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軍
【摘 要】 班級管理中,問題學生一直是讓班主任頭疼的問題。問題學生的形成根源主要是規(guī)則意識缺位、家庭教育缺位、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等因素決定的。根據(jù)這些因素在班級管理中采取相應措施,讓問題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班級管理? 問題學生
問題學生一直是班級管理的難題,在轉化問題學生過程中,除了采取常用的方法,談話法,調查法等,我們也要講究策略,來個曲線救國,無招勝有招!筆者結合實際工作與現(xiàn)在的教育實際,采取措施具體如下:
一、制定民主科學的班級制度
在班級管理制度建設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班級制度的建立中來。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落實制度,加強監(jiān)督。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外在的約束是極其必要的。班主任就是規(guī)則的踐行者。起初,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必先做到。如要求不遲到、早退,班主任一定要成為以身作則的好榜樣。班主任可能是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的。早晨學生是要求七點到校,我是6點50準在教室,學生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漸漸改掉了遲到的習慣,班級管理在逐漸走向自動化。
二、開展主題活動,讓有事可為代替無事生非
1. 定期舉行主題班會
在班級管理中,主題班會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主題班會讓中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覺悟。以七年級為例,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班會。針對學生身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壓力過大、焦慮等心理問題,我開展了《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的主題班會,讓學生體會到生命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調整不良心態(tài),讓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努力充實自己,并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排遣,好動的打籃球,騎行,跑步,好靜的看書,聽音樂。主題班會還要有前瞻性,不能有了問題再去解決,應該未雨綢繆,預見未來。
2. 利用榜樣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
在平時的管理中,尤其是面對問題學生時,我們習慣性的用挑剔的眼光看待,進行教育時,重在說他的缺點,無形中,就給學生貼上了標簽,我們總是用食指批評,卻少用大拇指點贊。直到我閱讀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說,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平時上課喜歡睡覺的學生幾乎每次都跑第一名,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表揚學生,并鼓勵他在學習上也要努力向前。在體育方面給同學在班級樹立榜樣,學習榜樣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慢慢他就有了自信,成績也有了起色。
3. 影(?。┰u,優(yōu)秀作品觀后感
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制定一系列優(yōu)秀影視劇的觀看活動,本學期觀看《那年那兔那些事》,人物傳記《蘇軾》這兩個影視劇,利用周日晚上第三節(jié)自習一次觀看兩集,每次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队率俊贰懂斝腋砬瞄T》等這些稍長的電影用周四下午自習課觀看,年級統(tǒng)一,周一進行交流,評選出最佳影評,在班級進行展示。在觀看的時候,即使最調皮的學生也沉浸其中。有時候空白的說教不及影視作品教育意義深刻。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本,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告訴學生,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我們的夢想是大國夢。學生心懷天下,樹立遠大目標,培養(yǎng)自律意識。
三、在班級管理中重視家校合育,讓家長成為自己人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有問題找原件。經過自薦和推薦,建立家長委員會,明確職責。家委會做了很多活動,比如家委會主任提出晚自習輪值,在自愿的基礎上報名。出乎老師的想象,所有家長積極報名,包括在鄉(xiāng)鎮(zhèn)的家長。班里有個學生屬于話嘮,上課說,下課說,跑操說,坐車也說,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家長對于孩子好說話這件事不是很重視,直到他陪著孩子上了一晚上的自習,才真正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其他家長在值班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也給這位家長反映,這位家長慌了,長此以往,孩子怎么辦? 后來一有時間,這位家長就來盯自習,家長在,孩子表現(xiàn)稍微好點,一個學期下來,紀律有所改觀,成績有提高,這就是家長的力量。
同時我們還進行有效的家訪,家庭訪問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解決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在家訪過程中,學生家長對老師家訪的教育行為非常感動,并紛紛表示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家校合育,讓老師和家長關系緊密,在管教學生時,我們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和家長的不斷的變換,僅憑經驗管理班級是不夠的。需要用新的知識來提高自己。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通過閱讀不斷充實自己。常生龍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他告訴我們問題學生所呈現(xiàn)的問題是一種慢性病,我們要做好問題學生的“病情”反復的心理準備,不要期望一劑藥下去就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我們在教育問題學生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急躁,巧用法,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