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摘 ? 要】 ? ?問題是學生學習動力、學習自信心的來源。每個學生都有提問題的權利,然而不少學生的問題意識被淡化,“不會提問題”或者“很少提問題”是現在教學的現狀。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開展合適的提問。
【關鍵詞】 ? 小學語文;問題引領;語文素養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新的問題,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循環中,學生的學習進程會不斷地被推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也會得到不斷提高。因此,問題可以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線索。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一談到童話故事,很多學生都會問:“童話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里就會涉及到“真假”和“價值”相關的思辨問題。老師在備課時還在猶豫要不要就童話的思辨問題展開討論,如果展開討論,語文課堂可能會變成了一個辯論會,可能會沖掉語文其他課次的時間;如果不討論,學生對于童話的認識可能不夠深入。然而在課堂上,學生還是提出了與“核心思辨有關”的問題,迫使老師不得不展開這方面的討論。
師:基本上這節課的學習就到這里了,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別的疑惑呢?
生:老師,我想問一下《巨人的花園》描寫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呢?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巨人和巨人的花園呢?
師:老師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巨人的花園》是一個童話故事,它描寫出的內容都是作者想象的,所以它不是真實的,是虛構的。
生:老師,我們上作文課時,您告訴我們寫作要真實,寫作要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事例,才能夠表達我們的真情實感。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一些虛假的內容呢?這不就違反我們寫作的初心了嗎?
師:那你先告訴老師,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你有沒有收獲到什么道理呢?
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快樂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他人快樂,我們會更快樂,如果我們只追求自己快樂,最終往往也是悲傷的。
師:對,不錯,我想這就是童話的作用。童話,人們根據現實生活,加入了理想生活的色彩,表達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其實現實生活并不像童話那么美好,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不理想的事情,如果我們直接去批判社會生活中的不美好,效果不是很好,這時童話的作家們就會用他們手中的童話中的美去襯托社會生活中的不美,請問別的同學對于這位同學剛剛提出來的問題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或者是見解嗎?
生:雖然童話是虛構的,但是我覺得童話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我覺得童話對我的吸引力很大,我很喜歡讀這類的文章。
生:我覺得如果一篇文章能讓人們有所收獲、有所獲得,那么這篇文章就是成功的。我們在學習《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時,就收獲了一個生活上的小哲理。因此,我覺得童話故事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生:雖然我更喜歡散文和記敘文。但是我覺得童話也具有它本身的色彩。當我拿起一本童話故事時,我的內心是比較安靜的,我會沉浸在童話故事里,我會相信這世界上的很多美好,我覺得這種情感的體驗非常的棒。
在這堂課中,學生主要提出了兩個較為核心的問題。第一,童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第二,童話故事存在的意義是什么?老師沒有直接去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反問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的收獲,然后簡略地去表達自己的看法,緊接著向學生拋出問題,看看學生是怎樣看待童話的意義的。老師很巧妙地把話語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解答剛剛遺留下來的問題,這是對學生思維的深度拷問,思辨處的討論應該最為激烈的,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碰撞。思辨問題是大家都想解決的問題,即使思辨問題的開展會花一定的時間,老師也不應該放棄這個契機,應該把握課堂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去了解作者、了解生活、了解世界。在思辨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開放和活躍。這樣的學生更容易跳出傳統教學的模式,從固化思維中走出來。他們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質疑、敢于提出問題,與他人不同;會想他人之不敢想,做他人之不敢做;會大膽探索,勇于嘗試。這不正是教育中“質疑”精神的體現嗎?我們經常會提問,學生怎樣去學習才是真正地做到了學習?怎樣才成為了一個好的“學習者”?怎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同?其實,像文章中這樣,會提問題、會解決問題的學生就是一個典范。因為這樣的學生真正地解決了自己的困惑,真正地促進了自己的成長。
總之,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有些老師會因為學生不會提問題而放棄讓學生提問,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但每一位具有責任心、專業教學能力過硬的老師都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聲”,提出自己的問題。能夠在課堂上聽見學生的聲音,表現出了老師的教學能力,展現出語文教學的活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袁亞琴.思辨性提問:童心語文課堂的美妙音符[J].小學教學研究,2019(15).
[2]潘鐵燕.慢慢走欣賞與等待——基于生本的第三學段學生問題能力培養探究[J].語文學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