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恬
【摘 要】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又好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是一個手、腦、眼并用的過程,是解決小學生數學知識抽象性與思維形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
【關鍵詞】 小學數學? 低年級? 動手操作? 有效性
動手操作是一種定向的心智活動,其方向決定于不同時段的教學目標,其過程和結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樣是進行學具操作,我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發現在不同的教學時段進行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對操作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一、合理設計操作過程,確保動手操作的實效性
1. 選擇學具
學具的選擇要服從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需要。教師在準備教具學具時,應認真分析每次教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對教學學具的不同要求,選用既能揭示數學概念本質特征和知識的規律性,又能成為兒童感知的強刺激的教具學具。
2. 分層操作
在教學中,把該掌握的內容分解成不同層次,根據需要將全班操作活動、分組操作活動、個別操作活動,合理互補貫穿運用于各個教學環節,引導孩子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內容或材料,慢慢地從一個較低的層次發展到另一個相對高一些的層次,以發揮各處的優勢和整體功能。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這個內容時,首先選擇了小組操作活動這個形式,讓學生玩桌上的一堆積木,學生是在原有的對積木認識的基礎上玩(這時的積木在學生眼中就是玩具。)然后讓學生整理積木,學生在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學知識的方向轉化。接下來是組織全班操作,“摸一摸、猜一猜”。最后再指導學生進行個別操作,讓學生用“聽”的方法判斷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狀。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每個圖形特征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幾個圖形特征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這樣分層操作,學生的操作能及時得到老師地指導,思維互相撞擊的機會就更多,從而開發學生潛能。
二、讓操作與思維同行,發展操作活動的邏輯性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以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操作活動必須與思維活動同時進行,才能促使外顯的動作過程和內隱的思維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學生把直觀感知內化為數學知識,建立數學模型。如二年級下冊《分桔子》一課,先讓全體學生用小棒代替桔子進行分一分,先提出要求:“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接著學生帶有目的性地進行了分小棒活動。在練習時,完全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解決。有些學生選擇了直接用除法,有些學生選擇了仍然用小棒擺一擺的方法。之后讓直接列除法算式的學生以及動手操作的學生進行了闡述,動手操作后的學生明顯比直接列式的學生理解更透徹,思維更清晰。這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概念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使學生的思維在操作中得到發展。
三、提高動手操作有效性的多樣化呈現方式
課前準備、課后鞏固是課堂學習的重要拓展,所以動手操作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中的使用,選擇適當的呈現方式對于不同知識點的教學更顯得尤為重要。
1. 課前動手操作
許多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接觸過,小學生生活經驗體驗的缺乏使學生對教材感到陌生枯燥。如二年級的《認識鐘表》可先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制鐘表后再進行教學,自制過程學生清楚的感知了時針、分針、秒針長短不同的特點。教學畫時間時和看圖寫時間時就不會出現時針與分針因混淆而判斷時間錯誤的情況。鐘面的制作是建立在通過觀察,感受時針、分針、秒針同時運動的特點后,對于課堂教學3:30與9:30,時針與分針是否成直角時,抽象知識就具體化以提高新知的掌握效果。
2. 課中動手操作
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所產生的重大變化是伴隨著先進設備在課堂中的廣泛運用產生的。隨著教研的深入探究、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動手操作成為了當前教育環境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在四十分鐘有限的時間里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抽象思維能力,還能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課堂學習的主體。比如:一年級的學生數圖中的小方塊時,由于他們年齡小,空間想象力還很薄弱,因此有一大部分學生只數了能夠看到的。如果你告訴他,下面還有你沒有數的,學生會一臉茫然,在哪里呢?這時,如果讓他們動手操作一下,利用小方塊擺一擺,他們就會體會到只有下面還墊著方塊,才能使一部分小方塊凸出來,從而也明白了還有哪幾個沒有數進去。上面案例中學生的動手操作是在學生思維的需要時、關鍵處產生的,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義務,學生是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完成數方塊這一知識的建構的,這樣使操作的直觀性和抽象的思維性在教學過程中得完善。
四、有序性操作,促進動手操作有效性的提高
課堂上學生許多猜想的問題都可運用動手操作的方式得到有效驗證。在操作過程還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邊操作邊從多角度進行思考,也為學生從形象思維到發展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橋梁。所有的課堂操作若是出現操作程序混亂的狀態,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新知在大腦中形成清晰思路的過程。課前精心設計的流程是學生借助操作生成清晰流暢的思路的重要途徑。操作有序性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利于課堂生成,也有利知識記憶的長久性,對知識體系的建構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操作的有序性是提高動手操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保障的重要方式。
結束語:
總之,培養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是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的基石,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