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棟
摘 要: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重要陣地,對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和養成良好道德品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從發揮傳統文化價值有效立德樹人、營造良好家庭環境有效立德樹人、構建家校共育機制有效立德樹人三方面,對中小學家庭教育中的立德樹人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家庭教育;立德樹人;道德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1;G6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4-0036-02
素質教育的推進,更凸顯出堅守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重要陣地,對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和養成良好道德品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從多方面優化教育途徑,促進學生德行的有效發展。
一、發揮傳統文化價值,有效立德樹人
家庭教育作為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基礎組成,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基石。在家庭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能更好地提高立德樹人教育效果。人在出生后最先接受的教育就來自家庭,傳統文化對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首先,要取其精華。教師要運用辯證的眼光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即選擇適應現代社會且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例如,孔子提出的關于人的德行中的“仁”與“義”,倡導真正愛人的人要積極履行社會義務,此觀點符合現代社會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范。
其次,教育從小抓起。我國十分注重家庭教育,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所具備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均能展現其家教的優劣。家庭更是塑造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主陣地,尤其對于中學生而言,需要家長從小就告知其如何做人,讓其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培養其優秀的品德。在此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是,家長要在孩子能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開展各項教育,避免教育內容脫離孩子實際情況和理解范圍,使家庭教育成為孩子的負擔。在孩子閱讀時,家長可為其選擇涵蓋傳統文化的書籍,這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家長也可讓孩子背誦優美的片段和簡短的文字,以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文化氣質。
再次,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充滿愛心和溫暖的家庭,教導出的孩子也極具正能量,符合古語說的“身教勝于言教”。因此,家長要親力親為,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例如,央視的一則公益廣告中,孩子看到媽媽為奶奶洗腳,孩子立即打了一盆水為媽媽洗腳,這就是言傳身教的作用,也說明父母的行為對子女起著重要的影響。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家長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因子,為傳統文化增加全新的內容。家長只有把自身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促進孩子成長成才。
二、營造良好家庭環境,有效立德樹人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主要基礎。首先,重視家庭物質環境建設。該層面主要集中于家庭經濟、家居環境以及弘揚良好道德品德方面。在家庭經濟方面,相關研究指出,家庭物質條件會影響家庭成員的身心發展,但并非決定性的因素。如果家長能夠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家庭的收支,則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這就需要家長做好收支計劃,勤儉持家,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與此同時,家長還要發揚民主精神,調動家庭成員參與其中,使家庭成員產生構建美好和諧家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家居環境布置方面,家長要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室內物品的選擇和布置應高雅、整潔、大方,以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作為家長,還要讓孩子學會理財,在生活中要注重節約用水、用電等??梢哉f,優秀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無論是在初中、高中、大學還是未來的人生旅程中,都要讓孩子有勤儉節約的意識。
其次,營造寬松的家庭心理環境。家庭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一般來說,家庭教育涉及多方面內容,品德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家長要重視言傳身教,讓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節教育課,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在此過程中,家長要營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氛圍。相關研究指出,父母對子女的殷切期望是開展家庭教育首要環節,如果父母將殷切期待轉為激勵,則有利于子女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養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無論父母對子女產生任何期望,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要遵重子女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發展規律,避免期望過高讓子女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三、構建家校共育機制,有效立德樹人
學生的個人素養和家庭教育有著緊密聯系。學校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就要構建家校共育機制,這樣一方面有利于解決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充分發揮家長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優勢作用。
首先,信息共享。學校在學生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強化家庭教育的角色。因此,學校要構建以家庭教育為主、學校和社會教育為輔的互動平臺,打破傳統、單一、沉悶的教育方式,提高家?;有Ч?。該平臺基于移動互聯網微信公眾平臺,分為學校、我的家庭、家校共育三大模塊,并運用圖片展示、流媒體、直播、任務下達等一系列內容,讓家校共育更直觀生動。其中“我的家?!蹦K中再細分為親子活動、班級動態、曬照片等小模塊,教師在每周都會發布貼近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親子活動,不僅解決了家長周末無法高效陪伴孩子的現狀,更能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例如,學??稍诨悠脚_中發布學生在校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培養學生文明習慣的重要性,并在圖片旁邊添加文明習慣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促使家長協助教師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其次,適當培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往往因工作等多種原因,沒有及時監督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的學習愛莫能助,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對此,學校和教師可對家長開展適當培訓,如借助互聯網和家長進行實時溝通,并讓家長借助網絡學習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空間。
再次,與家長達成共識?;诩倚9灿慕逃J?,需要教師和家長保持的教育理念一致。這是因為每個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為家庭教育實踐帶來困難。因此,教師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并做好多方面的準備,必要時可借助互聯網讓家長持續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教師則要通過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育方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結語
總之,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是承載民族發展、國家繁榮的中堅力量,其一言一行彰顯著自身的形象和綜合素質。而家庭作為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陣地,要求家長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從多方面開展家庭教育,使孩子從不同方面得到有效提升,真正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進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宇佳.立德樹人視域下中小學家校合作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3).
[2]薛元華.家校攜手讓每個孩子幸福成長[J].湖北教育,2017(12).
[3]傅國亮.中小學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研究,2019(03).
[4]舒紹林.新時期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中實施立德樹人的策略分析[J].教師,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