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奎
【摘? ?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看似簡單但實用性很強。數學教師們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和趣味學習的方式教學,能夠激發、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提高課程教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12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再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其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對課程知識探索的興趣,而且容易形成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能夠將新課標要求與課程實踐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因此,基于小學生的學習與思維發展規律,數學教師需要在新課標指導下進行創新性的生活化教學探索,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小學生的學習規律
小學階段處于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過渡期,他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持久力不足,對于枯燥、乏味的知識難以產生興趣,更難以將抽象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另外,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容易被教學中的教學工具與媒介所吸引,對外部的活動比較感興趣,如容易被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游戲等吸引;同時,他們以感性經驗為主,想象具有模仿、簡單的特點,喜歡比較直觀、具體的事物。
二、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新課改是國家和社會基于新時代發展人才要求對學生和教師的教育、學習提出的符合健康學習發展規律的課程改革要求。不同于傳統的“一刀切”“一言堂”模式,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層面的要求,通過教師自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把小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把學生看作發展的人,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從多個層面與角度建立起學生學習的正確體系,拉近他們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數學教師可通過合作化、生活化的教學調動小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精神,讓他們積極地探索數學世界的魅力。
三、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情境教學法
結合課程內容與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合理運用生活資源,將生活引進課堂,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能夠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能讓小學生感受到課程知識的運用價值與特色,這樣利于收獲更高層面的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數學教師需要搜集生活資源,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引導小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個層面的探索與實踐運用。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寬闊的地帶,如操場等,指定具體的物體為目的地,模擬航海路線,教師自己作為指揮官,讓學生扮演小船長執行航海任務。隨著教師的指揮,進行方向和距離的變化,最終達到目的地。這樣,教師能夠及時的指導學生其方向與距離是否偏航,讓學生樂在其中,增強他們的參與感、體驗感的同時,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更好地將其吸收轉化,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對實際生活的重要作用,真正地喜歡數學。
(二)趣味學習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取得成果的關鍵一步是產生興趣。生活化教學場景能讓小學生感受生活場景的再現,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教師可以從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上多下功夫思考,用趣味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要注重換位思考,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來進行學習引導,比如學生喜歡的動畫片主角,喜歡的網絡虛擬二次元人物等。借助學生感興趣的點來啟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把學生代入到數學知識教學中。
四、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符合小學生學習的發展規律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初期,以感性、直觀的經驗總結為主,抽象思維相對占主導。這一時期,數學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模式,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課堂,讓學生實際扮演角色,身臨其境。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問題轉化為生活的具體場景,貼合實際,符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同時,小學是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一步,對于他們今后初高中的學習具有奠基作用。在小學形成的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學習,不至于陷入迷茫的境地。
(二)有利于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小學生的學習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學習的主動性不足,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比如上課開小差等。因此,小學數學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過程中,從生活的點滴,發現學習的樂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還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主動發現未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樂趣。新課程改革讓小學基礎教育獲得了新的發展和進步,引導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努力創新實踐教學理念,助推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學在幫助小學生理解課堂教學知識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在數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幫助學生增加學習數學的樂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促進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成效。
(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數學教師通過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同時,在生活情境中遇到類似的問題能夠較好的運用學到的知識處理,不至于陷入迷茫、失落的境遇;另外,還有利于他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引申出其他學科相關的問題情境,從而逐漸培養出對其他學科的興趣,全面系統的學習。通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生活能力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時代發展日新月異,青少年肩負著新的使命與擔當,教師不能再采用傳統的舊模式培養人才,而是要合理地創設教學環境,適當地使用教學媒介及工具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在數學與日常生活中架起橋梁,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古已有之。在現代教學的新發展要求下,重新將“生活化”放在重要位置,打破了傳統小學數學的教學困境,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身心和學習發展的規律、特點,探索生活化教學方式,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改進。
參考文獻
[1]趙紅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幾點思考[J].知識文庫,2021(11):26-27.
[2]張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J].知識文庫,2021(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