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興
【摘要】在我國推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情況下,在對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需積極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同時,在實際教學當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進行足球教學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足球運動能力的鍛煉,讓足球教學充分結合體育核心素養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得學生的足球水平得到明顯提高。本文主要探究在體育核心素養下,教師如何開展小學足球教學。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足球;小學教學
足球現已成為我國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體育教學科目。為學生傳授足球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校應組織學生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此來讓學生身體得到有效鍛煉,促使小學生足球水平的提高,為我國足球運動整體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一、目前小學足球教學的情況
1.學生缺乏足球運動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過去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與家長都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十分重視,希望學生將更多的學習精力放在考試內容上。這導致教師與家長都疏忽了學生的體育運動。因學生長時間沉浸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學生鮮少時間接觸足球運動,導致學生無法對足球運動產生興趣。即使學生有機會在體育課中接觸足球運動,但因為教師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足球運動的理論知識,而沒有讓學生親身實踐足球運動,從而導致學生覺得足球運動是枯燥的,對足球運動提不起興趣。
2.學生缺乏團隊意識
目前,有較多小學生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家長比較寵愛學生。家長在家庭中基本會滿足學生的要求,這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意識,且自私心理比較嚴重。足球運動是一個團隊運動,當學生在進行足球運動時,會習慣于單獨練習足球運動,學生也更愿意單獨表現自己的運動能力。學生不懂得團隊配合在足球運動中的重要性,會導致足球運動的教學效果較差。
3.學生缺乏安全意識
小學生因年齡小而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再加上學生的安全意識相對較差,學生在進行足球運動時就比較容易受傷。同時,學校也有部分體育教師擔憂學生在足球運動過程中受到傷害,所以在體育課上不讓學生進行足球運動,甚至于有些教師發現學生擅自開展足球運動,還會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對學生的足球運動參與興趣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在核心素養基礎上開展小學足球運動教學的策略
1.建設校園足球文化
學校應當在體育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積極建設校園足球文化,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足球環境,使得學生可以在大環境下領悟到足球運動的樂趣,使得學生樂于參加校園足球運動。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借助現有的足球教學資源,在學校和班級中開展足球宣傳,引導小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足球學習意識。同時,學校還要完善校園內的足球設施,為學生提供足球運動場所。此外,學校可建立足球宣傳欄,那么教師就可以在宣傳欄中定時向學生提供足球信息,結合學生的喜好在宣傳欄中向其提供足球的球隊和球員的動態,使得學生可以時刻感受到足球運動的濃厚氛圍,增強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2.進行因材施教
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有效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理解能力等,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為小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足球教學內容,使得不同運動基礎的學生都可以融入到足球運動當中,體育教師告知學生完成足球知識學習的技巧,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學習來進一步提高足球水平。因大多數小學生都存在愛玩心理,為了確保小學生可以始終保持對足球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師可根據學生愛玩的這一特征,組織學生開展不同的足球游戲,在游戲當中培養學生的足球核心素養,并讓學生的足球運動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在開展足球運動的運球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創造一個“考駕照”的游戲情境,引導學生將運球比作是車輛駕駛,以此來讓學生開展繞桿訓練。
3.進行校園足球比賽
為了讓小學足球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進一步提升,除在班級定期進行體育課的足球教學外,學校也需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足球比賽,使得學生可以在足球比賽當中認清自己的足球能力。同時,通過激烈的足球比賽,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也可以得到有效培養,有利于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足球比賽也能夠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檢驗。教師可以借助足球比賽來知道學生的足球運動能力,結合比賽結果來對足球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學校、體育教師、家長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足球比賽,引導學生放下比賽輸贏的包袱,讓學生意識到比賽重在參與,使得學生可以無壓力地投入到足球比賽當中。當學校確定足球比賽的日期時,體育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立一個合適的比賽目標,并根據目標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得學生可以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從而讓小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進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4.增強足球運動的風險預防
足球運動具有一定風險,學生可能在足球運動中受傷,那么,體育教師要增強運動風險防范,確保足球運動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首先,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對教學行為制定規范,在足球教學當中務必將學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來確定教學內容、訓練內容與方法等,教師需要將規范動作教授給學生,并為學生親自示范規范的足球動作,確保學生運用科學方式來進行足球運動訓練。其次,體育教師在足球教學當中,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可因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無進步就辱罵學生,要有耐心地幫助學生取得進步。教師應當避免因自己的不良情緒而影響到學生的足球學習興趣。再者,小學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足球運動前,要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囑咐學生哪些行為可能會導致受傷,在運動前帶領學生進行熱身訓練,為學生運動安全提供一定保障。最后,小學體育教師在學生進行足球比賽時,需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監督,當發現學生在比賽中有危險行為時,及時讓學生停止危險行為,并糾正其危險行為。
結合以上敘述內容可知,在體育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對小學生開展足球運動教學,體育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為學生建設校園足球文化,構建良好的足球運動氛圍,開展校園足球比賽,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使得學生的足球運動興趣得到明顯提高,促使學生的足球運動水平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建.淺析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5):119-120.
[2]凌啟華.淺談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S2):50-51.
[3]張夢婷.核心素養背景下過程性評價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4):112-114.
[4]駱鵬程.體育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足球教學探析[J].品位經典,2020(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