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蓉
【摘? ? 要】高中政治課程內容理論性很強,很多專業的政治術語概念比較抽象,這對于學生哲學思維能力的表現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此,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開展高中政治學科教學,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政治? 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 梳理知識? 答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16
哲學需要靜心思考、充分調動思維能力來理解,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抽象思維能力、對哲學觀點的理解能力等都會比以往有所進步,但仍需要教師多加指導和講解,否則很多學生都會敗在各種政治理論的理解上,最終只會生搬硬套知識點,甚至還會出現將知識理論與題目“張冠李戴”的現象。反觀以往的教學方法,大多都是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差,極易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形成“枯燥乏味、生澀難懂”的刻板印象。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反思教學弊端并適當改進。
一、重視學生的學習熱情
雖然教學工作中有明確的新課導入要求,但很多時候為了趕教學進度或者不重視導入新課的重要性,教師時常會省略導入新課這項教學工作。但導入新課的工作卻又十分關鍵,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能讓學生主動去接觸新知識,擁有學習的熱情。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之后,教學工作才會順利完成。政治學科雖然理論性強,但跟國內外的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生活實際等均有關聯,教師可以從這些貼合學生生活的方面,去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政治理論。
例如,在講授“貨幣流通以及匯率的計算”時,可以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中涉及到的現錢結賬、賒賬、利用閑錢買基金以及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有國外旅游經歷等,結合這些生活中很平常的事例來進行政治理論的講解,學生的學習意愿會比較強,對相對空洞的理論知識的接受度也會提高。
另外,政治理論的學習與當下的時政關系也很緊密,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可以在當下的時政中得到體現,國家對于時下的社會熱點態度以及決策也可以在政治理論中找到根源。學生對于一些社會熱點是比較感興趣的,而對于時事政治的關注度會相對較低,可以鼓勵學生閑暇時間多了解時事政治,并在一些熱點、時政中,找到對應的政治理論。對于一些引發全社會探討的社會熱點,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理論,試著用辯證思維去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哲學思維能力。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以往的教學工作基本都是由教師所主導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其實也犯著“教條主義”錯誤:不聯系實際的空談、蒼白無力的機械式輸出,對于學生來說無疑也是機械式地接收。學生沒有經過自我對知識的一個消化,一味地被教師帶著走,學生不僅沒有真正掌握知識,其思維能力也會有所衰退。就此,教師需要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
近年來,多媒體在教學工作中應用比較廣泛,對于政治理論的教學,也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能夠將音頻、視頻、圖畫等直觀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理解一些生澀的詞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舉例子來豐富教學內容,一些比較貼切的例子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例如,在講解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等概念時,由于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學生經常會分不清,導致做題時會比較困難。類似于這種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師就需要多舉例將兩者明確地區別開。即使用價值其實就是一個東西它對于人的一個有用性,如一個包子的使用價值就是它能充饑、能填飽我們的肚子,若是它被賣給別人,那制作這個包子所耗費的體力、精力等就是它的價值。除了教師自己斟酌好適當的例子外,也可以調動學生思考相關的例子進行分享,學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例子來協助理解概念會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綜上,在教學方面,教師不僅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也需要轉換自己的教學地位,不能“包辦”整節課的發言機會,需要與學生實時互動、交流,調動學生的表達熱情,讓課堂成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學習空間。
三、梳理知識,構建框架
高中政治中,原理、方法論比較多,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也比較多,若不進行知識的總結整理,很容易造成記憶混亂。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去梳理好各個知識點,在教授完每一章之后,要將知識進行一個重難點的劃分,并將不同的知識點融會貫通起來,找到它們的關聯點,將知識串聯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整體,構建成一個知識框架,便于學生復習。不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而是片面、孤立地去學習每一個不同的知識點,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且不易理解。世界是一個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整體出發,順著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去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得到提升。
四、答題技巧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會套用相關知識原理,或者審題不仔細亂套原理的現象,教師針對學生做題時反映出來的問題,要及時督促學生改正。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審題,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找出關鍵點,并找到相對應的知識原理,在仔細核對確定好的原理后,先對知識點的原理進行準確地闡述,結合材料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材料的過程也是驗證原理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加深對相關原理的理解,對原理的運用會更加靈活準確。對于經常將原理和材料“張冠李戴”的部分同學,可以單獨要求他們整理錯題集,在錯題中認真分析原因,結合實際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辨別各原理。在整個教學生做題審題的過程中,教師的審題思維、做題技巧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教師理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千萬不能墨守成規地保持自己慣用的思維方式,同時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答題技巧并及時傳授給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去摸索一些實用、簡明、準確的答題術語。
學好政治理論課,對于學生哲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如若學生能夠學好政治理論,對于學生的人生啟迪、看待事物的態度、解決困難的能力等都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作為政治教師,需要跟隨時代進步,不斷充實自己的政治理論,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國家培養未來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王仕清.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研,2016(7):67.
[2]王迎春,相偉.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資源的多元化采集[J].教學與管理,2009(1):67-68.