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乖平
摘 要:物理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不僅能增強師生、生生彼此的互動交流,還能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有效發揮,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文章從合作學習及其應用意義、合作學習應用的原則、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三方面,對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探究。
關鍵詞:物理教學;合作學習;自主性;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130-02
新課改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合作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交流能力和溝通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探究。
一、合作學習及其應用意義
所謂合作,通常是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學生,以分工的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學習目標。合作學習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將學習目標作為分配要點,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度,以共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共同掌握相關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
合作學習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具有以下意義。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與教師、同學進行探討交流,深化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第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能實現多種思維的相互碰撞,有利于促進思維發展。第三,有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師生地位平等,有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合作學習的應用原則
在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需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學生主體性原則。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傳授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這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需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第二,啟發性原則。教學效率的提高基礎與前提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啟發性而言,其主要是將學習興趣作為基礎實施引導。合作學習注重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需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依據生活現象,設置相關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第三,簡潔性原則。教師要關注問題的適宜度,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及時準確地進行解答,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三、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
1.合理劃分小組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合理劃分小組,以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并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要做到合理劃分小組,教師就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了解。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性格、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等因素,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意識、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一視同仁是不夠的,還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才能使小組劃分得更加合理。可以說,學生個體差異是小組合理劃分的依據,小組的合理劃分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對班級學生的物理基礎及其學習水平進行了解,并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特點進行合理分組,以確保每個小組的學習水平在整體上能夠保持一致。通常而言,小組成員的數量定為4人~6人最佳,由一名組長組織學習和討論,并對組員進行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例如,在教學“電路”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準備電阻、電池組、電壓表等相關設備,并分發給各小組,讓其組建完整的電路。為完成學習任務,組長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如實驗操作、實驗數據記錄、實驗報告撰寫等,讓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以確保實驗操作的順利完成。
2.合理設置學習目標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合理設置學習目標,使學習目標貼近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摸得著,夠得上。在學習目標的設置中,教師要將課本作為依據,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例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交流。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眼睛是如何看到物體的?近視的同學是如何通過眼鏡清楚地看到物體的?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結束,學生可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了解凸透鏡成像的原理。
3.合理設置課堂提問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合理設置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與教師的思路同步,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教師在提問時,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站在學生的角度,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交流,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第二,站在教師的角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電路圖”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提出有關問題,如并聯與串聯的差異與聯系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交流。教師需要控制好探討交流的時間,避免時間過長而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進度。同時,教師在設計相關問題時,需將課本作為依據,避免學生的學習偏離方向。比如,在對并聯與串聯的異同點進行探討交流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以便讓學生更好地判斷與掌握復雜的電路圖。
4.合理展示合作學習成果
成果展示是教學效果反饋的主要內容,特別是在合作學習中,成果展示不僅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理解誤區和知識盲區,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能力,提升物理教學效果。合作學習中的成果展示,還能對學生的表達與總結能力進行培養。學生通過梳理與總結合作學習成果,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實現高效學習。在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單一的成果展示方式,創新合作學習成果的展示方式,實現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的多樣化。比如,成果展示可以有口頭或書面匯報,可以有小組設計的實驗與操作演示,可以有呈現物理知識體系的思維導圖。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學生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拍攝,記錄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過程。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還能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總之,物理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不僅能增強師生、生生彼此的互動交流,還能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有效發揮,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劃分小組,合理設置學習目標,合理設置課堂提問,合理展示合作學習成果,促進合作學習高效開展,打造物理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進文.基于合作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以“摩擦力”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16).
[2]王永菊.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01).
[3]邵建新,劉敏.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物理概念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7(12).
[4]張紅艷.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初中物理實踐教學應用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