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玲
摘 要:在高中教學中,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學科。高中數學與高中的其他基礎性學科不太相同,它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學生一定要具備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才可以學好數學,學習數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將知識帶到生活中來,用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教師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幫助學生培養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意識;思維能力;養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已經有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不再只是針對考試來讓學生進行學習,而是以幫助學生培養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所以,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多使用一些生活實例來讓學生產生共鳴,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可以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一、 明確教學目標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與邏輯性并存的學科,不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還特別看重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的培養。高中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高中時期,學生要進行努力的學習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使用“灌輸式”教學,把很多很難的知識一股腦地全部講給學生,不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很難對學習產生積極性,還會固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能力受到壓制。在這些年中,教學目標從考試慢慢轉移到能力培養上去了,教學活動也從向學生灌輸知識變成了幫助學生喜歡上學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增加。數學是從生活中演變而來的,在教學時,教師要多將生活放到課堂里面,讓學生對學習更加的感興趣,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把數學知識掌握住。將高中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不斷地提高一直以來都是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不但可以讓學生養成很好的習慣,還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去參加學習活動,全面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二、 培養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面臨的困難
(一)教學方式落后,學習興趣較低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課程中,有部分教師向學生講解課程時,只是進行了知識點的簡單傳授,并沒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將知識點理解透徹。高中的課程是非常繁多的,各個課程將學生的時間進行分配,分配到高中數學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授課的時間很有限,同時學生學習壓力也很大,對高中數學無法產生興趣,這就造成了學生針對高中數學就只是在進行機械性的學習,為了應對高考,這是很難真正學好數學的。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是非常古板陳舊的,已經不能應對新時代數學教學改革的進行,這就造成了學生無法在一個優質高效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學習到的內容只是最為淺顯的,難的知識點沒有辦法理解。如果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沒有辦法把各個知識點向學生講懂然后串聯起來,就會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點不連貫,沒有辦法進行很好的理解,不利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框架。
(二)教師對學生缺乏系統指導
在進行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時,部分教師并沒有很重視,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對于品質的培養不太看重,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那怎么可能會將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培養得好呢?課后練習一直都是高中數學學習之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有部分教師對于課后練習并不看重,只是簡單地布置作業,讓學生去練習,甚至在審查學生完成的課后作業時也并不認真,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部分教師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課后練習方式的規劃,自然也就不能形成對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系統性的指導。所以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去完善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得到系統性的指導,這樣在高中數學中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在學習時不會感到枯燥,學習的效率變得更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自身問題
“應試教育”的觀念在教師和學生心中埋下了很深的種子,這就造成了在學習高中數學時,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才能學好數學,而是想怎樣才可以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這就造成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高考能夠取得高分當作首要目標。而且在當今的課堂之中,主導地位還是被教師所把握著,課堂并不能真正地屬于學生,這樣做讓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教給他們的內容,而無法真正地融入課堂當中。在講課時,教師一般是以試卷的講解為主,這樣做的話的確可以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提高,但卻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數學,教師還會對高考易考題型進行總結和分析,并且讓學生通過學習試題模板來讓成績得到提高,這樣就會讓學生的思考能力下降,只是學會練習時學習到的“套路”,讓學生變成一個個的“考試機器”,不能真正地體會到學習高中數學的好處。
三、 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方法
(一)堅持育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課堂中學生要占更加重要的地位,而不應該是教師去站在最重要的地方,這并不是讓教師不再進行教學活動,變成一個旁觀者,而是讓教師從一旁去輔導學生,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之中來,教師應該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學,就不應該對學生多加束縛,而是應該讓他們得到最好的發揮,努力地證明自己,從中收獲到更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留更多可以自主學習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分析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提高,應用意識變得更強,教學效率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變。
(二)建立學習小組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分成一個個小組,來更好地進行高中數學的教學。分成學習小組,學生之間談話會變得越來越多,彼此之間會變得更加熟悉,還可以讓他們交換彼此的心得,碰撞出更加明亮的火花。就像在進行不同的教學活動時,教學內容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按照內容把他們分開,組成不同小組,保證每一個小組的人數是相同的,小組整體的水平也大致相同,這樣可以保證對每一個小組都是公平的,然后教師給每一個小組都布置下去任務,這時,班級就正式被分割成不同的集體,他們有著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但是他們前進的方向是相同的,即努力完成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在小組中,每一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任務,他們會展現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了完成任務而拼盡全力。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師統一進行檢查,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教師進行合理的評價并且對他們進行鼓勵,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還進行了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讓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