邏輯關系;根據所獲得的多種信息,歸納共同要素,建構新的概念,并通過演繹,解釋、處理新的問題,從另一個視角認識世界;針對所獲取的各種觀點,提出批判性的問題,辨析、判斷觀點和思想的價值,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由此可見,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做出的具體要求主要體現在觀察與比較、分析與推斷、歸納與建構以及批判與創新四個層面。
二、英文詩歌鑒賞的素養培養意義
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中單列出了文化知識若干項。其中就包含了以下兩項:(1)在學習活動中理解和欣賞英語語言表達形式(如韻律)的美;(2)理解和欣賞部分英語優秀文學作品(如戲劇、詩歌、小說等),從作品的意蘊美中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啟示。
英文詩歌富有節奏與韻律,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表達豐富的情感,實現了詩人與讀者之間心靈的交流。詩歌作為一種特殊體裁,在情感表達的需求方面,較其他文體,語言更富表現力。詩人在創作中往往采用多種語言技巧,如表義與含義、意象與象征、修辭手法等,以利于生動表達詩歌意義,增強詩歌藝術張力,甚至作者選用的每一個詞都極富表現力。這些都可以在詩歌鑒賞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此外,從篇幅來看,英文詩歌多語言精練,短小精悍,教師可以選擇篇幅適中的英文詩歌進行教學,這樣能夠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從較短的篇幅中盡可能多地汲取文法知識,盡可能深入地對詩歌進行層層剝繭式的剖析,以實現學生思維在單課時時間內的訓練頻率目標。
另一方面,因為英文詩歌之美是多方面的——形式之美、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因此,英文詩歌是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發現美、欣賞美、走進美的一種良好媒介。學生在理解文學作品的語言、結構、思想、觀點、寓意等基礎上,對是非、美丑、優劣、雅俗進行探討與思考。可見,詩歌鑒賞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活動,在這一閱讀活動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則是一種高階的思維活動。此類高層次的閱讀活動及高階的思維活動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依托英文詩歌鑒賞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具有實踐意義的。
三、依托英文詩歌鑒賞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究
以筆者執教的英文詩My mother鑒賞研討課為例:
教學目標:
After this perio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recognize the text style.
2.analyze the writing features of this poem.
3.correctly read an English poem, knowing stress and stops.
4.feel moms love and arouse their care to mom.
依據詩歌的體裁特征,通過一系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低階到高階的問題鏈,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詩歌的形式、語言特征以及意義三個方面進行剖析、鑒賞,從“看”形式、“聽”韻律、“品”修辭、“說”感悟等多角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建構發現并感悟詩歌之美,落實教學目標,為學生今后的英文詩歌學習與鑒賞奠定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從細微處感知母愛的偉大,從而遷移至自己與母親的生活點滴,通過對比與分析,發現并感悟母親對自己的愛,從而引導學生關愛自己的母親。
Step 1 Lead in and pre-reading
Let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topic of this class then try to forecast it.
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創設教學情境,迅速導入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通過視頻內容,進行分析與推斷,預測話題,以此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好奇心及閱讀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
Step 2 While reading
1.The beauty of form:
(1)Let students read fast and decide which style it is.
A. A play B. A novel C. A poem
(2)Then ask students:“How do you know? What makes it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to lea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oems——title, author, stanza, line and so on.
教師引導學生在以上問題的指引下,通過快速閱讀進行觀察、分析,確定閱讀材料的體裁,同時借助中文詩歌的學習經驗及初中階段英文詩歌的學習基礎,在課堂交流中進行啟發、引領,自然歸納出英文詩歌的文體特征,如“標題”“作者”“詩節”,以及每一節詩由若干“行”組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思維活動“看”形式,從而發現英文詩歌的“形式之美”。
2.The beauty of language:
Arouse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language by reading the poem and analyzing the language used in this poem. The following language features will be talked about: rhymes and rhetorical devices (parallelism and repetition).
(1)rhymes
Let students read the poem once again, slowly and carefully to find the rhymes used in the poem.
(2)rhetorical device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ry to find the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this poem, such as parallelism and repetition.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while reading. Students learn the old English words which are usually used in poems.
通過示范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歌并嘗試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詩歌中的押韻。緊接著,鼓勵學生再次品讀詩歌,嘗試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觀察以及分析,發現詩歌中所采用的排比及反復這兩種修辭手法。通過“聽”韻律、“品”修辭,感受英文詩歌的“語言之美”。
3.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read the poem quietly by themselves and try to imagine the scenes and feel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n let students read the poem emotionally after the video,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ress and stops.
引導學生輕聲默讀詩句,發揮想象,細細品味、感悟詩歌所傳達的意境,自主建構、內化。然后引導學生模仿詩歌朗誦視頻聲情并茂地朗誦詩歌,體會英文詩歌的“意境之美”。
Step 3 Post reading
1.Ask the students:“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Mom?” And encourage them to giv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2.Lead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oem by asking: “Why does Ann Taylor write this poem?”
在對詩歌形式的準確把握及內容的正確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文本意義進行思考和挖掘,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分析該詩歌文本所傳達的信息之后,通過更深層次的追問,引導學生“說”感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字里行間所表達的對母親的情感進行深度思考與探究,以訓練、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為后續的遷移創新奠定基礎。
Step 4 Emotional education
1.Arouse students care to their mom by asking:“After reading this poem, have you thought of your mom?”and encourage them to share scenes between them and mom. Then encourage them to write a short poem for their mom with the tips and sample shown on the screen.(If cant, they can choose to write only one stanza.)
2.Let some of them go to the platform to show and read their works loudly.
通過簡單提問,順水推舟地將話題轉移到同學們自己的母親,引導學生在深度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進行遷移創新,激起他們對母親的關心與關注,鼓勵他們分享與母親之間的點滴故事,透過點滴發現、感知母親的愛,并以此為鋪墊鼓勵他們也試著為母親寫一首小詩(或者是一個詩節),以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Step 5 Homework
In order to let each students get confidence and make achievement, the homework is designed into three levels. They can choose one as they like.
Level A: Finish your stanza , improve it and read it to your mother.
Level B: Try to write a whole poem if you can and read it to your mother.
Level C: Finish the whole?poem, write it on a card you make and send it to your mother.
Encourage students to search for more poems about mother if they are willing to.
家庭作業分層次布置,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優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發揮,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后仍能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將課堂中的思維訓練活動延伸到課外,為每一個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創造機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詩歌鑒賞課的教學中,可以運用的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比較、分析與推斷、歸納與建構、批判與創新的點和面非常多,我們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切實從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出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留白,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創造更多的思維訓練的機會,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表層到內涵、由單一到綜合的螺旋上升的思維訓練活動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夏谷鳴.英語學科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