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榮蘭
【摘? 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實施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才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成長的效果。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數學學習對于他們確實存在不小的難度。而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學生喜愛的魔術元素,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在魔法教學中加深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規律,提高其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魔術;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063-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aw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s by grasping their points of interest can truly achieve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student growth. Mathematics is an abstract subjec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stage of thinking in images,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indeed difficult for them. The introduction of magic elements that students lov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ac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promote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Deepen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magic teaching, better grasp the laws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improve core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agic;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近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魔術教學元素以激發學生興趣,已經成為許多學校共同探究的課題,數學魔術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成為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魔術校本課程站在適合學生主體成長需求的角度,借助魔術新穎奇幻的特點,可以創設魔法問題情境,學生激發學生熱情,讓學生在魔術的神秘世界里探究數學,激發學習動力,增強探究欲望。這對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根據實際自主創編魔術課程,促進學生自主成長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校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自主創編“魔法教學”內容,以形成校本課程重要特色。小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都具有無限的潛力,學校教師鼓勵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與提煉魔法教學內容,搜集數學教學的魔法教學素材,或者運用現有的魔法素材進行改編,并且在課堂上進行魔法表演,使課堂教學由傳統的“滿堂灌”轉變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生由被動聽講狀態轉變為大膽創編魔術課程進入積極的數學學習狀態,學生由大膽解密魔法到自主創編“魔法”數學課程,實現了質與量的跨越。而且,魔術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如日常生活中的紙是學生經常接觸與使用的物體,就是一張普普通通的A4紙就可以成為各種魔術的道具,針對紙進行開發魔法研究,如“一張紙能折幾次”,可以把類似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去探討,讓學生根據相關主題去創編魔術內容,引發學生的頭腦風暴。“小魔法師”們手拿“魔法棒”,創設魔法情境并提出問題,并且陳述背后的秘密。
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接下來學生想出了更多魔術研究主題,諸如“一張紙橋的承重”“紙杯容量”等,進一步引發了學生興趣。一個完全由學生自主創編的關于“紙的魔法”的主題模塊被學生演繹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內容越來越豐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魔法創編與表演過程中,鼓勵學生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觀察生活,自主探究謎底,體現了數學探究的價值。教師在其中要發揮好組織與引導作用,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學生,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思考問題,教師也要提出適度的研究主題讓學生探究,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與發展。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供自主成長的平臺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學生處于講解灌輸的教學氛圍中,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教師應該認識到喚醒學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創新教學模式,而小學生對于數學游戲、智力題、魔術、故事等感興趣,教師可以順應學生的意愿,引入學生喜愛的元素,激活學生思維。魔術教學所追求的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效益,是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與分析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觀賞魔法中產生興趣,從體驗魔法中獲取認知,在探究魔法中獲取方法,在揭秘魔法中產生邏輯思考,在交流魔法中相互借鑒,在創造魔法中提高創新能力。要為學生創設自主發展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索數學魔法中蘊含的數學意義,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數學原理,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律來設計與表演和創編魔法,有效解決數學問題,使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總結歸納魔法中的數學規律與原理,形成數學歸納思想,為進一步設計魔法打好基礎,學會多角度考慮問題,等等。
如在以“紙的魔法”大主題下的小主題“一張紙的承重”的魔法研究中,“小魔法師”帶領同伴一起進行研究與揣摩,并且體驗“不可思議的紙橋”,在這個部分體驗紙的承重的原理,預測操作過程中和各種問題,以實際操作中引起注意。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們自主動手,分工明確,共享資源。在創造魔法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了失敗與成功。每一次的失敗都要進行思考,找出原因,當一次次失敗累加到成功的境界,他們就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感。在魔法創設成功之后,全班同學都進入了魔法展示的環節,全員參與的PK亮相,交流收獲,揭示原理,使他們思維更活躍。環環相扣的魔法活動,學生們探究隱藏在其中的秘密,揭開層層面紗,一步步進入數學神圣的殿堂,自主進行探究學習,自然而有針對性的合作交流,也使數學思維得到進一步鍛煉,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在情感上更加親密,知識技能更加成熟。一節研究課貫穿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與探究活動,學校成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舞臺,學生研究失敗原因,總結研究過程與成果。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富有趣味地學習,在魔法的探究中理解數學概念、原理,強化數學思維,教師的放手,給學生帶來了廣闊的研究天地。
三、建立課程開放式評價體系,給學生自主成長的動力
課程評價是校本程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課程評價的作用主要是對課程是否實現了預定的教育目標進行檢查,以便于對課程進行進一步的改善與優化。課程評價力求多元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在學期末,每個級部要舉行主題魔法表演秀。表演秀的主題也是由學生決定的,內容由學生自主編排,教師可以發揮輔助作用,幫助學生進行完善。可以圍繞一個故事來編撰,可以圍繞一學年來魔術研究的精彩部分進行再次創編與演示,也可以把魔術表演精彩的部分進行串聯。在表演舞臺上,“小魔法師”們揭開魔術背后的秘密,大膽創意,精彩表演,舞臺下,觀眾體驗魔法的快樂,破解魔法秘密,給心中的“小魔法師”投票,評選最佳“魔法師”。這種評價方式打破了傳統由教師為主體的單向式評價,評價是由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是秀場上的當場評價,也可以是校園網“魔術學習園地”中評價欄目中的評價,既有學校師生參與的評價,也有受邀家長的評價。學生是學校的中心,學校是學生的樂園,魔術教學順應了學生的特點,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四、結語
總之,魔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促進了學生成長。在開發與實施過程中,要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在創編與創造中體驗與掌握數學規律,給學生創設表現的平臺,運用科學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08).
[2]吳振亞.用數學魔術帶領學生體驗深度學習[J].江蘇教育,2017(89).
[3]趙珍珍.小學數學校本課程的實施策略探討[J]. 教育界,2020(2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