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琳

【摘要】STEAM教育是跨學科學習模式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信息化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小學低年段兒童由于年齡、經驗和認識水平的特點,在開展STEAM教育時,應該充分考慮STEAM教育的核心目標及心理特征,從而確定主題內容,組織有效有趣的實踐活動,為低年級兒童搭好腳手架,幫助學生一步一步有邏輯地學會思考。
【關鍵詞】STEAM;低年級; 校本課程
21世紀是一個信息過量的時代,通過簡單的科技設備,幾乎就能輕松地獲取任何信息,不再局限在教科書、圖書館以及教師手中。這就決定我們要站在未來的角度去培養今天的學生,不僅要滿足學生當前真實性體驗的需求,也要滿足為未來社會生活做準備的需求。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要積極探索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教育模式的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信息化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
小學低年段學生對自然世界很好奇,并有去探索的渴望,我們要考慮學生特有的心理發展特點,這個階段的學習帶有從幼兒園生活到相對正規的小學,學習生活的過渡性質、思維雖然還是具體形象思維,但開始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所以學習的目標和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并考慮他們的理解接受能力。現階段許多機構STEAM課程過分關注技術的操作或科學事實的傳授,缺乏真正的思維養成教育。
一、低年級兒童STEAM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目標
1.STEAM教育中的S(科學)
科學不僅是指科學知識,還包含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因為科學知識本身是不斷被更新淘汰的,而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精神才是推導科學發展的動力。學生本來對自然世界很好奇,并有去探索的渴望,那么該怎么定義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
首先,科學知識也就是科學概念,是科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遺憾的是,很多科學概念低年級學生其實不能理解。因為概念的理解需要學生對有相同屬性的事物進行概括,但尚在具體形象思維的低年級學生往往還不能做到這一點。由于智力尚未完全發展和缺乏生活經驗的緣故,此階段學生往往不能從事物的本質屬性上來認識事物、掌握其概念。即便學生能夠重復教師告知他們的答案,也其實不意味著能夠理解。在低年級階段的目標其實不是讓學生獲得科學概念,而僅僅是讓學生邁出朝向科學概念的第一步,他們在不同的科學內容領域不斷遇到同一個科學概念,雖然可能是片面的理解,但是這些經歷將支撐起將來對科學中的關鍵科學概念——“大概念”的一些初步理解。
其次,最重要的科學教育目標是使學生們保持對科學的興趣,并具備較強的科學探索精神。低年級學生應該像科學家一樣在科學研究表現出深度參與、興趣、激情、知識以及追求興趣、發展更高層次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學生們間問“為什么”“是什么”和探求答案的階段,是仔細觀察和討論觀察結果的階段,是一個做定性觀察的階段。
2.STEAM教育中的E(工程)和T(技術)
如果“科學”的目的是發現,那“工程”的目的就是制造,技術的目的就是“實現”。工程用科學和數學知識系統化地設計產品和工藝、從而滿足社會的需要。技術則源于工程設計,可通過改造自然以滿足人類需求。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經驗和認識水平的特點,他們常常用獨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思考,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設計思路展開。因此,我們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驗證自己的想達和假設正確與否。不應該在他們動手操作之前就把答案告訴他們,也不要在他們的操作過程中左右他們的思想,暗示結果。
3.STEAM教育中的M(數學)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它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
小學低年段是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的直覺思維階段,還是需要運用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所進行的思維。這就意味著學生的思考無法憑借概念、判斷和推理來進行,不過已經從具體形象思維不斷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開始發展守恒觀念。
4.STEAM教育中的人文
文學讓人更加洞察這個世界,歷史讓人更加把握社會發展規律,藝術讓人更加懂得審美和修養,哲學讓人更加深刻和邏輯,宗教讓人達到不能到達的境地。正是人文學科,讓人體會到技術至上的崇拜有人文關切的實在之間的差別。技術是可以先進的,但是沒與人文溫度的技術則是可怕的。
所以進入21世紀,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學者將藝術(Art)作為一個重要的人文因素加入變成STEAM教育,綜合了各相關學科的特點,將知識的獲取、方法與工具的應用、創新生產的過程以及情感、態度進行了有機的統一,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同時,體現了一種多元學科文化的融合創新。
對藝術思維來說,知覺是獲得審美心理意象的過程。我們不能只把藝術思維的培養和音樂、美術教育等同起來。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在生活,美的源泉”就在我們身邊: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春之美;冰封雪飄,銀妝素裹的冬之美;泉水叮咚,秀木蔥茂的山林之美;波光萬頃,驚濤拍岸的湖海之美;忠誠祖國,在雪域里守衛祖國邊疆戰士的美;母親的目光,人間的溫柔和愛的美。就在低年級學生在觀察生活時,可以學會從生活之中發現美的存在能力,感受美的力量。
二、低年級兒童STEAM教育實踐的內容
明確了低年級學生的心智發展特征與課程目標后,我們就要選擇課程內容,并把收集的資料進行科學、系統地分析和梳理,保證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下轉第31版)? ? ? ? ?(上接第30版)保證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最終形成校本課程的主題內容。特別是一年級學生面臨著主要活動方式從“以游戲為主”向“以學習為主”的轉變。故一年級更多設計了觀察活動,如有關于動物的不同形狀的腳和尾巴,不同的植物,還有影子等。二年級才開始有更多的邏輯推理,如哈哈鏡,魔法小屋等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