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振紅
【摘?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主要教學科目之一,初中生學好數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更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鑒于學生的差異性,教師要組織開展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知識,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數學課堂上應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085-02
【Abstract】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main teaching subjec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well.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In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organize and carry out multi-level teaching so that each student can acquire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of applying stratified teaching in junior mathematics clas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Hierarchical teaching;A preliminary study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的意義
眾所周知,初中是數學學習的主要階段,初中生學好數學不但可以提升自身成績,幫助考上理想的高中,還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分層教學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充分考慮了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狀態,更利于學生的發展。首先,分層教學對于教學內容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就是課堂教學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狀況都不一樣,學生層次不同,學習目標也應該不同,所以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也不一樣。具體來說,教師要先關注學困生,讓其掌握基礎知識,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教師要給學生拓寬空間,通過分層教學的開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提升。其次,分層教學對于教學方法的意義。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對象不同,方法也要做出對應的調整。例如,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說,教師不用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應該加強對其引導,鼓勵其自主學習,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出發,用舊知識引導出新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分層教學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信心,能夠從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實現發展。
二、初中數學課堂上分層教學的特征
一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而分層教學注重學生為本,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學習的起點,進而設計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實現不斷提升。二是分層教學能夠增強學生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獲得收獲,從而形成正向激勵,給予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成績。
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本,合理劃分層次
初中數學課堂上,想要實現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劃分層次,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于初中生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待數學學習的態度也不相同,所以教師在劃分層次的時候要認真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認知,確保層次的合理性,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能夠突出因材施教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例如,數學教師在確定層次之前,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方式,這也是提高分層合理性的重要前提。基礎工作完成后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學生人數占班級人數三分之一,其中成績優秀且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第一層,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處在第二層,學困生在第三層。劃分好層次后,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與其相適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對學生分層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有的會不滿意自己所在的層次,有的學生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確定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學生學習狀況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潛力。
(二)課堂教學分層,提升教學有效性
初中數學教學中,想要充分發揮出分層教學的作用,教師不但要實現學生的合理分層,更重要的是實現課堂教學的分層。首先要設計分層問題。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主要環節之一,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課堂提問看似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學問,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則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更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提高,如果問題過于困難,容易打擊學生積極性。所以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情況為基礎,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與學生相適應,保證課堂提問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其次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分層,課堂上,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班級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阻礙學生的進步,對此,教師可以實現教學方法的分層,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鼓勵其自主學習,注重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加強引導,輔助其學習,注重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效率的提升。這樣就能發揮出分層教學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節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分層問題,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提簡單問題如“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定理都有哪些”,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出一道證明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拓展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分層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全程指導其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建立自信。課堂教學分層能夠實現課堂的不斷優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學生的不斷發展。
(三)作業分層,促進知識鞏固
課堂教學完成并不代表著整個學習過程的結束,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都會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通過布置作業,教師能夠得到正確的反饋,學生也能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會為班級學生布置統一的作業,對于學困生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久而久之會導致其學習興趣的降低。對此,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布置分層作業,以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基礎,為其設計不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做到難度適中,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得到收獲,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例如,學習完“勾股定理”這節知識,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計算題,加深其對勾股定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布置應用題,強化理解,提高知識應用水平。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完成作業,建立信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實現發展。
四、結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還可以實現因材施教,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對此,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出分層教學的作用,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學生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殷勤.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數學教學通訊,2020(14).
[2]熊芳玲.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初探[J].赤子,2019(36).
[3]郭小娣.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0(22).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