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霞
摘 要: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文章從全面關照、回顧自理,做實任務、設計賞讀,落實過程、比較特征,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四方面,對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能力;閱讀方法;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064-02
學生閱讀時常常停留在淺閱讀的階段,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他們基于淺閱讀進行梳理和架構,建構新的閱讀起點,嘗試進入到深閱讀中,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品讀作品的能力。本文主要對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一、全面關照,回顧自理
在淺閱讀階段,教師要喚醒學生以往的閱讀經驗,讓他們對舊知進行回顧整理,并思考在新的閱讀中如何妥善利用,進而使他們更好地讀懂新的文章。這樣,學生就能打通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壁壘,建立聯系,進而導入新知。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牧場之國》之前,先引導他們回顧一下讀過的《威尼斯的小艇》等作品,嘗試回憶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找到共通之處。然后,教師提問:“同學們想一下這幾篇文章的內容有什么共通之處?”學生通過分析,會發現這些作品都是展現異國風情的內容。教師接著提問:“《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了船運這個重點進行創作,那么《牧場之國》的重點是什么呢?”學生們分析后得出這樣的結論:《牧場之國》寫了草原上的牛羊,還寫了荷蘭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它的船運十分發達,裝滿奶桶的船只在舒緩平穩地行駛。并且學生們發現,這篇文章將水和牧場結合起來,展現出了荷蘭的獨特之處。它和《威尼斯的小艇》一樣,在描寫異國風情的時候都集中展現了該國家最經典的風景,并且還寫出了其獨特之處。這樣,學生借助回顧,整理出了《牧場之國》的閱讀方法。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結合自己讀到的各類文章,總結各種不同的寫作手法,并說說對自己的創作有什么啟迪。如有的學生認為創作景物類的文章必須要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還有的學生認為要充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讓文字變得更細膩。在自主整理中,教師還鼓勵學生將總結出的經驗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嘗試對比一下散文和說明文的區別,并說說兩者的差異性。在對比中,學生認識到說明文的嚴謹性,發現了兩者的區別,在閱讀的時候就能全面關照各種文體,提升閱讀經驗。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交流,并圍繞自己感悟到的內容和伙伴進行交流分享。這樣,就能讓學生全面回顧已經掌握的閱讀經驗,并交流獲得了哪些其他的感悟,這有助于其進行知識的自主建構。
二、做實任務,設計賞讀
要進入深度閱讀,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賞析,圍繞各種賞析任務循序推進,這樣學生就能明白可以從什么角度、什么層面展開閱讀。在設計任務時,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學情展開,設計清楚明晰的任務,避免生硬地將教學目標直接灌輸給學生。
例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教師可先設計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展開自主賞讀。“這篇文章按照什么順序來寫作的?作者為何要如此設計?他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結合這個任務展開賞讀,目標更加明確。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繪制思維導圖,整理出作者觀察到的事物,發現作者先寫沿途美景,又寫外洞的洞口和外洞,再寫孔隙,最后寫內洞。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展開互動交流,說說自己圍繞閱讀任務遇到了哪些新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一路所看的景物和雙龍洞關系不大,作者為何還要寫呢?”還有的學生提出:“作者還寫了泉水、溪水的來路,為何要加入這些內容呢?”這樣,便形成了新的閱讀任務,學生會結合自主發現的任務展開進一步賞讀。如有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樣寫具有一種完整性,作者展現了自己游覽的全過程?!边€有的學生認為:“我覺得這樣寫的話能展現出一種探索的過程,表現出作者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而且這樣寫會讓讀者產生代入感,讀者仿佛也隨著作者去探險,了解該景點的特點?!痹谘驖u進的學習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展開思考,分析一下總結出的寫作技巧是否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寫作能力。
要注意的是,賞讀任務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實踐活動。教師只要能促使學生認知并體會到作品的表達手法,從內容的理解過渡到情感的感悟,再嘗試體會表達方式的精妙,他們的閱讀自然就會更為深入。
三、落實過程,比較特征
在循序漸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落實個性化的賞讀過程,促使學生基于文本的特征展開拓展延伸。要先引導學生了解該作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尋找同主題的其他作品,最后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找到異同點。這樣,才能從一篇文章延伸到一類文章,有助于學生品味作品之妙。
例如,教學《馬詩》一詩后,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借物抒懷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特點,尋找同主題的詩歌展開賞讀,并對比其異同點。學生尋找了《石灰吟》《墨梅》等其他的同類型作品展開賞析,發現這些作品的特點就是將某事物的特點和人類的品德結合在一起,抒發自己的人生理想。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交流一下能否從中體會到文化深度。學生會有所感悟:“古人常常用某種意象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人生感悟。比如《石灰吟》就表達了光明磊落的情懷和清高的人格。如果能細細品讀詠物詩,就能了解到哪些是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傳統美德。”在此過程中,學生從誦讀到挖掘意象,再到對比分析,總結詠物詩的特點,不僅落實了誦讀過程,而且體會了文體特征。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嘗試總結詠物詩的寫作特點,學生會認識到此類作品常常通過吟詠事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體現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而且不少作者常常在逆境中創作此類作品,用來表示自己堅毅的精神。
基于特征展開閱讀,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進行學習方法的遷移。這樣,能使學生理解不同文體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并學會簡潔、完整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
四、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不能只靠課堂學習,教師要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從閱讀起步,展開寫作活動,這有助于他們通過讀寫結合提升語文能力。
例如,在閱讀《猴王出世》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在課后展開自主閱讀活動,嘗試循序漸進地欣賞名家的作品。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給其推薦《西游記》中的經典片段,引導其結合課文中掌握的方法展開閱讀;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組織他們自主閱讀全文。在課外自主閱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展開有趣的寫作活動。教師先通過課堂讀寫的方式,引發學生對創作的興趣,并鼓勵學生猜想一下猴子們進入水簾洞后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嘗試著將其寫出來。如有學生寫了猴王登基的場景,寫了眾猴前來祝賀,大家一起在水簾洞玩耍的場景。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展開自主創作,如引導學生展開“我最愛的西游人物”主題創作活動,讓學生回顧自己閱讀的內容,選出最喜歡的人物,寫一下對其的評價。如有的學生選擇了孫悟空,認為他忠誠、勇敢,不斷進步,很值得人學習。
要更好地將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教師一方面應組織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展開讀寫活動,另一方面應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課外閱讀,更好地掌握各種不同文體的寫作方法,并不斷實踐。這種讀寫結合的方法,能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更全面地掌握語文讀寫知識。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促使其在梳理、整合、拓展的過程中一步步從淺閱讀過渡到深閱讀,最后學會獨立閱讀,提高閱讀品質。
參考文獻:
[1]周亮.三階閱讀:讓學生親歷閱讀的全過程——語文略讀課教學實施路徑探索[J].語文,2018(06).
[2]劉春艷.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對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7(36).
[3]劉天寶.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