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辦學理念下,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提出了重點打造“海寧教育品牌計劃”項目。通過“品牌計劃”的打造,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內涵,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幸福感,助推學校全面發展。
【關鍵詞】品牌計劃;教學質量;學校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3-0064-03
【作者簡介】徐華,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江蘇連云港,222000)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以下簡稱“我校”)是江蘇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示范初中,秉承“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做幸福的海寧人”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追求,文化管理,文化育人。我校現有教職工190人,在校生2560人,先后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書香校園建設示范點等200多項國家級、省級、市級榮譽稱號,連續20年獲得連云港市教學質量獎。
近年來,我校重點打造“海寧品牌計劃”項目,通過品牌的塑造助推學校創新升級、提質增效,為海寧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持久動力。
一、海寧教師品牌計劃——三個維度讓教師幸福發展
1.文化價值引領教師幸福發展。
我校把“做幸福的海寧人”作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追求,通過學習引導、理解內化,使之成為全校教師廣泛認同的價值取向。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我校把促進和成就“人的幸福”作為永恒的追求,以尊重人、理解人、服務人、發展人、成就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通過教師“幸福地教”促進學生“幸福地學”,教師在育人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體會職業幸福感。
2.專業成長服務教師幸福發展。
我校通過“一個約課”“兩項工程”“三種習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個約課”是最美的邂逅:教師主動約校長聽課,進行學術研討,校長為教師“撥云見日”。“兩項工程”是發展的路徑:一是“青藍工程”,二是“名師工程”,這是我校建校30多年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傳統工程。我校成立了10個名師工作室,在實踐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三種習慣”是成長的源泉:讓閱讀成為日常習慣,讓思考成為工作習慣,讓研究成為專業習慣。我校力推全校教師人人參與課堂改革,個個參與課題研究。
3.和諧管理助推教師幸福發展。
我校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營造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高度認可的制度環境、愉悅和諧的心理環境,努力讓教師的精神生活不斷得到豐富,心理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個體價值不斷得到體現。
二、海寧備課品牌計劃——規范實施,讓質量得到保障
1.規范實施,三位一體保證備課質量。
精致備課是有效課堂的前提,我校從精選備課組長、領導參與、聯合教研三個緯度提升集體備課質量。每個學期,教學部門經過慎重篩選,任命一批教學骨干教師擔任備課組長,從專業層面對備課進行指導;學校領導積極參加各學科集體備課,從學校層面對備課的方向進行引領;教學成績優異的備課組與教學成績較差的備課組進行聯合教研,取長補短。這樣的“三位一體”提升了海寧集體備課的質量和層次。
在七年級數學集體備課中,備課組長張老師帶領本組教師針對本周數學課上知識的重難點、習題的易錯點等要素進行探討,教師有的提建議,有的在沉思,還有的在爭論。在九年級英語集體備課中,分管教學的學校領導向教師傳達市、區教研室對中考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師認真記錄,通過熱烈討論,迅速對下一階段的復習做出了調整。期中考試后,八、九年級的物理教師進行了聯合教研,八年級教師虛心請教,九年級教師知無不言,經驗在年級間傳遞,教研在校園里蔓延,頭腦在碰撞中更加睿智,備課在交流中愈加完美。
2.學術引領,名家思想促進專業成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要使教師專業得到發展,還必須在集體備課中增加“學術含量”,即通過閱讀專家的文章,學習名師的思想,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每學期開學前,由教務部門篩選出一系列教育名著、教學期刊發給教師,供其研讀和學習。在每周的集體備課中用專門的時間,讓教師圍繞與本周所教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進行交流討論。教師與專家對話、與智者交流,從中獲得學術的引領、思維的啟迪,進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在專家與名師的引領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更有層次、更有深度、更有智慧。
目前,海寧中學集體備課實施規范、方法科學、過程有效,已經成為市、區教學部門的一個品牌項目,多次在全市教研平臺交流展示,得到了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三、海寧課堂品牌計劃——集體優化,讓效率得到提升
1.集體優化,面向全體提升質量。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只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才能真正提升學生成績。我校秉承“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理念,近幾年打造“集體優化課堂”,精細謀劃,有序推進。
教學部門召開年級教師會統一思想,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圍繞“集體”是否訓練、訓練是否“優化”兩個標準進行備課;學校領導、年級主任等帶頭上示范課、觀摩課,緊緊圍繞有價值的集體訓練知識點、正確的集體訓練方式、充足的集體訓練時間、適當的集體訓練節奏等方面展開研討。
在語文公開課上,授課教師并沒有以個別優秀學生為提問或展示的對象,來追求看似“精彩”的課堂效果,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教學行為。在教師的帶領下,全體學生或在紙上奮筆疾書,或為某一問題爭論不休,或凝神思考,或抑揚頓挫地大聲朗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針對班級的全體學生,教學效果提升顯著。
2.團隊學習,營造集體競爭氛圍。
教師以往的課堂教學設計單一,只面向單一層次的學生,這種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各個不同層次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我校的“集體優化課堂”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認為“情境”“合作”“對話”“意義建構”是學生學習環境中的重要因素。我校把班級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分成6個左右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優秀、中等、較差三個層次的學生組成。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適時評價,表揚優秀,鞭策后進,營造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這種團隊學習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海寧視導品牌計劃——教學視導,讓管理形成常態
1.常態視導,精準檢查加強規范。
教學部門對教師的教案每天進行常態化檢查。教學部門的評價頻繁出現在教師微信群中,針對發現的問題通過當面交流、教學簡報、微信通知等多種途徑進行反饋,從而有效促使教師養成重視教學常規的習慣。幾年下來,海寧中學教師的教學行為日益規范,教學效果愈加凸顯。常態化的校內視導有“小切口、快反饋、善引導”的特點,能夠快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教學部門還根據每次期中和期末的成績變化,加強對問題學科的檢查和視導,從而視導定位更精準、效果更顯著。
2.教學月報,樹立標桿引領進步。
為了把常規管理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學部門從2016年9月開始制作海寧教學月報,經過幾年的不斷完善,海寧教學月報已經逐漸成為促進教師業務提升、推動教學規范化和高效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018年,海寧教學月報又與微信相結合,形式更新穎,內容更全面。2019年,我校為了縮短反饋周期,制作并發布了教學周報。學校里的每位教師都能從月報或周報中看到規范的引領,找到前進的標桿。目前,海寧教學月報以其扎實的過程記錄、客觀的事實評論、先進的示范引領、新穎的制作方式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閱讀的人數和次數不斷增加,推動著學校教學高位發展。
未來幾年,我校擬打造海寧品牌計劃、海寧文化品牌計劃、海寧德育品牌計劃、海寧藝術品牌計劃、海寧科技品牌計劃等。梅貽琦先生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通過努力,我校將成為品牌特色彰顯、教師幸福成長、學生多元發展的現代化優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