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作為一門探索性的學科,物理課程需要學生對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等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升其知識水平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初中物理是物理學系統的基礎和關鍵,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愛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茖W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確保初中生物理知識水平不斷提升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作為總結整個初中物理知識學習的情況,物理在中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初中物理中考復習的教學工作,系統性地對整個初中階段的所有知識點進行有效的復習、實踐并歸納,這對學生水平的提升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因此在九年級教學中應該對物理的復習課程加以重視,不斷提升物理中考復習課程的有效性。在物理復習課程中借助新的思維,對教學方式加以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借此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復習課;創新思維
一、 引言
確保初中物理中考復習的質量,對將要參加中考的畢業生提升考試分數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同時,有效地復習課程,總結歸納初中物理知識,掌握整體的物理知識,對學生今后物理知識的學習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筆者在文章中首先研究了初中物理復習課程的特殊性,然后研究了在中考物理復習過程中融入創新思維的思路,最后就初中物理中考復習中如何踐行創新思維進行探索。
二、 初中物理復習課的特殊性
(一)全面性
全面性是復習課程的最大特殊性,因為所謂的復習就是全面地整理和鞏固以往所學的知識點,因此全面性這一特殊性自然存在。初中物理中考復習就是復習整個初中階段所學的物理知識,全面回顧以往所學的知識點。從整體上來看,初中物理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力學、電學、光學、熱學等內容。對這幾部分的學習雖然都是淺嘗輒止,并沒有較為深入的內容,但是更不能忽視全面性。在難度系數較小的情況下進行全面性的復習,更容易進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初中物理課程中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知識,也就是其中學習的知識內容可以用生活知識體驗,很多知識內容都來自生活,這樣進行全面性的復習也就更容易進行。
(二)總結性
要想把中考物理復習課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應該對復習課的重要特殊性——總結性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復習整個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就是再次學習以往學過的相關內容,和之前的學習對比,這次學習有顯著的不同,復習課程的學習更傾向于總結性的學習。文中講述的總結性,指的是進行學習的時候,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應該有規律地總結整個初中學過的物理知識內容,或者總結學習經驗。規律層面的總結主要是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規律進行總結,比如使用相應的定理、應用相關原理等??偨Y經驗,就是總結日常做題中的相關經驗,比如題目的類型、經常出現的陷阱等。對老師和學生來講,總結性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對該課程中考復習幫助很大。
(三)深入性
深入性是中考物理復習課程的又一特點,所謂的深入性就是在復習初中物理的時候,老師教授的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知識,對比以往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深入性特點,簡單地講,就是難度更大。要想把這一特點很好發揮,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中考物理復習課開展的基礎是所有初中物理知識完成學習后進行的,也就意味著,知識和知識之間存在連貫性,運用得更加綜合,因此有一定的難度。其二,對初中生來講,中考意義重大,決定學生是否能夠進入心儀的高中就讀,因此中考也就會有一定的難度,這些情況的存在都體現著深入性的特點。
三、 創新思維在初中物理中考復習課中的思路
(一)應用新型的教學方法
對中考物理復習課程來講,創新思維要想充分體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借助新型教學方式,文章中講述的新型教學方式指的是在新教育理念下出現的教學方法。中考物理復習課程復雜全面,比較適合使用新型教學方式。比如,可以采取頭腦風暴法,把學生集中起來進行談論和思考,從而不斷地總結物理知識內容,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復習力學部分的時候,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對力的性質、產生、作用等進行研討,而不是一味地把理論知識等進行灌輸。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實現教學效率提升,還能保障學生的適應能力,因此可以積極推廣。
(二)使用多種教學資源
隨著國家不斷地進行新課程改革,教育理論層面出現很大發展的同時,教育設施也有很大的改觀,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實驗儀器設備、教學儀器等。因此,在創新思維指導下的中考物理復習課程,可以實現更高的有效性,需要積極地對此進行應用和探討。比如,就視頻資源來講,在復習相應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視頻,學生的認知更加直觀,可以根據視頻內容進行形象的分析,理解自然更加深刻和容易。比如,在對實驗部分進行復習的時候,通過實驗教學儀器和器材,可以對相應的實驗進行學習,可以有效地提升和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對中考物理復習課程具有較強的促進性,可以把學生的能力綜合地提升。
四、 創新思維在初中物理中考復習課中的具體措施
(一)依托教材,夯實基礎
要想把創新思維很好地應用于中考物理復習課程之中,最根本的還是應用好教材,這是中考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所在,以此為中心進行延伸活動,有效地變化和轉化課本練習題目。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進行復習的時候,首先需要依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全面有效的指導,然后對練習題進行有目的性、有選擇性的鞏固。具體復習的時候,可以采取以點帶面、面線結合的思想,有意識地把重難點內容突破,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解決復雜題目的能力,借此夯實基礎。
比如,在對“浮力”內容進行復習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想象生活中常見的浮力情況,比如船只航行在海面上,木質筷子在水面上漂浮,洗澡時候感覺身體有托力等,然后對浮力的定義、方向等等進行回顧,了解對浮力大小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求解浮力的相關公式等。其中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之一是阿基米德原理,老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之所以會形成浮力,主要是液體形成壓差,這樣才能更近一步地對浮力進行理解。然后對浮力公式進行推導:F浮=ρ液gV排,這其實就是生活中知識的遷移。對于浮力求解公式的理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所謂的ρ指的是液體的密度,并不是物體自身的密度,V排則指的是物理浸入液體后占用的體積,但是并不是物體的實際體積;只有在液體中物體全部進入,這時的V排才和物體的體積相等。因此,老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對學生的浮力知識進行全程性的回顧,特別是重點剖析重難點知識,然后依托相應的習題訓練,讓學生對浮力知識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夯實該知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